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文艳华(精确检索)
作者:何月秋(精确检索)
作者:黄瑞荣(精确检索)
作者:曾小萍(精确检索)
7条记录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条件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5

摘要:通过室内外接种以及田间试验,明确了细菌性条斑病在20℃~39℃的范围内均可引起侵染,尤其是在32℃~38℃之间发病最为严重,相对湿度在40%以上及风雨多的年份易发生,伤口有利病菌的侵入和缩短潜育期;淹水和长期深灌水、偏施氮肥和密植加重病害,磷钾肥有减轻病害作用。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我国水稻新品种区域化试验中抗病性鉴定工作的商榷

江西农业学报 1994

摘要:本文讨论了我国南方稻区和江西省稻区区域试验中抗病性鉴定工作不足之处,并提出了4点改进建议:(1)产量因素鉴定和抗病性鉴定应区别开来,各自按自身要求选用对照品种.(2)多点人工接种鉴定和自然诱发鉴定并举,以抗性幅度说明品种的抗性;(3)抗白叶枯病性鉴定可用强致病力菌株接种;(4)产量因素试验田块的纹枯病可用药剂防治。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抗病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4

摘要:本文报道了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compestrispv.orgzicola(Fangeral)Dye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结果,通过人工接种及大田调查,明确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苗期比成株期感病;针刺与喷雾两种方式在显症率上没有明显差异,且病情严重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明确了接种浓度应不低于每毫升9×10 ̄7个细菌,从而总结出了一种人工接种鉴定水稻品种抗细菌性条斑病的方法:即在水稻苗期于中午以强致病力细菌性条斑病菌株配成每毫升9×10 ̄7个细菌以上浓度菌液喷雾接种。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人工接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抗细菌性条斑病机制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3

摘要:供试品种叶片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过氧化物同功酶、酯酶同功酶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同功酶活性高的品种抗性亦较好,但无论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在受感染后,酶带颜色都有加深,且多一条RF值为0.74酯酶酶带;抗病品种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低于感病品种;品种病情严重度随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而加重;但同一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施氮肥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磷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针刺和喷雾接种的结果表明,品种的抗侵入与抗扩展能力高度相关(Υ=0.838)。品种抗性与气孔密度、大小无明显关系。

关键词: 细菌性条斑病 抗病机制 游离氨基酸 过氧化物同功酶 酯酶同功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株在水稻品种上不同接种顺序的互作效应

江西农业学报 1991

摘要:作者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单孢分离、孢子培养及接种方法,以毒力频率评价菌株间的互作类型,研究了4个单孢菌株及其组合在12个水稻品种上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组合、不同接种顺序、不同间隔时间接种,菌株间均有互作效应,但没有明确规律性。互作类型还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菌株在显症速度上也存在互作,显症速度与最终病情成正相关。单孢菌株的毒力频率越高,显症越快,显症率越高。本文最后对人工接种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相互作用 毒力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菌株在寄主上的相互作用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1 CSCD

摘要:作者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单孢分离、孢子培养和接种的方法,研究了稻瘟病菌菌株在14个品种秧苗上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所有不同来源的单孢菌株间、集团菌株间在中等抗性品种上均有各种类型相互作用。从简化鉴定工作程序和接近病菌在大田存在互作的实际出发,作者建议以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集团菌株混合接种,测定育种早稻材料的抗病性。

关键词: 集团菌 单孢菌 期望协同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评价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两种方法的比较

江西农业学报 1989

摘要:本文比较了用稻瘟病菌的一个单孢菌株代表一个生理小种测定品种抗病频率和不分小种而直接用多个单孢菌株测定品种的抗病频率的优缺点.指出前者因同一生理小种内各菌株致病力有差异,以及抽样的随意性,测得的品种抗优势小种数实际上是抗菌株数,后者克服了前者的缺点,并得到自然病圃病情的验证,但仍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关键词: 生理小种 菌株 抗病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