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氨挥发(模糊匹配)
5条记录
海藻酸增效剂对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及损失的调控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海藻酸增效剂对尿素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特征及其氨挥发损失的试验,研究了海藻酸增效剂对氮肥增效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海藻酸资源、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山东潮土和安徽黄褐土为供试土壤,以海藻酸增效尿素为供试肥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设置不施肥(CK)、普通尿素(U)和海藻酸增效尿素(AU)3个处理,定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氨挥发量.结果表明,1)海藻酸增效剂能有效延缓土壤中尿素的水解.2)与普通尿素处理(U)相比,AU处理氨挥发总量降低3.74%~16.10%,在潮土和黄褐土上氨挥发速率分别降低11.54%~21.57%和18.18%~81.81%.3)AU处理铵态氮的峰值在潮土和黄褐土上分别出现在第5和7?d,其峰值提高了4.86%~12.02%.4)海藻酸增效剂抑制了第5~7?d内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综上所述,海藻酸增效剂可以减缓尿素的水解,降低氨挥发速率和损失量,抑制培养前期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并且在不同的土壤中对氮素转化的影响效果不同,对黄褐土中氮素转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 海藻酸增效剂 酰胺态氮 氨挥发 铵态氮 硝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NDC模型的双季稻体系氨挥发损失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了探索长江流域双季稻体系氮肥施用对氨挥发损失的影响,评价Denitrification Decomposition (DNDC)模型对产量和氨挥发拟合的适应性,设计了早稻和晚稻不同氮肥用量田间试验,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原位观测氨挥发排放通量,利用DNDC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并运用模拟结果探讨了水稻产量和氨挥发损失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模型能较好模拟双季稻体系水稻产量和氨挥发,早稻、晚稻和双季稻产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928、0.979,早稻、晚稻和整个双季稻生育期氨挥发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998和0.997,均达到极显著水平.DNDC模型能较好预测因施肥引起的氨挥发排放峰,但在氨挥发通量和排放总量的定量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敏感性指数分析表明,气温是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氮肥用量和气温是影响氨挥发的主要因素.DNDC模型在模拟双季稻体系籽粒产量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DNDC模拟和田间观测数据计算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是420和417 kg·hm-2.稻田氨挥发损失量与施氮量之间满足二次函数和线性关系,二次函数能更好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使DNDC更准确的进行估算和应用,有必要获取更翔实的环境资料以减少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双季稻连作 DNDC模型 籽粒产量 氨挥发 敏感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15N标记技术研究了尿素施入稻田后氨挥发损失特征以及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施用尿素后第4天氨挥发速率达到峰值,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1天内。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添加NBPT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峰值降低27.04%,累积氨挥发损失量降低21.65%;NBPT与DMPP配施时,氨挥发速率峰值降低12.95%,累积氨挥发损失量降低13.58%;而添加DMPP时,氨挥发速率峰值增加23.61%,累积氨挥发损失量与单施尿素的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表水中铵态氮浓度和pH值与氨挥发速率均达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二者是影响氨挥发速率的主要因素,而气温、地温和水温与氨挥发速率的相关性不显著。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脲酶抑制剂可显著增加稻谷产量。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可更有效地提高氮肥的回收率。综合降低氨挥发、提高水稻产量及地上部氮肥回收率的效果,添加脲酶抑制剂以及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配施的两个处理效果较为理想,硝化抑制剂不宜单独添加。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氨挥发 氮素回收率 稻田

不同施氮量下双季稻连作体系土壤氨挥发损失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双季稻连作体系不同施氮量下土壤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早稻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5d内,第3~5d出现峰值,损失总量为N 22.60~162.0 kg/hm2,损失率为29.29%~52.32%;晚稻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1d内,第3 d出现峰值,损失总量为N 22.35~141.4 kg/hm2,损失率为35.75%~46.82%;早、晚稻各生育期及连作周期的氨挥发量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线性关系。

关键词: 双季稻连作 水稻土 氨挥发 施氮量

腐植酸尿素氨挥发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模拟,研究了腐植酸尿素在土壤培养条件下其氨挥发特性及其与土壤脲酶活性、氮溶出率以及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研制的4种腐植酸尿素氨挥发量分别比普通尿素降低了48.14%、47.99%、30.89%、59.22%,其中水溶性腐植酸含量11.78%的腐植酸尿素降低最多。腐植酸尿素降低氨挥发量与其养分释放模式和形成的土壤环境密切相关。土壤氨挥发总量与脲酶活性在培养前期相关系数较高,培养48和96 h分别达到0.825和0.808;土壤氨挥发总量与肥料累积溶出量相关系数为0.903;培养前期,土壤氨挥发量与铵态氮含量相关系数达到0.869。

关键词: 熔融造粒 腐植酸尿素 氨挥发 脲酶活性 溶出率 铵态氮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