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何烈干(精确检索)
作者:邹芬(精确检索)
作者:李湘民(精确检索)
作者:黄瑞荣(精确检索)
作者:马辉刚(精确检索)
9条记录
江西槟榔芋疫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西省九江市槟榔芋疫病的病原菌并有针对性地对该病害进行防治,本研究采集具有典型芋疫病症状的芋叶片和叶柄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基于ITS、Yptl和β-tubulin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根据病原菌菌落、卵孢子形态等特征初步鉴定为芋疫霉Phytophthora colocasiae,基于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形态学结果一致,确定该病原菌为芋疫霉.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23.4%双炔酰菌胺SC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6 μg/mL;96.8%烯酰吗啉TC、0.3%丁子香酚SL、20%氟吗啉WP、500 g/L氟啶胺SC、97%霜脲氯TC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也较好,EC50介于0.094~1.272 μg/mL之 间,研究结果可为槟榔芋疫病的化学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槟榔芋疫病 芋疫霉 病原菌鉴定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重PCR检测茄子青枯病菌、黄萎病菌和白绢病菌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准确对田间茄子发病植株和土壤中3种土传病害的病原菌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和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进行检测,筛选这3种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建立这3种病菌的三重PCR检测体系,对其退火温度、引物浓度、10×PCR Buffer(Mg2+plus)、dNTP和Taq DNA聚合酶进行优化,对优化后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并利用优化体系对田间采集的病害样品和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50μL三重PCR检测体系中,RS-1-F/RS-3-R、dllz1/dllz2和SRITSF/SRITSR引物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16、0.16和0.28μmol/L,10×PCR Buffer(Mg2+plus)、dNTP和Taq DNA聚合酶体积分别为6、5和1μL,检测体系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4℃。按照优化后的反应条件能分别扩增出青枯病菌、黄萎病菌和白绢病菌3种病菌的特异条带,分别为716、350和500 bp,其他对照病菌无条带。该体系对病菌DNA检测灵敏度达到0.1 ng/μL。该检测体系对田间采集的病害样品和土壤样品中病菌的检出率达95%以上。

关键词: 茄子 土传病害 三重PCR 青枯病菌 黄萎病菌 白绢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土传病原菌三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简便、快速、准确同时检测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和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多重PCR检测体系,为辣椒多种土传病害同时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3种辣椒土传病害病原菌辣椒疫霉、白绢病菌和青枯病菌为研究对象,参考相关文献筛选出3种病原菌的3对特异性引物PCA1F/PCA1R、SCR-F/SCR-R和RalfliC-F/RalfliC-R,以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及延伸时间为变异因子,探索最佳反应体系,建立三重PCR检测方法,并基于田间实际发病样品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优化的三重PCR反应体系25.0μL:3对引物PCA1F/PCA1R、SCR-F/SCR-R和RalfliC-F/RalfliC-R浓度分别为0.24、0.24和0.28μmol/L,DNA模板各10 ng,2×Multiplex PCR Mix 12.5μL,ddH2O补足至25.0μL。最佳扩增程序:94℃预变性1 min;94℃30 s,55.8℃30 s,72℃45 s,进行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建立的三重PCR体系可分别扩增出352、540和724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体系灵敏度达10-1ng/μL。利用建立的反应体系,对来自江西省不同市(县)的54份辣椒和土壤样品进行检测,样品检出率为100%。【结论】建立的三重PCR检测体系可对辣椒田间发病植株和土壤中辣椒疫霉、白绢病菌和青枯病菌进行快速、准确检测,可应用于辣椒多种土传病害并发的早期预防和流行监测。

关键词: 辣椒 三重PCR 辣椒疫霉 白绢病菌 青枯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检测及抗性风险分析

农药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8—2019年从江西省番茄主产区采集分离得到的58株绵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并以敏感菌株YD5为亲本,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了4株抗性突变体,研究了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敏感菌株YD5及其4个抗性突变体对烯酰吗啉和甲霜灵的EC50值,分析嘧菌酯与烯酰吗啉和甲霜灵是否存在交互抗性.结果表明:嘧菌酯对绵疫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58个绵疫病菌的EC50值介于0.1867~1.623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8606±0.3318)μg/mL,58个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正态分布,表明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仍然较为敏感.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4个抗性突变体,突变体的抗药性能够稳定遗传,且在致病力与游动孢子萌发率方面与亲本菌株无显著差异,产孢量较亲本菌株显著下降.嘧菌酯与烯酰吗啉和甲霜灵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药性.研究表明,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具有中等抗性风险,一旦田间出现抗性菌株,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菌群的转移扩散.同时,需加强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的田间抗性监测,在生产过程中轮用或混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关键词: 辣椒疫霉 嘧菌酯 敏感性 交互抗性 抗性风险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番茄绵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对甲霜灵敏感性测定

