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作者: ^A罗林广^B1%^A张祥喜^B2 1 ;
作者机构: 1.^A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工程中心,南昌 330200
关键词: 分子标记;转移利用;优异基因;野生稻;遗传性状;抗生物胁迫
会议名称: 第一届全国野生稻大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
页码: 225-230
摘要: 本文描述了野生稻中抗(耐)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等许多优异遗传性状,对抗(耐)病虫、耐非生物胁迫环境、高产和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等有利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研究进行了综述,评价了野生稻中的这些优异基因的转移利用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分类号: S511.901
- 相关文献
[1]野生稻优异基因分子标记定位与利用研究进展. 张祥喜,罗林广. 2002
[2]水稻野生种质优异基因分子标记定位和利用的研究进展. 谢建坤,孔祥礼,包劲松,万勇. 2004
[3]水稻野生种质优异基因分子标记定位和利用研究进展. ^A谢建坤^B1^D1%^A包劲松^B2^D2%^A孔祥礼^B3^D2. 2003
[4]我国野生稻资源保护研究进展. 张金伟,谢建坤,万勇. 2010
[5]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 徐志健,王记林,郑晓明,范芝兰,汤翠凤,王新华,刘文强,朱业宝,乔卫华,杨庆文. 2020
[6]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遗传研究. 余守武,万勇,胡标林,张铮,谢建坤. 2005
[7]“双重”低温加压选育越冬稻的效果. 肖叶青,陈大洲,皮勇华,张俊才,陈泰林. 1999
[8]赣香B近等基因导入系构建与目标性状筛选. 肖叶青,吴小燕,胡兰香,邬文昌,罗世友,邓伟,陈大洲. 2010
[9]我国野生稻资源保护研究进展(英文). 张金伟,谢建坤,万勇. 2010
[10]东乡野生稻的发掘保护与利用研究. ^A陈大洲^B1^D1%^A肖叶青^B2^D1%^A余丽琴^B3^D1%^A皮勇华^B4^D1%^A陈竹林^B5^D1%^A余玉萍^B6^D2. 2003
[11]东乡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研究初探. ^A谢建坤^B1%^A万勇^B2%^A肖叶青^B3%^A陈大洲^B4. 2003
[12]东乡野生稻的保护及其现状. ^A余丽琴^B1%^A陈大洲^B2%^A黎毛毛^B3%^A熊玉珍^B4. 2003
[13]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模式及亲和基因的研究进展. 丁效华. 2000
[14]分子标记技术在现代猪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兰旅涛,董希慧,郑国华,王怡仲. 2004
[15]转录组测序(RNA-seq)策略及其数据在分子标记开发上的应用. 李小白,向林,罗洁,胡标林,田胜平,谢鸣,孙崇波. 2013
[16]ESM1基因对崇仁麻鸡生长性状的影响. 魏岳,李海琴,唐维国,武艳平,谭美芳,刘林秀,谢金防. 2020
[17]水稻线粒体特异序列在细胞质多态性鉴定中的应用. 谢红卫,钱明娟,潘境涛,袁林峰,蔡怡聪. 2016
[18]辣椒(Capsicum spp.)QTL定位研究进展. 方荣,陈学军,缪南生,陆金鸣. 2005
[19]基于分子标记的江西省芝麻地方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郅琪,孙建,梁俊超,赵云燕,颜廷献,颜小文,危文亮,乐美旺. 2021
[20]分子标记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余丽琴,张灶秀,熊玉珍,祝剑真.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