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稻瘟病不育系赣73A的选育及应用
《杂交水稻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优质保持系1504/中9B的杂交后代稳定株系与大穗型抗稻瘟病保持系赣香B杂交,在F4代选性状基本稳定株系与野败型不育系赣香A进行测交并回交,同时结合稻瘟病抗性鉴定筛选,育成了抗稻瘟病不育系赣73A。该不育系属感温型籼稻,农艺性状和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好,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较强,品质较优,所配组合生育期偏母本、适应性广。2015和2017年先后通过了云南省和江西省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2018年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所配组合赣优735(赣73A/苏恢5号)于201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系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科学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首创的籼型杂交水稻技术开辟了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新途径,为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回顾了野败型雄性不育的发现与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简称三系)配套及发展的历程.水稻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在我国大面积生产应用,除野败型外,还有岗型、D型、印水型、矮败型、红莲型、K型不育胞质.其中红莲型的恢、保关系与野败型不同,其他都与野败型相似.杂交水稻不育胞质的多样性解决了胞质单一可能带来的生产风险.在骨干亲本的选育方面,本文介绍了优良不育系珍汕97A,V20A,Ⅱ-32A,金23A等,以及优良恢复系IR24,明恢63,蜀恢527等的选育和应用情况.目前,我国三系杂交水稻主推品种已经由过去的高产品种,转变为优质、高产、抗病兼顾的新品种为主.但是,三系杂交水稻面临产量潜力提升较慢、优良保持系创制效率较低、杂交稻种子生产成本较高,以及不完全适应轻简化栽培等诸多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建议以培育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的绿色杂交水稻新品种为目标,以分子技术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应用为手段,以选育适合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三系亲本为方向,全面提升杂交水稻的科技竞争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早熟早籼不育系03A选育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不育系03A是用野败型不育系丰A与优质早稻品种赣早籼49号进行回交转育的一个早熟籼型不育系。该不育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花粉镜检和套袋自交结实的调查结果表明:典败99.2%,圆败0.78%,染败0.02%,无正常染色花粉粒,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03A株高约54cm,播始历期43-66d,叶片9-11叶,感温性强,千粒重约23g;配合力较强,可配制早、中、晚稻组合;开花习性好,柱头粗大,外露率高(80.4%-91.0%),且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活力强,异交结实率达80%以上;品质好,7项指标达部颁一级米品质,垩白少;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好,经人工接种和自然鉴定中抗稻瘟病;后期落色,种子呈长粒形、饱满,裂颖少,且壳色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