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志英 1 ; 赵现伟 1 ; 严庆东 1 ; 汤国平 1 ; 曾良明 1 ;
作者机构: 1.江西科为农作物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早稻;垩白;研究进展;改良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通讯
ISSN: 1000-6400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26-30
摘要: 垩白性状是评价稻米外观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早稻一向因垩白粒率高、米质差而不被认可。本文作者主要概述了早稻产业的重要性,垩白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研究进展,低垩白早籼常规稻选育进展,同时探讨了早稻低垩白优质品种的选育策略。
- 相关文献
[1]冷浸田改良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林洪鑫,刘光荣. 2011
[2]不同抗早衰剂配方对杂交早稻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 张福群,谢金水,李祖章,张文学,孙刚,黄英金. 2007
[3]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林洪鑫,潘晓华,石庆华,彭春瑞,吴建富,雷享亮. 2011
[4]早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形成与验证. 李祖章,谢金水,王海,叶春升,朱金保,龙丘陵. 2005
[5]不同生态环境下2009年江西省主栽早稻品种稻瘟病的发生. 黄凌洪,张天才,汪锐辉,徐小明,徐善忠,陈前武,张国光,兰波,李湘民. 2010
[6]江西省主要早稻品种稻瘟病抗性评价. 赖艳,兰波,杨迎青,徐卫东,李湘民. 2013
[7]等量紫云英条件下化肥用量对早稻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徐昌旭,谢志坚,许政良,苏全平,李水荣,秦文婧. 2010
[8]三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早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肖小军,吕伟生,余跑兰,郑伟,李亚贞,胡磊,肖富良,张绍文,黄天宝,肖国滨. 2019
[9]江西早稻白背飞虱主害代虫源性质的研究. 叶正襄,秦厚国,黄荣华,夏林元,邱克逢. 1993
[10]基于RGB颜色空间的早稻氮素营养监测研究. 叶春,刘莹,李艳大,曹中盛,张丽娜,刘继忠. 2020
[11]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素及水稻磷营养的影响. 吕真真,刘秀梅,侯红乾,冀建华,蓝贤瑾,冯兆滨,刘益仁. 2019
[12]紫云英还田与化肥减施对早稻影响的综合评价. 唐先干,徐昌旭,谢金水,袁福生,刘佳,刘光荣,李祖章. 2021
[13]不同激素对早稻剑叶和根系衰老特性影响的研究. 孙刚,张文学,李祖章,刘光荣,谢金水. 2009
[14]江西省2005年早稻新品种区试简报. 邱在辉,陈大洲,张正国,陈竹林,熊美珍,李名迪. 2006
[15]江西省1998~2007年早稻区试结果分析. 雷建国,张正国,余传元,肖宇龙,彭从胜,李马忠. 2009
[16]配方施肥对早稻生物产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刘成鹏,刘芳珍,谢志坚,苏金平. 2012
[17]壮秧影响不同节氮水平下早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 陈金,涂田华,谢江,曾广初,李瑶,邱才飞,关贤交,邓国强,陈先茂,邵彩虹,徐明岗,彭春瑞. 2020
[18]不同施肥方式对冷浸田早稻产量影响研究初报. 苏金平,袁福生,徐昌旭,刘光荣,王晓明. 2012
[19]红壤性稻田紫云英与化肥减施对早稻品质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唐先干,谢金水,徐昌旭,刘佳,袁福生,刘光荣,李祖章. 2021
[20]丘陵早稻机械化种植品种筛选研究. 李艳大,叶厚专,沈显华,古新序,药林桃,舒时富,万鹏.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头季施氮水平下菌根共生稻的再生能力与产量形成特征
作者:何颖;韩瑞才;杨宙;朱珊;汤国平;黄仁良;胡水秀
关键词:菌根共生稻;施氮水平;再生力;产量
-
减施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对优质籼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文春燕;熊运华;王萍;张志英;姚晓云;彭志勤;陈金;吴延寿
关键词:优质籼稻;减施化肥;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产量;稻米品质
-
大豆醛酮还原酶超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作者:厉苏宁;赵现伟;孙丽萍;赵朝森;王瑞珍;郭兵福
关键词:大豆;醛酮还原酶(AKRs);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模式
-
优质高产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软华优安占
作者:汤国平;周建兵;黄仁良;喻愿传;蒋琦
关键词:杂交水稻;软华优安占;优质;高产;选育
-
早熟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壮优381
作者:左科生;喻愿传;彭志勤;陈春莲;张志英
关键词:杂交水稻;壮优381;优质;早熟;选育
-
江西省春大豆品种及其骨干亲本的磷吸收和利用效率解析
作者:赵现伟;孙丽萍;厉苏宁;赵朝森;王瑞珍;郭兵福
关键词:春大豆;低磷胁迫;磷效率
-
江西秋播不同来源大豆品质性状鉴定及优异种质筛选
作者:赵朝森;赵现伟;郭兵福;孙丽萍;厉苏宁;王瑞珍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