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硒硅锌元素对茶树菇中镉含量及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是一种在我国广泛栽培的药食两用型食用菌品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但较强的重金属吸收富集能力使得其往往容易出现重金属残留超标的现象。硒、硅、锌元素能够有效降低水稻等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并降低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缓解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当前对水稻等作物的类似研究较多,但以食用菌为对象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较少。旨在探索外源施用硒、硅、锌元素对镉胁迫下的茶树菇中镉含量以及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及代料中各元素的吸收和竞争规律。【方法】试验以茶树菇为供试材料,通过在其栽培代料中添加1 mg/kg和3 mg/kg的外源镉以模拟种植土壤中的重金属环境,同时分别外源添加2~10 mg/kg的硒元素、100~200 mg/kg的硅元素和20~100 mg/kg的锌元素,待栽培出菇后测定茶树菇子实体中的镉、硒、硅、锌等元素含量和富集系数,以及菌丝的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结果】外源硒的施加能够显著增加茶树菇子实体中的硒含量,并且能够促进茶树菇菌丝的生长,在代料中硒含量为10 mg/kg时,茶树菇中的硒含量和生长速率、生物学效率均达到最高值。硒、硅、锌元素均能够有效缓解茶树菇对镉的富集作用,且硒镉、硅镉和锌镉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相较于代料含镉1 mg/kg时的情况,代料含镉3 mg/kg时,外源添加一定浓度的硒、硅、锌能够更好地抑制茶树菇子实体对镉的富集作用,进而降低其中的镉含量。同时,代料含镉1 mg/kg时,外源硒的施加能够对茶树菇菌丝的生长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硅、锌元素的添加则作用不明显。代料含镉3 mg/kg时,锌镉元素对茶树菇菌丝的生长可能存在着某种协同促进作用,硒、硅元素的添加则未对茶树菇菌丝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外源添加硒、硅、锌元素同代料中的镉均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其含量与交互作用能够显著影响茶树菇富集镉的过程,同时镉胁迫下的硒、硅、锌元素对茶树菇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复杂的,不能仅以其中某个指标变化分析其对茶树菇生长的影响作用。研究对探究茶树菇富硒、富硅和富锌阻隔技术,降低重金属毒害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望为探究解决食用菌产业镉污染问题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为茶树菇种植栽培及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井冈蜜柚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井冈蜜柚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状况,采集江西省吉安市4个主产区18个具有代表性的井冈蜜柚园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Cd、Pb、As、Hg和Cr)含量,采用单因子、地累积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评价其污染程度,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呈中下水平,酸化严重,碱解氮较缺乏.0-20cm土壤Cd、Pb、As、Hg和Cr平均含量为0.23、63.81、13.95、0.10 和 167.28 mg·kg-1,为背景值的 2.30、1.99、1.35、1.25 和 3.49倍;20-40 cm 平均含量为 0.26、62.40、13.51、0.10和167.87 mg·kg-1,为背景值的2.60、1.94、1.31、1.25和3.50倍;不同深度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小.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均表明研究区土壤Cr、Pb和Cd累积程度较为严重,其中Cd有11.11%的属于重度污染.以标准值为参比,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主要呈轻度污染,属低生态危害程度;以背景值为参比,研究区土壤主要为中、重度污染,属中等、强危害程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重金属Cr与Pb、As具有较好的同源性.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井冈蜜柚土壤重金属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总体上,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轻,但部分果园存在土壤重金属超标和Cd、Cr和Pb的累积程度较严重的问题,果农和有关部门需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其生态风险.
关键词: 井冈蜜柚园 重金属 污染特征 环境因子 潜在生态风险


三种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和羊肚菌子实体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添加钝化剂的处理为对照,研究添加0.5 kg·m-2的生石灰、钙镁磷肥和有机肥这3种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及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子实体重金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添加生石灰、钙镁磷肥和有机肥使羊肚菌子实体干重分别显著(P<0.05)增加1.04倍、1.46倍和44%;添加生石灰和钙镁磷肥还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添加生石灰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Pb、Fe含量,以及羊肚菌子实体中的Cr、Cu含量,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态Cr含量和羊肚菌子实体中的Mn含量。添加钙镁磷肥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的有效态Pb、Cu、Zn、Fe、Mn含量,显著增加了羊肚菌子实体中的Cu、Zn、Fe、Mn含量,且使羊肚菌中子实体中的Cr含量显著降低。添加有机肥能显著降低土壤中的有效态Cd、Pb、Fe含量和羊肚菌子实体中的Cd、Cr、Mn含量,显著增加土壤中的有效态Zn、Mn含量和羊肚菌子实体中的Zn含量。综合而言,生石灰、钙镁磷肥和有机肥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表现出钝化潜力,有助于减少羊肚菌子实体中非必需重金属(Cd、Pb、Cr)的积累。


