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双季机插稻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机插;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双季;研究与应用;研究;稻;技术研究;生产;机插稻

第一完成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

获奖时间: 2016

摘要:   本项目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课题任务来源于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长江中游南部(江西)双季稻持续丰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2011BAD16B04)子课题(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江西双季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2BAD04B1102)子课题(双季稻机械化栽培配套关键技术集成创新研究)、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基于双季稻机插的壮秧生理特征与调控技术研究(20121BBF6007)、江西省“555”领军人才项目-双季稻机械化生产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项(JXARS-02-03)。   项目针对双季机插稻季节紧、秧龄弹性小、生育期延缓等技术难点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了江西区域光温变化特征与趋势,优化了双季稻品种搭配,阐明了双季稻生育期延迟规律及其生理生态调控机制,率先提出了双季机插稻的壮秧指标与高产群体质量指标。优选了双季机插稻的适宜机型,建立了双季稻农机农艺融合的高产高效技术体系,为长江流域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了技术支撑。项目组装集成了适于江西不同区域的双季机插稻生产技术模式,并制订了相应的地方标准和模式图,研发出稻草育秧基质等技术产品2种,获得国家专利5件、地方标准1项,发表论文34篇,出版著作4部。   2013~2015连续3年实现了双季稻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超1200公斤,并创造了双季稻亩产1335.2 公斤的高产纪录。建立了“直销供种、合作社管理、特派员挂点、公司收购”技术推广新模式,实现了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无缝对接。2008~2015年在江西累计推广1930万亩,节本增收10.09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经省科技厅组织的包括2名院士组成的省内外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 相关文献

[1]接种菌剂腐熟稻草育秧基质提高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 吕伟生,黄国强,邵正英,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魏赛金. 2017

[2]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机插的适宜播种量研究. 钟珺,胡启锋,李云,黎为兵,连垚,张朝阳,虞新华. 2015

[3]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机插适宜播种量研究(英文). 钟珺,胡启锋,李云,黎为兵,连垚,张朝阳,虞新华. 2016

[4]机插稻大田耕整质量与稻草还田技术研究. 叶厚专,药林桃,周韧金,曹晓林,何小金,廖禺,万鹏. 2009

[5]稻草高茬-紫云英联合还田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周国朋,谢志坚,曹卫东,徐昌旭,白金顺,曾闹华,高嵩涓,杨璐. 2017

[6]南方粳型超级稻不同方式超高产栽培的分蘖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郭振华,荆爱霞,李华,王永芳,於永杰,钱宗华,李杰,钱银飞,霍中洋,张洪程. 2012

[7]不同育秧基质对双季早晚稻机插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林洪鑫,曹开蔚,熊多根,程飞虎,彭春瑞,黄大山,陈忠平. 2013

[8]双季稻机插育秧床土选择试验. 张结刚,张美良,王璠,潘晓华. 2016

[9]氮肥运筹对机插双季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王秀斌,徐新朋,孙静文,梁国庆,刘光荣,周卫. 2016

[10]不同育秧盘对机插双季稻株型与产量的影响. 叶春,李艳大,曹中盛,黄俊宝,孙滨峰,舒时富,吴罗发. 2020

[11]育秧方式及多效唑对机插双季晚稻的影响. 张结刚,王晓萍,张美良,邱在辉,熊春晖,潘晓华,何虎,黄嘉佳. 2017

[12]双季晚稻机插育秧床土培肥效应研究. 张结刚,张美良,熊春晖,潘晓华,黄嘉佳,严志雁,何虎,吴斯骏. 2018

[13]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的设计. 药林桃,曹晓林,宋思明,罗翔,戴晨明,王东荣. 2020

[14]机插双季稻育秧适宜播种量研究. 张结刚,王晓萍,张美良,潘晓华,吴斯骏,严志雁,张灿权,嵇素霞. 2018

[15]温室智能移动平台研究现状与展望. 药林桃,曹晓林,吴罗发,董力洪,罗翔. 2020

[16]江西战略农产品科技创新关键技术选择及前景展望. 周开洪,邓仁根,余艳锋. 2009

[17]"十四五"江西食品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的研究. 吴罗发,李艳大,舒时富. 2020

[18]我国能源植物利用现状与深化研发刍议. 鄢帮有,张时煌,吴美华,李崇新,刘梅影,王彦波,陈东元. 2013

[19]饲用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万明春. 2001

[20]江西磷肥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祖章,刘光荣,袁福生.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