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潘熙淦(精确检索)
13条记录
优质高产香型杂交水稻组合天两优616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两优616是以不育系天源6S与优质恢复系R016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香型杂交水稻组合。该组合外观米质优,食味口感佳,产量优势强,丰产稳产性好,耐肥抗倒,适应性广,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双亲及组合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生产示范、栽培要点和制种要点。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优质 高产 香型 广适型 选育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稻“红莲优6号”的主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江西农业学报 2004

摘要:介绍了杂交中稻"红莲优6号"的生育特性、植物学特性、稻米品质、抗逆性、群体特性及经济性状,提出了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合理稀植、科学施肥和灌溉、化控防倒及防治病虫等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中稻 "红莲优6号" 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莲9S”的选育与应用

江西农业学报 2004

摘要:"莲9S"是通过高海拔、低温、长日照加压筛选而育成的高蛋白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23 1℃,在江西稳定不育期达70d以上,利用冷水串灌繁殖自交结实率在50%以上。所配组合杂一代抽穗期倾短亲,且有苗期耐寒、米质优和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

关键词: 水稻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 高蛋白 早熟性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的新希望两系杂交稻

江西农业科技 1998

摘要:农业的新希望两系杂交稻@潘熙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的新希望两系杂交稻潘熙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南昌330200粮食生产,举世关注。人口和粮食,在我国始终是个全局性的问题,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博士关于“谁来养活中国”的议论,已激起世人的巨大反响,人口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65002在我省试种示范成功

江西农业科技 1998

摘要:1998年我们引进由江苏省农科院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65002”100kg,安排在我省两系杂交稻“中试转化”项目试验基地宜丰县进行6.67hm2连片作中稻栽培示范。实际在该县桥西乡连片作中稻种植“650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认真把握“产前抓良种,产后抓加工”两个着力点──对我省水稻优质化生产及良种产业化的认识与建议

江西农业科技 1998

摘要:认真把握“产前抓良种,产后抓加工”两个着力点对我省水稻优质化生产及良种产业化的认识与建议潘熙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南昌330200)最近,省委书记舒惠国对发展“三高”农业提出的“产前抓良种,产后抓加工”两个着力点,是当前我省发展“三高”农业的指导思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花培后代中粳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测交筛选

江西农业学报 1994

摘要:将广亲和品种02428、CPSLO17等与恢复系杂交的花培后代中粳型和偏粳型株系,与多个籼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两用核不育系测交,筛选出20个广亲和恢复系和3个强优势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发现以狭谱型广亲和品种02428作广亲和基因供体较广谱型广亲和基因供体CPSLO17好;含两个恢复系的三交组合较单交组合更易重组出配合力强的广亲和恢复系。对广亲和恢复系的花培选育效果和广亲和基因的等位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实用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概念及其选育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广亲和恢复系;粳稻;花培,测交;亚种间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02428和8504的广亲和性遗传

中国水稻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以02428、8504和CPSLO 17与籼型测验种南京11、IR36、测49和模型测验种巴利拉、秋光、丰锦测交,F_1杂种的小穗育性为78.8%~97.9%,其平均值02428为90.2%,8504为82.4%,CPSLO 17为90.9%。以CPSLO 17作对照,研究了02428、8504的广亲和性遗传,推测它们的广亲和性遗传都是由一对主基因控制的,广亲和基因与色素原基因C~+连锁位于第Ⅰ连锁群上,遗传规律符合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并受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

关键词: 广亲和性 遗传 色素原基因 连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乡野生稻”及“02428”、“8504”、“CPSL017”广亲和性遗传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1

摘要:以水稻“东乡野生稻”、“02428”、“8504”、“CPSL017”为材料,分别与籼型测验种南京11、IR36、测49;粳型标准测验种巴利拉、秋光、丰锦测交,杂种一代的小穗育性在77.1%~97.9%之间,其平均值“东野”为86.0%,“02428”为90.9%,“8504”为82.5%,“CPSL017”为91.7%。以CPSL017”为对照,研究了这四个品种的广亲和性遗传,结果表明;它们的广亲和性都是由一简单基因,即广亲和基因控制的,它仿的广亲和基因与色素原基因C~+连锁,位于第Ⅰ连锁群上,遗传规律符合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也受微效基用的修饰作用。这四份广亲和性种质资源均为偏粳品种。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遗传 色素原基因c~+ 连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温条件诱导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W6154S育性转变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0

摘要:以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W6154S为材料,研究了影响育性转变的主要光温因素,诱导育性转变的敏感时期,以及临界值。结果表明: 1.幼穗发育的“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即见穗前10~15天,是光温条件影响育性转变的敏感时期。 2.在光温各种条件中,影响育性转变的最大因素是日最低气温和可照时数,而以最低气温这一因素更为重要。 3.W6154S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诱导育性转向可育的临界日最低温度值为20.66℃;临界日可照时数值为12.7小时(12:42′)。在南昌地区(28°33′N)育性转向可育的诱导期大体在九月初,表现期在9月中旬。

关键词: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最低气温 可照时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