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addy(模糊匹配)
337条记录
水稻耐淹基因的发掘及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2024

摘要:综述了前人对水稻在芽期、苗期、分蘖期、孕穗期4个生育期耐淹抗逆的研究,探索了水稻的耐淹机理和研究进展,并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在各种耐淹逆境中的鉴定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发掘水稻耐淹的有利基因、培育耐淹品种提供更好的思路,奠定有利的基础.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耐淹抗逆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和石灰配施对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单纯紫云英翻压(GM),以及紫云英与石灰共施(GM0HL)、紫云英+常量石灰晚施(GM5HL)、紫云英+减量石灰晚施(GM5LL)等处理对土壤性状、水稻根表铁膜及水稻对镉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CK),翻压紫云英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1~2.7 g·kg-1.相较于GM处理,增施石灰后,土壤pH值显著提高0.38~0.78 个pH单位,且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21.71%~41.28%.在紫云英快速腐解末期,增施了石灰的处理(GM0HL、GM5HL、GM5LL),土壤Eh显著高于GM处理.与CK相比,GM0HL、GM5HL、GM5LL 处理在分蘖期的水稻根表铁膜 Fe 含量分别显著下降43.34%、38.82%和29.00%,根表铁膜Cd含量分别显著下降43.72%、35.56%和12.72%.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水稻Cd吸收的关键因子,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可以降低土壤Cd有效性,增加水稻根表铁膜厚度和根表铁膜Cd含量,从而抑制水稻对Cd的吸收.在试验条件下,紫云英翻压 5d后减量施用石灰,既可以达到较好的降Cd效果,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d污染耕地的治理投入.

关键词: 水稻 根表铁膜 紫云英 石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化肥对南方稻田土壤酸化和盐基离子损失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评估氮、磷、钾化肥配施对土壤酸化程度、交换性铝产生量和盐基离子损失量的影响,为维持土壤健康生产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始于1984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磷钾肥配施(PK)、氮磷肥配施(NP)、氮钾肥配施(NK)和氮磷钾肥配施(NPK)5个处理,采集每个处理的0-10、1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pH、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交换性盐基离子累积量、酸碱缓冲容量和酸化速率等指标.[结果]经过连续33年不同施肥处理的定向培育后,CK、PK、NP、NK和NPK处理0-20 cm土层pH较试验前分别下降0.82、0.91、1.13、0.8和1.19个pH单位,导致表层土壤明显酸化,酸化速率分别达到了1.10、1.22、1.46、1.13和1.58 kmol·hm-2·a-1.与CK处理相比,NP和NPK处理的0-40 cm土层显著酸化,土壤pH分别下降0.28-0.38和0.35-0.46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酸分别增加了35.5%-110.0%和30.4%-120.5%,特别是交换性铝分别增加56.2%-157.6%和73.7%-189.8%,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分别减少6.3%-14.9%和9.9%-13.2%,盐基饱和度降低2.9-14.9和2.6-15.4个百分点;NK处理的0-20 cm土层略有酸化,土壤交换性酸增加53.5%-55.0%,盐基饱和度降低6.0-7.1个百分点;PK处理的0-60 cm土壤酸化均不明显,土壤交换性酸增加和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减少差异均不显著.[结论]长期施化肥对土壤酸化程度和盐基离子损失量的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NPK和NP长期处理加剧土壤酸化进程,且酸化深度到达40 cm,盐基离子损失量和交换性铝的产生量大幅增加,初步估算施用化肥导致土壤pH降低1个单位,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损失量约是土壤交换性酸增加量的一倍左右;长期磷钾配施、氮钾配施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较小,盐基离子损失量和交换性铝增加量相对较少.

关键词: 化肥 长期定位试验 稻田 土壤PH 土壤酸化 交换性盐基离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稻区"晚稻品种连种"模式:内涵界定、产生逻辑与实现路径-以江西省为例

中国稻米 2024

摘要:双季稻区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在于早稻,但早稻生产长期呈现“低质低效”“增产不增收”的典型特征,导致农户种植积极性下降,“双改单”甚至“稻改经”现象突出。“十三五”以来,江西创新和大力示范推行“晚稻品种连种”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双季稻区早稻高质高效发展。但推行中也存在适用品种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服务支撑、市场接受程度有待提高等困难与问题。为此,提出加快“晚稻早种”适用品种选育、加强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深化农业产业链建设、加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作用、提高“晚稻品种连种”模式的市场接受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水稻 晚稻品种连种 内涵界定 产生逻辑 实现路径 江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水稻的肥料贡献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全国尺度上解析近30年(1988—2017)水稻产量的肥料贡献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水稻可持续生产和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国稻作区耕地质量监测数据(338个点位),分析不同稻作模式、种植区域、气候条件和土壤质地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年际变化,并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探讨各因素对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在施肥区和不施肥区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近30年全国水稻的肥料贡献率整体呈现前20年逐渐升高,近10年趋于平稳的特征,总体变化幅度为41.20%—51.89%,但不同稻作模式存在差异,单季稻、双季稻和水稻-其他作物轮作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分别为38.58%—55.49%、41.96%—51.05%和42.34%—53.43%。不同区域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在近30年的平均值表现出西南(55.82%)>长江中游(46.73%)>华北(46.27%)>东北(45.90%)>华南(45.83%)>长江下游(44.25%)。结合施肥年限和水稻肥料贡献率的拟合方程发现,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华南的水稻肥料贡献率达到稳定的施肥年限分别为15.2、18.5、19.0、15.3、15.3和14.5 a。不同气候条件也显著影响水稻的肥料贡献率,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49.23%)>温带季风气候(45.90%)>热带季风气候(34.57%)。不同土壤质地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则表现出黏土(43.25%—64.80%)>壤土(40.65%—48.46%)>砂土(26.20%—45.98%)。随机森林模型显示,氮肥和磷肥是调控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无霜期、年均降雨、年均温度、钾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是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的关键指标。【结论】在1988—2017年,全国稻作区的水稻肥料贡献率整体呈现前期逐渐增加后期趋于平稳的趋势,且稻作模式、区域、气候和土壤质地条件均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的年际变化。氮肥和磷肥对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影响较大。相比其他土壤肥力指标,土壤有机质是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关键土壤肥力因子。

