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addy(模糊匹配)
344条记录
利用籼粳交RILs群体定位水稻秧苗素质性状QTL

分子植物育种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秧苗素质影响水稻移栽返青和苗期长势,壮秧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析秧苗素质相关性状的遗传机理,本研究以粳型超级稻品种‘龙稻5’和典型籼稻品种‘中优早8’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测定秧苗株高(SH)、总根数(TRN)、茎基宽(BCW)、根鲜重(FRW)和茎叶鲜重(FSLW)等9个秧苗素质相关性状,进行表型分析和QTL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结果表明,亲本间秧苗素质存在明显差异‘,中优早8’具有较好的早生快发特性,综合秧苗素质强于‘龙稻5’;RIL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群体中秧苗素质相关指标间存在较大变异,呈现双向超亲分离,符合连续的正态分布;除根冠比和茎基宽株高比性状外,其他不同指标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共检测到8个控制秧苗素质性状的QTL,包括1个总根数QTL、1个根鲜重QTL、3个根冠比QTL和3个茎基宽株高比QTL,分布于第1、2、3、4、5和10号染色体上,QTL的贡献率在2.98~6.34%之间。研究结果将为深入挖掘和克隆水稻秧苗素质性状相关基因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秧苗素质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溶磷菌群落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土溶磷菌对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选取了4个水稻品种:黄华占、桂野丰、中科早发粳1号和Sasanishiki,并分别在扬花期与成熟期收集了根际土壤样本。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根际土溶磷菌群落的结构,对phoD基因进行研究,并探究了根际土溶磷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及磷素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平均相对丰度为23.52%±31.03%)和硝化杆菌科(Nitrobacteraceae,平均相对丰度为11.69%±5.07%)是水稻根际土中的主要溶磷菌。成熟期溶磷菌的多样性(Chao1指数为105.03±9.75,Shannon指数为1.79±0.13)显著高于扬花期(Chao1指数为99.23±19.43,Shannon指数为1.50±0.55)。土壤pH值、速效磷含量和总氮含量是影响溶磷菌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素。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叶杆菌科(Phyllobacteriaceae)和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的相对丰度与多种磷素组分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它们在水稻根际土壤的磷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溶磷菌 phoD基因 Hedley磷分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粮食产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中国稻米 2025

摘要:当前,江西粮食产业发展形势向好: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基本保持平稳,水稻种业创新能力强,“三熟制”种植模式逐步推广应用,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稳产保供政策利好等。但同时必须看到,江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资源紧约束加大粮食保供压力、种粮效益偏低影响产粮内生动力、技术创新滞后制约产粮效率提升、粮食全产业链偏弱导致综合效益不高、配套支持不足制约产业规模扩大等难题。推进江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江西农业强省战略的有效抓手。为推进江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激发市场要素活力、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强配套支持等发展路径。

关键词: 粮食产业 水稻 高质量发展 江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食料对二化螟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食料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用人工饲料、水稻和茭白分别饲养二化螟,比较个体生长发育速度、整齐度和繁殖力。【结果】取食人工饲料、水稻和茭白的二化螟,其幼虫历期分别为32.3、26.0和22.5 d,6龄幼虫重量分别为69.8、71.9和75.5 mg,取食人工饲料与茭白的二化螟幼虫历期和6龄幼虫重量之间都有显著差异(P<0.05)。取食茭白的幼虫重量和蛹重量频率分布较为集中,具有更好的整齐度。人工饲料饲养二化螟的蛹历期为8.3d,相比在水稻和茭白上显著延长(P<0.05)。人工饲料、水稻和茭白饲养二化螟的幼虫存活率、化蛹数、蛹重和成虫数均依次递增,茭白能够使更多的二化螟个体完成生活史,并且具有更高的个体重量和产卵量。3种食料中,二化螟成虫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取食茭白的二化螟生长发育速度最快,个体质量和整齐度也较好,具有最高的繁殖力。