土壤-蚕豆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环境效应
《浙江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为了研究蚕豆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特征,本研究调查了萍乡市15个有代表性的蚕豆种植园,分析了蚕豆植株及对应土壤样品中镉(Cd)、砷(As)、汞(Hg)、铅(Pb)和铬(Cr)含量,计算了蚕豆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d、Cr、As、Hg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8、38.03、10.03、0.16和19.10 mg·kg-1,其中Cd高于标准值的1.6倍,超标率为60.00%。Cd在蚕豆根系、茎秆、叶片、豆荚和籽粒中分别为0.60、0.31、0.72、0.05和0.12 mg·kg-1;As在根系、茎秆、叶片、豆荚和籽粒中分别为1.45、0.43、1.75、0.06和0.23 mg·kg-1;Cr在根系、茎秆、叶片、豆荚和籽粒中分别为6.85、2.51、6.67、0.32和0.83 mg·kg-1;Hg在根系、茎秆、叶片、豆荚和籽粒中分别为0.009 4、0.004 1、0.039 2、0.001 5和0.003 7 mg·kg-1;Pb在根系、茎秆、叶片、豆荚和籽粒中分别为3.49、1.53、5.91、0.03和0.60 mg·kg-1;其中籽粒中Cd、Pb均高于标准值,其超标率分别为60.00%和20.00%。总体上,蚕豆不同部位中重金属含量和富集系数均表现为叶片>根系>茎秆>籽粒>豆荚,蚕豆对重金属Cd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最大,豆荚-籽粒、茎秆-叶片中重金属转运系数高。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Cd和碱解氮是影响蚕豆籽粒中重金属富集的重要因素。


不同母质发育及pH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
《环境生态学 》 2021
摘要:土壤母质和pH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变化的重要因素,以江西某地区一般农田为对象,共采集1 392份0~20 cm表层土壤,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土壤母质和pH与土壤重金属Cr、Pb、Cd、As和Hg的相互关系,为农田土壤重金属管控及修复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均较高,紫红色砂页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均较低,而土壤pH较高,近代河湖冲积物发育的土壤pH和Cd含量较低,但土壤Hg和As含量偏高;土壤重金属在pH>7.5时含量最低,土壤Cr、Pb和Cd含量在pH<4.5时最高,土壤As在pH为5.5~6.5时含量最高,土壤Hg在pH为4.5~5.5时含量最高。土壤母质、pH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土壤重金属Cr、Cd和As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土壤Pb和Hg受土壤母质影响大,土壤Cr、Cd和As受土壤pH影响大。


沼液施用对土壤及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研究沼液施用对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以水稻和皇竹草为供试材料,在江西省不同地区设计试验,分析沼液施用对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Hg未被检出,Zn、Cu、Cd、Cr、Pb和As均被检出,其中Zn、Cu含量最高,且均未超出NY/T 2596—2014中相应的限量值。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土壤中,Hg潜在风险最高,其次是Cd、As、Cu、Zn,而Cr、Pb的潜在风险最低;需监测沼液长期施用对土壤中Cd、As、Cu、Zn的累积情况;皇竹草种植土壤中,Pb和Zn的潜在风险较高,其次是As和Cd,而Hg、Cr和Cu的潜在风险较低;沼液中Zn含量较高,需监测沼液长期施用对土壤中Zn的影响;对于糙米和皇竹草,Hg未被检出,Zn、Cu、Cd、Cr、Pb和As均被检出,其中Zn含量最高分别为17.844~23.073和9.665~35.913 mg/kg;其次是Cu分别是2.638~3.323和2.816~9.392 mg/kg; Cr、As、Pb和Cd的含量相对偏低;皇竹草中重金属受沼液施用的影响,且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正相关性。


不同功能区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生态环境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查和分析了江西某城市工矿区、污水排灌区、城郊和一般农区蔬菜地土壤重金属Cr、Pb、As、Cd、Hg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其污染程度,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蔬菜地土壤Cd和Hg含量均超过江西背景值,其中工矿区、污水排灌区和城郊土壤Cd均超过国家标准值;地累积指数表明研究区蔬菜地Cd、Hg污染程度较重,Pb和As为无污染,其中工矿区和污水排灌区Cd为中度污染;工矿区土壤Cr、Pb、Cd和A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以背景值为标准,单因子污染指数为Cd>Hg>Cr>Pb≈As;内梅罗综合指数表明工矿区、污水排灌区和城郊分别存在60.71%、33.33%和20.93%的重度污染;工矿区Cd和Hg生态风险指数强危害以上分别有71.43%和21.43%,污水排灌区为53.34%和33.34%,城郊为34.89%和18.61%;综合潜在生态危险指数表明工矿区、污水排灌区和城郊中等及以上危害分别为85.71%、53.33%和41.86%.以标准值为参比,只有工矿区有10.71%达到中等危害,其他地区属于低生态危害.总体上,工矿区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最严重,其次为污水排灌区和城郊,一般农区较轻,但仍需要注意一般农区整体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呈加重趋势.


农业废弃物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农用风险评估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江西省主要农业废弃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评估其再利用产物农用的安全性,在江西省内采集了水稻秸秆、蔬菜废弃物、猪粪和牛粪等样品,对样品中铬、镍、铜、锌、砷、镉、汞和铅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与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动物性废弃物中重金属含量和超标率明显高于植物性废弃物,其中猪粪属于重度污染,牛粪为轻度污染,植物性废弃物尚处于安全水平。若以江西省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制成有机肥,并长期施用于设施菜地,猪粪有机肥施用8.4、15.3和23.9 a后土壤中Cu、Cd和Zn将陆续超标,牛粪有机肥施用23.3 a后土壤中Cu将超标,水稻秸秆、蔬菜废弃物有机肥施用约29a后土壤中Cd将超标,故农业废弃物有机肥须严格控制原料中重金属含量,其农用的长期安全性有待加强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