植物保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西番茄绵疫病菌的类别和抗药性水平,采用单孢菌落直接配对法和菌落生长量法,测定2018年-2019年江西番茄主产区绵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江西番茄绵疫病菌存在A2和A0交配型,发生频率分别为86.2%和13.8%,未检测到其他交配型,且A2交配型在各个产区均有分布。58株番茄绵疫病菌株对甲霜灵的EC50范围为0.602 9~3.313 3μg/mL,平均EC50为1.372 7μg/mL,最不敏感菌株EC50值为最敏感菌株的5.5倍,差异较为明显。3个菌株对甲霜灵达到中抗水平,占供试菌株的5.17%,病原菌对甲霜灵的抗性水平上升,亟须加强药剂的轮换或替代。

关键词: 番茄 绵疫病菌 交配型 甲霜灵 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丝瓜果实腐烂病病原及寄主范围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江西省丝瓜果实腐烂病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寄主范围,从江西省南昌市和赣州市丝瓜种植区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腐烂病病果并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种类进行鉴定,并接种7种作物幼苗以明确其寄主范围。结果表明,从丝瓜烂果病病样中共分离到2株菌株,分别命名为SG-1和SG-2,2株菌株形态特征一致,菌落呈圆形,气生菌丝发达,有膨大的孢子囊,孢子囊萌发有泡囊产生,有性生殖还可见雄器和藏卵器。在以ITS、Cox2、β-tubulin3个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SG-1、SG-2和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聚在同一个分支,结合上述结果,将此次采集的丝瓜果实腐烂病病原鉴定为瓜果腐霉。将该病原菌接种葫芦科的黄瓜,茄科的辣椒、茄子,十字花科的白菜、西兰花,锦葵科的秋葵等代表性作物幼苗,结果表明其还可以引起幼苗猝倒病。

关键词: 丝瓜果实腐烂病 病原鉴定 瓜果腐霉 寄主范围 Cox2基因 β-tubulin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番茄烂果病病原菌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其果实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当前,番茄被用作模式植物来研究植物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如寄主与病原菌的互作,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等[1]。然而,番茄在栽培过程中烂果现象发生普遍,直接影响到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的甚至绝产无收[2]。引起番茄烂果的病害有多种,包括晚疫病、绵疫病、脐腐病、软腐病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7-2019年江西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分布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

植物保护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侵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江西省发生危害日趋严重,一般使番茄减产15%~30%,严重时可达40%以上,甚至绝收。目前选育抗病品种和使用化学药剂是防治该病害的最主要措施(Pasteris et al.,2016)。自20世纪以来,甲霜灵一直被广泛用于防治番茄晚疫病等卵菌病害,但在连续使用多年后,部分地区晚疫病菌已对其产生了抗药性,路粉等(2018)发现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个省区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频率达1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绵腐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的筛选

植物保护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防控黄瓜绵腐病,本研究对自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武阳镇和八一乡采集的黄瓜绵腐病病样进行分离,基于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甲霜灵、霜霉威、霜脲氰、烯酰吗啉4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自武阳镇和八一乡采集的病样经分离、纯化培养后分别获得12株和10株菌株;自武阳镇分离的病原菌的藏卵器柄较直,藏卵器大小为18.1~32.9μm;自八一乡分离的病原菌的藏卵器柄较弯曲,藏卵器大小为15.1~25.3μm;结合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测序结果,将自武阳镇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将自八一乡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为德里腐霉Py. deliense。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霜灵对瓜果腐霉和德里腐霉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71μg/mL和0.25μg/mL;霜脲氰次之,EC50分别为3.68μg/mL和3.36μg/mL,甲霜灵、霜霉威、霜脲氰3种杀菌剂对瓜果腐霉、德里腐霉和辣椒疫霉的抑制效果差别不大,但烯酰吗啉对瓜果腐霉、德里腐霉和辣椒疫霉抑制效果差异明显,EC50分别为18.06、33.58和0.18μg/mL,表明防治黄瓜绵腐病优先选择甲霜灵。

关键词: 黄瓜 绵腐病 瓜果腐霉 德里腐霉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