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硒硅锌元素对茶树菇中镉含量及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是一种在我国广泛栽培的药食两用型食用菌品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但较强的重金属吸收富集能力使得其往往容易出现重金属残留超标的现象。硒、硅、锌元素能够有效降低水稻等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并降低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缓解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当前对水稻等作物的类似研究较多,但以食用菌为对象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较少。旨在探索外源施用硒、硅、锌元素对镉胁迫下的茶树菇中镉含量以及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及代料中各元素的吸收和竞争规律。【方法】试验以茶树菇为供试材料,通过在其栽培代料中添加1 mg/kg和3 mg/kg的外源镉以模拟种植土壤中的重金属环境,同时分别外源添加2~10 mg/kg的硒元素、100~200 mg/kg的硅元素和20~100 mg/kg的锌元素,待栽培出菇后测定茶树菇子实体中的镉、硒、硅、锌等元素含量和富集系数,以及菌丝的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结果】外源硒的施加能够显著增加茶树菇子实体中的硒含量,并且能够促进茶树菇菌丝的生长,在代料中硒含量为10 mg/kg时,茶树菇中的硒含量和生长速率、生物学效率均达到最高值。硒、硅、锌元素均能够有效缓解茶树菇对镉的富集作用,且硒镉、硅镉和锌镉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相较于代料含镉1 mg/kg时的情况,代料含镉3 mg/kg时,外源添加一定浓度的硒、硅、锌能够更好地抑制茶树菇子实体对镉的富集作用,进而降低其中的镉含量。同时,代料含镉1 mg/kg时,外源硒的施加能够对茶树菇菌丝的生长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硅、锌元素的添加则作用不明显。代料含镉3 mg/kg时,锌镉元素对茶树菇菌丝的生长可能存在着某种协同促进作用,硒、硅元素的添加则未对茶树菇菌丝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外源添加硒、硅、锌元素同代料中的镉均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其含量与交互作用能够显著影响茶树菇富集镉的过程,同时镉胁迫下的硒、硅、锌元素对茶树菇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复杂的,不能仅以其中某个指标变化分析其对茶树菇生长的影响作用。研究对探究茶树菇富硒、富硅和富锌阻隔技术,降低重金属毒害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望为探究解决食用菌产业镉污染问题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为茶树菇种植栽培及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镉胁迫对粉葛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及镉富集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镉污染严重威胁农业生态与人类健康,探究作物对镉的累积效应及生理机制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意义重大。以赣葛1号为材料,探讨镉胁迫下粉葛幼苗的生长、镉富集特性、耐受性及生理响应。【方法】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检测分析了不同浓度镉(0,10,25,50,100 mg/L)胁迫对粉葛幼苗镉含量、叶片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介质中镉对粉葛幼苗的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叶片(叶长、叶宽)日增长率随介质中镉浓度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在25 mg/L浓度时达最大。总体上,随着镉浓度的升高,粉葛叶片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了174.90%~200.13%;过氧化氢酶、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粉葛根系、叶片中镉含量均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根系和叶片富集系数分别为24.42~28.36和5.24~8.39;相关性表明粉葛幼苗根系、叶片中镉含量与介质中镉含量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粉葛是一种潜在的镉忍耐植物,具备较强的镉富集能力,并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和根系固持来缓解镉毒害。该研究结果为寻找合适的植物修复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