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华鳖源按蚊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对从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某中华鳖养殖基地患病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的一株按蚊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anophelis)疑似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特性研究.在无菌环境中解剖患病中华鳖得到肝脏、脾脏组织,匀浆后接种在LB培养基上,分离得到优势菌株EJX2021.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16S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鉴定以鉴定菌株种类;进行人工回归感染、组织病理学观察、毒力因子分析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其致病能力和药物敏感性特征.从患病中华鳖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株EJX2021,结合其表型特征、16S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其为按蚊伊丽莎白菌.在人工回归感染后,该菌株对中华鳖15d的LD50为1.62×108 CFU/mL,95%置信区间为(0.78-3.37)×108 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肠道、肺脏、脾脏、肝脏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病变.毒力因子分析显示该菌株包含246个潜在毒力基因.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卡那霉素、哌拉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敏感,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对新霉素等15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研究证明了按蚊伊丽莎白菌是能够导致中华鳖病害的一种病原菌,为该细菌导致中华鳖病害的检测、鉴别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一株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与基因组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化脓隐秘杆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常与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病毒、巴氏杆菌等混合感染猪,引起各种非特异性化脓性感染,部分临床症状与副猪嗜血杆菌相似。本试验从江西某猪场一起因呼吸道症状急性死亡病猪的肺脏分离到一株具有β溶血特性、疑似化脓隐秘杆菌的细菌病原。[目的]鉴定该病原的菌属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为该菌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防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结合PCR鉴定等方法对菌属种类进行鉴定;通过动物实验、药敏试验,分析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借助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发掘该菌的基因组特征。[结果]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证实,该分离菌株是化脓隐秘杆菌,命名为JX18;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不敏感,对其余所选药物均敏感;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对小鼠腹腔攻毒后,小鼠腹部出现明显脓肿病灶,最高剂量组的小鼠全部死亡;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该菌株携带plo、nanH、nanP、fimA、fimC、fimE等重要毒力基因,并且与其他化脓隐秘杆菌菌株毒力基因的相似性较高;根据同源基因数据库(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COG)预测,菌株JX18中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基因占比最高;通过毒力基因数据库(Virulence Factor Database,VFDB)、UniProtKB/Swiss-Prot 等数据库预测,JX18 菌株基因组中携带有多个组氨酸激酶、反应调节因子等与细菌双组分调控系统相关基因,以及多种与粘附、侵入及分泌系统相关的毒力基因。[结论]在江西省分离鉴定出一株猪源强致病性化脓隐秘杆菌,丰富了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病原信息,为进一步开展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相关研究与防控奠定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化脓隐秘杆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基因组特征 毒力基因


一个东乡野生稻苗期耐旱主效QTL-qDR7的分离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乡野生稻作为迄今世界上分布最北的野生稻,具有耐旱、抗病虫、耐冷等优良抗逆特性,是宝贵的稻种资源。定位耐旱性相关QTL,对阐明其耐旱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东乡野生稻与9311构建的遗传群体为试验材料,开展东乡野生稻耐旱QTL定位研究。在7号染色体定位到一个耐旱主效QTL-qDR7,含有qDR7的株系在干旱条件下株高、最长根长、根表面积和根鲜重均比不含该QTL的株系要高,耐旱性明显强于不含有q DR7的株系。进一步分离鉴定过程中,把qDR7定位于7号染色体分子标记Indel8与Indel13间554.4 kb范围内。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把东乡野生稻耐旱性优良基因导入栽培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一个水稻耐冷主效QTL-qCT10的分离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乡野生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耐冷性最强的稻种资源之一,研究耐冷性遗传特征,挖掘耐冷基因,对把耐冷优良特性应用到水稻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前人对东乡野生稻耐冷性定位结果,以东乡野生稻为供体亲本,协青早B(XQZB)为受体亲本,结合分子标记,回交构建近等基因系,再用耐冷近等基因系与协青早B杂交加自交,得到F2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对耐冷主效QTL-qCT10进行分离鉴定。最后把qCT10界定在第10染色体分子标记In Del10-9与InDel10-22间224.5 kb范围内,是一个新主效耐冷QTL。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明东乡野生稻强耐冷性遗传机制,为培育强耐冷水稻品种打下基础。


一株丁草胺降解菌BTC-3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从长期生产丁草胺的农药厂排水口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丁草胺的细菌,将其命名为BTC-3。在以丁草胺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6 d内可将100 mg/L的丁草胺降解85%以上。经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BTC-3降解丁草胺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7;当接种量≤3%时,接种量越大,降解率越高;当丁草胺初始浓度≤100 mg/L时,浓度越高,降解效果越好。
关键词: 丁草胺 芽孢杆菌属 微生物降解 分离鉴定 降解特性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