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陈金
作者: 陈金 1 ; 关贤交 1 ; 陈先茂 1 ; 邱才飞 1 ; 邵彩虹 2 ;
作者机构: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200
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
关键词: 双季稻;壮秧节氮技术;作物产量;氮素吸收
会议名称: 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工程院`安徽省作物学会
页码: 00000041-00000042
摘要: 近年来我国水稻持续丰产主要依靠增施氮肥,但面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和氮肥利用效率下降等问题.壮秧节氮技术是通过增强秧苗素质提高本田期水稻氮素吸收能力以实现氮肥减施目标的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本研究以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和超级杂交晚稻荣优225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壮秧节氮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壮秧培育技术可显著提高早、晚稻秧苗的素质,在节氮10%-20%条件下早、晚稻产量与常规栽培产量相当,对植株各器官氮素含量和积累量无显著影响,且促进了灌浆期茎和叶中氮素向籽粒的转运。表明在双季稻高产栽培中采用壮秧培育技术,分莫期氮肥减施总施氮量的10%-20%(早稻节氮18-36 kg/耐,晚稻节氮21-42 kg/hm2 ),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无显著影响。
分类号: S511.420.48
- 相关文献
[1]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平衡的影响. 侯红乾,冀建华,刘益仁,黄永兰,冯兆滨,刘秀梅,胡兆平,韦礼和,王子君. 2018
[2]赣北地区稻-稻-紫云英轮作体系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常单娜,王慧,周国朋,高嵩涓,刘佳,徐昌旭,曹卫东. 2023
[3]紫云英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素损失的影响研究. QIAN Yin-fei,钱银飞,谢江,Xie-jiang,XU Ya-qun,许亚群,XIE Heng-wang,谢亨旺,LIU Fang-ping,刘方平,CAI Shuo. 2018
[4]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QIAN Yinfei. 2015
[5]硅基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冯兆滨,冀建华,侯红乾,王萍,刘益仁,刘光荣,刘秀梅. 2016
[6]稻田不同轮作系统作物产量、效益和氮素吸收及前后作土壤养分动态比较研究. 刘宝林,邹小云,宋来强,官春云. 2017
[7]不同栽培模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林洪鑫,黄大山,熊多根,程飞虎,袁展汽,曹开蔚,黄雪花. 2012
[8]水分管理与氮肥运筹对超级早稻“两优287”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林洪鑫,肖运萍,刘方平,才硕,刘仁根. 2012
[9]纳米增效尿素不同用量对杂交中稻‘中浙优1号’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彭春瑞,刘光荣,邱才飞,邵彩虹,陈先茂,谢江,邓国强,杨震,马国辉,刘键,任天志. 2011
[10]稻田不同轮作系统作物产量、效益和氮素吸收及前后作土壤养分动态比较研. 刘宝林,邹小云,宋来强,官春. 2017
[11]秸秆覆盖对红壤旱地作物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彭春瑞,陈先茂,钱银飞. 2011
[12]江西省双季稻氮肥用量研究. LIU Zeng-bing,刘增兵. 2014
[13]双季稻高产高效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李祖章,袁福生,刘光荣,刘增兵,孙刚. 2011
[14]南方双季稻区2ZS-488B型插秧机的改进设计与应用. Chen Licai,陈立才,黄芳,Huang Fang,Li Yanda. 2013
[15]双季稻株型与冠层光合生产的数值模拟研究. Li Yanda,李艳大,舒时富,Shu Shifu,Chen Licai,陈立才,Ye Chun,叶春,Wang Kangjun,王康军,Huang Junbao,黄俊宝,Wan Peng,万鹏,贺捷,He Jie,Dong Xihui. 2016
[16]基于养分专家系统评估双季稻区的氮肥减施潜力. LIU Kailou,柳开楼,李大明,LI Daming,YU Xichu,余喜初,HU Huiwen,胡惠文. 2019
[17]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机插的适宜播种量研究. 钟珺,胡启锋,李云,黎为兵,连垚,张朝阳,虞新华. 2015
[18]双季稻丰产栽培的清洁生产技术. 彭春瑞,罗奇祥,陈先茂,杨震,漆勇,蔡勤. 2010
[19]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耐早衰高产品种筛选. 黄向荣,胡启锋,谢金水,钟珺,李祖章,邱时林,张朝阳,虞新华. 2016
[20]江西省抗逆高产双季稻品种的筛选. 杨宙,刘增兵,熊多根,曾文高,叶青,朱毅成,廖家槐.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赋值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再生稻品种筛选的研究
作者:束爱萍;熊丽;何隆鑫;邵彩虹;刘增兵;袁福生;孙刚
关键词:再生稻;品种筛选;赋值法;长江中下游地区
-
资源获取型和保守型根系性状的绿肥作物对红壤旱地土壤质量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作者:李桂龙;秦文婧;陈晓芬;万里;陈先茂;彭春瑞;徐昌旭;吴萌;刘明;刘佳
关键词:绿肥作物;根系特征;资源获取型;资源保守型;物种丰富度;网络复杂性;网络稳定性
-
不同基质配比对地稔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作者:邱才飞;邵彩虹;陈霞
关键词:地稔;生长年限;养分需求;药效成分
-
调酸培肥技术对井冈蜜柚果园土壤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梁喜欢;李秀秀;黎鑫林;伍亮;曾天宝;陈先茂;谢江;邓国强;关贤交;邹雪兰;旷允慧;戴星照;彭春瑞;陈金
关键词:红壤;调酸培肥;井冈蜜柚;产量;品质
-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油菜产量和品质、肥料利用率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作者:黄星瑜;朱安繁;姚锋先;陈金;张亚;夏文建;吕真真;张丽芳;汪咏
关键词:有机肥;产量;土壤理化性状;品质;油菜
-
"油-稻-稻"三熟制早熟冬油菜氮高效基因型及鉴定指标筛选
作者:钱银飞;邱才飞;彭春瑞;邹小云;姚易根;裴润根;刘根如;杨文孙
关键词:油-稻-稻;三熟制;冬油菜;氮高效;树状聚类;筛选指标
-
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清洁的酸性稻田籽粒镉含量的影响
作者:刘磊;陈晨;陈金;蒋末云;贾震;杨星莲;曾勇军;黄山
关键词:石灰;秸秆还田;双季稻;土壤酸化;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