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双季超级稻(模糊匹配)
6条记录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超级稻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亏缺对株高存在较大影响,其中均以拔节孕穗期受土壤水分亏缺影响最重,早稻株高下降4.53%~11.1%,晚稻下降3.09%~10.04%,且水分亏缺程度越重,株高下降越多,而生育后期影响较小。双季超级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处理的叶、穗、根及总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浅水灌溉对照,且均表现为随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积累量越少,根冠比也表现为相同规律。但土壤水分亏缺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茎鞘的发育,产生补偿作用,但作用较小。双季超级稻所有土壤水分亏缺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对照浅水充分灌溉,早稻产量为对照的58.73%~99.42%,晚稻产量为对照的55.15%~96.74%。各生育期的双季稻产量均表现为随土壤水分亏缺的加剧而下降严重。双季超级稻产量受水分亏缺影响敏感程度排序:早稻为拔节孕穗期>有效分蘖期>抽穗开花期>无效分蘖期>乳熟期,晚稻为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有效分蘖期>乳熟期>无效分蘖期。水分亏缺对双季超级稻有效分蘖期的穗数和拔节孕穗期的穗粒数影响程度最大,可引起大幅减产。无效分蘖期和乳熟期受水分亏缺影响减产程度较小。

关键词: 双季超级稻 土壤水分亏缺 生育时期 敏感程度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超级稻“三高一保”栽培的产量形成特征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三高一保"栽培模式下双季超级稻的产量形成特征,在江西省南昌以超级早稻金优458和超级晚稻淦鑫688为材料进行3年5季的田间试验,比较了"三高一保"栽培和常规栽培下产量、库容、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三高一保"栽培显著提高了双季超级稻产量,早、晚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5.1%和18.2%(P<0.05);"三高一保"栽培不仅能显著增加双季超级稻的颖花量和库容量,而且能提高全生育期的LAI、生育后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干物质生产量,同时提高茎鞘输出率,增加穗部干物质分配的比重。"三高一保"栽培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全生育期根系干物质量和根系活力,增加养分吸收量。由此可见,双季超级稻"三高一保"栽培可以扩库增源促流、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这是其增产的重要生理基础。

关键词: 栽培模式 双季超级稻 产量 生长特性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双季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6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干旱对双季稻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干旱处理的产量均低于CK,各生育阶段的双季稻产量均随着土壤干旱的加剧而下降严重,而蒸发蒸腾量反之。双季超级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受干旱影响敏感程度排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早稻:拔节孕穗期>有效分蘖期>抽穗开花期>无效分蘖期>乳熟期,晚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有效分蘖期>乳熟期>无效分蘖期。

关键词: 双季超级稻 干旱胁迫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秧田施送嫁肥对双季超级稻分蘖期的节氮效应

杂交水稻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和超级杂交晚稻荣优225为材料,研究了秧田施送嫁肥对双季超级稻分蘖期的节氮效应。结果表明,秧田施送嫁肥,移栽时秧苗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素含量提高,单株根数、百苗干重、氮素积累量均增加,秧苗素质提高。在分蘖氮肥减施总施氮量的5%~10%条件下,施送嫁肥处理与不施送嫁肥且不减氮的处理比较,生育前期叶片SPAD值和LAI没有明显差异,分蘖速率略有下降,成穗率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无显著差异,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总量无显著下降,而氮肥表观利用率和稻谷产量略有提高。秧田施送嫁氮肥34.5 kg/hm2,(种植1 hm2大田所需秧田送嫁氮肥施用量约3.45kg),大田分蘖氮肥可减施总施氮量的5%~10%,即早稻可减氮9~18 kg/hm2,晚稻可减氮11.25~22.5 kg/hm2。

关键词: 双季超级稻 送嫁肥 秧苗素质 产量 节氮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包膜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季超级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包膜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组合对其产量和氮肥利用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氮(早稻180 kg·hm-2,晚稻225 kg·hm-2)模式下,与全施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全施包膜缓释尿素的处理双季超级稻的穗数降低,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提高,最终提高产量,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节氮模式(早稻144 kg·hm-2,晚稻180 kg·hm-2)下,不同比例包膜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组合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全氮模式;3种配比组合中以包膜缓释尿素∶普通尿素=3∶7组合的产量最高,氮肥吸收利用程度最高,应用效果最好。

关键词: 双季超级稻 包膜缓释尿素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模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以超级早稻春光1号和超级晚稻淦鑫688为材料,采用抛秧方式,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其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晚稻的产量均以三高一保栽培模式和精确定量栽培模式>三控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三高一保栽培模式的有效穗数、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而精确定量栽培模式的有效穗数最高,但成穗率较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精确定量模式、三高一保模式和三控栽培模式可提高双季超级稻的生物产量、氮素积累总量和氮素利用率。三高一保栽培模式明显降低了生产100 kg籽粒的需氮量。

关键词: 双季超级稻 栽培模式 产量 氮素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