关键词: 稻田 施肥 肥料贡献率 时空变化 土壤有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钙离子与硫化氢互作缓解铝对水稻根系伸长抑制作用的机制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阐明钙离子与硫化氢相互作用缓解水稻铝毒害的分子和生理机制。【方法】以Kasalath为试验材料,选取0μmol/L和30μmol/L AlCl3,0.1 mmol/L和0.5 mmol/L CaCl2,0.2μmol/L NaHS和100μmol/L硫化氢清除剂亚牛磺酸(HP)作为处理浓度,将种子置于30℃培养箱中黑暗培养24 h后取水稻根系,通过测定水稻根系伸长量、总铝含量、细胞汁液中铝含量、质外体中铝含量、细胞壁中铝含量、果胶含量、果胶甲酯酶活性以及OsSTAR2、Os NRAT1和Os FRDL4相对表达量,探究钙离子与硫化氢互作缓解铝对水稻根系伸长抑制作用的机制。【结果】铝胁迫下,相较于0.1 mmol/L CaCl2处理,0.5 mmol/L CaCl2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根系伸长量、硫化氢含量、总钙含量和细胞质中钙含量,显著降低了水稻根系的总铝含量,细胞液、质外体和细胞壁中的铝含量。铝胁迫下,硫氢化钠预处理后,水稻根系的伸长量在两种钙浓度下均显著增加,水稻的根尖铝含量、根系总铝含量、细胞液中铝含量、质外体中铝含量和细胞壁中铝含量在两种钙浓度下均显著降低,OsSTAR2和Os FRDL4相对表达量在两种钙浓度下均显著提高,Os NRAT1相对表达量在两种钙浓度下均显著降低。铝胁迫下,添加HP则呈现相反的结果。【结论】铝胁迫下,钙离子通过增加水稻根系硫化氢的生成,降低水稻根系对铝的吸收和积累,最终缓解铝对水稻根系伸长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水稻 铝胁迫 钙离子 硫化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品质遗传分析研究现状

中国稻米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日趋提升,改善稻米品质尤为迫切.因此,优质水稻品种选育成为水稻育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等性状的QTL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稻米品质改良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QTL定位 克隆 功能分析 品质改良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手持式三维扫描仪的种子快速建模与试验

北京测绘 2023

摘要:种子外观形态与建模研究是很多研究课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种子颗粒较小,常规扫描建模无法对种子背面扫描建模,现有方法大都采用二次扫描进行缝合拼接,建模过程复杂、建模效率低且拼接操作易引入误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搭建一种基于手持式激光扫描仪的种子三维全貌特征测绘平台,提出了种子快速建模方法,可实现一次性快速测得种子外形全貌特征,无须进行模型拼接等操作,降低了建模难度,提升了建模效率。对茶籽、花生、莲子三种类型的种子进行了建模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茶籽最大差值为0.07 mm,最大相对误差为0.38%;花生的最大差值为0.05 mm,最大相对误差为0.15%;莲子的最大差值为0.04 mm,相对误差为0.27%;相对误差均低于0.5%,说明该方法具备较高的建模精度。

关键词: 种子 手持式 激光扫描 快速建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科发早粳1号分子设计育种

遗传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季早稻生产是粮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双季早粳稻品种培育取得了重要进展,育成了兼具高产、优质、高抗的中科发早粳 1 号等双季早粳稻新品种/系.中科发早粳 1 号是利用分子设计育种体系,针对双季早稻生产中长期难以解决的经济效益低、稻米品质差、早期耐寒差和易穗萌等问题,选取含有不同优异基因的空育 131、南方长粒粳与吉粳 88 为亲本,通过关键基因筛选聚合培育而成.中科发早粳 1 号株型紧凑,株高 90 厘米,每穗粒数 120 粒,结实率 85%,千粒重 26 克,每公顷产量 8.25 吨,主要米质指标达到部颁粳稻品种品质等级二级及以上.中科发早粳 1 号的成功培育将为双季早稻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动力.

关键词: 水稻 双季早稻 双季早籼稻 双季早粳稻 分子设计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及防治综述

乡村科技 2023

摘要:为探究水稻二化螟发生的影响因子,总结防治措施,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综述影响水稻二化螟发生的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降雨量、光)和栽培管理因素,以及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防治策略.

关键词: 二化螟 气候 相关性 水稻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