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不育系的创制及赣油杂8号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目的]培育优质、高产油量、多抗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方法]以中双11号为材料,应用化学诱导剂WP2,对诱导剂施药时期、用药浓度和处理次数进行筛选,获取最佳施药次数和浓度,诱导成功中双11A,并应用于新品种选育和杂交种生产。[结果]研究表明,化学诱导剂WP2 0.08~0.09 g/L浓度施药2次诱导的雄性不育系中双11A效果最好。以化学诱导的雄性不育系中双11A为母本,选育了杂交油菜新品种赣油杂8号。在2011~2013年度江西省区试中,该品种2年平均产量2 256.98 kg/hm2,比对照增产11.29%。2年平均产油量983.33 kg/hm2,比对照增产21.15%。含油量43.50%,硫甙含量为21.15μmol/g,芥酸含量为0。[结论]研究选育的赣油杂8号不仅产量高,稳产性也好,含油量高,抗性强,在生产上应用推广将能促进油菜生产增产增收。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及技术简化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对64份甘蓝型油菜品系(种)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花蕾低温预处理、简化分离洗液配方等对产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因型是影响油菜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基因型材料产胚率变幅在0~31.23个/蕾;(2)低温预处理花蕾能够提高胚状体诱导频率,且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产胚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3)简化分离洗液配方对后期产胚率影响不显著;(4)32℃热击培养1 d后倒置显微镜下小孢子的培养反应,即小孢子膨大的数量及比例是快速评估最终产胚率的参考指标。
密度与施肥对赣油杂5号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为确定新育杂交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直播生产的适宜密、肥参数,在大田小区试验条件下,进行了密度(22.5万、37.5万、52.5万株/hm2)与施肥水平(N0、N8、N12、N16)对赣油杂5号产量及产量结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对照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中低密度条件下,施肥水平N12与N16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N8差异显著;在高密条件下,高施肥水平没有增产作用,反而减产。不同密度间的总体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以22.5万~37.5万株/hm2为宜,过高的密度对增产不利。江西适播期内,赣油杂5号的适宜密度为22.5万~37.5万株/hm2,适宜施肥量为氮180、磷(P2O5)90、钾(K2O)90和硼砂16.5 kg/hm2。
氮、磷、钾、硼肥施用对甘蓝型杂交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指导当前生产条件下江西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方法】2008—2009年在江西省设置12个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和硼肥施用对甘蓝型杂交油菜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并对施肥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氮磷钾硼肥配施处理(NPKB)平均产量为2 015 kg.hm-2,与不施肥相比,NPKB、缺B(NPK)、缺P(NKB)、缺K(NPB)和缺N(PKB)分别增产1 121、839、758、746和249 kg.hm-2;NPKB配施处理下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较好,有利于对N、P、K、B素的吸收利用;效益分析表明,NPKB配施效益达到5 449.5元/hm2,比不施肥增收2 231.1元/hm2,其次是缺B(NPK)、缺P(NKB)、缺K(NPB),分别比不施肥增收1 298.4、1 280.7和1 541.1元/hm2,而不施氮肥的处理减收206.1元/hm2。【结论】NPKB配施对甘蓝型杂交油菜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是保证高效生产的技术关键。
利用SRAP标记划分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群
《江西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利用SRAP分子标记研究了来自国内外50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L.)品种的遗传变异,从12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扩增带型稳定的15对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了140个多态性标记,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变异数为9.3个,变化范围2~16个;平均PIC值为0.529,变化范围为0.27~0.73;遗传距离范围为0.0838~0.4326。经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将50份供试材料分为6个类群,群间遗传距离大于群内遗传距离,基本反映了品种的地源差异,表明SRAP标记可以有效地区分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划分结果客观合理。
江西省花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业科技通讯 》 2010
摘要:花生是江西省的主要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之一,是继水稻、油菜之后的第三大作物,在保障食用油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效益,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