关键词: 二化螟 人工饲料 水稻 茭白 幼虫历期 繁殖力 频率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耐淹基因的发掘及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2024

摘要:综述了前人对水稻在芽期、苗期、分蘖期、孕穗期4个生育期耐淹抗逆的研究,探索了水稻的耐淹机理和研究进展,并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在各种耐淹逆境中的鉴定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发掘水稻耐淹的有利基因、培育耐淹品种提供更好的思路,奠定有利的基础.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耐淹抗逆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和石灰配施对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单纯紫云英翻压(GM),以及紫云英与石灰共施(GM0HL)、紫云英+常量石灰晚施(GM5HL)、紫云英+减量石灰晚施(GM5LL)等处理对土壤性状、水稻根表铁膜及水稻对镉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CK),翻压紫云英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1~2.7 g·kg-1.相较于GM处理,增施石灰后,土壤pH值显著提高0.38~0.78 个pH单位,且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21.71%~41.28%.在紫云英快速腐解末期,增施了石灰的处理(GM0HL、GM5HL、GM5LL),土壤Eh显著高于GM处理.与CK相比,GM0HL、GM5HL、GM5LL 处理在分蘖期的水稻根表铁膜 Fe 含量分别显著下降43.34%、38.82%和29.00%,根表铁膜Cd含量分别显著下降43.72%、35.56%和12.72%.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水稻Cd吸收的关键因子,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可以降低土壤Cd有效性,增加水稻根表铁膜厚度和根表铁膜Cd含量,从而抑制水稻对Cd的吸收.在试验条件下,紫云英翻压 5d后减量施用石灰,既可以达到较好的降Cd效果,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d污染耕地的治理投入.

关键词: 水稻 根表铁膜 紫云英 石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化肥对南方稻田土壤酸化和盐基离子损失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评估氮、磷、钾化肥配施对土壤酸化程度、交换性铝产生量和盐基离子损失量的影响,为维持土壤健康生产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始于1984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磷钾肥配施(PK)、氮磷肥配施(NP)、氮钾肥配施(NK)和氮磷钾肥配施(NPK)5个处理,采集每个处理的0-10、1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pH、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交换性盐基离子累积量、酸碱缓冲容量和酸化速率等指标.[结果]经过连续33年不同施肥处理的定向培育后,CK、PK、NP、NK和NPK处理0-20 cm土层pH较试验前分别下降0.82、0.91、1.13、0.8和1.19个pH单位,导致表层土壤明显酸化,酸化速率分别达到了1.10、1.22、1.46、1.13和1.58 kmol·hm-2·a-1.与CK处理相比,NP和NPK处理的0-40 cm土层显著酸化,土壤pH分别下降0.28-0.38和0.35-0.46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酸分别增加了35.5%-110.0%和30.4%-120.5%,特别是交换性铝分别增加56.2%-157.6%和73.7%-189.8%,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分别减少6.3%-14.9%和9.9%-13.2%,盐基饱和度降低2.9-14.9和2.6-15.4个百分点;NK处理的0-20 cm土层略有酸化,土壤交换性酸增加53.5%-55.0%,盐基饱和度降低6.0-7.1个百分点;PK处理的0-60 cm土壤酸化均不明显,土壤交换性酸增加和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减少差异均不显著.[结论]长期施化肥对土壤酸化程度和盐基离子损失量的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NPK和NP长期处理加剧土壤酸化进程,且酸化深度到达40 cm,盐基离子损失量和交换性铝的产生量大幅增加,初步估算施用化肥导致土壤pH降低1个单位,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损失量约是土壤交换性酸增加量的一倍左右;长期磷钾配施、氮钾配施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较小,盐基离子损失量和交换性铝增加量相对较少.

关键词: 化肥 长期定位试验 稻田 土壤PH 土壤酸化 交换性盐基离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稻区"晚稻品种连种"模式:内涵界定、产生逻辑与实现路径-以江西省为例

中国稻米 2024

摘要:双季稻区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在于早稻,但早稻生产长期呈现“低质低效”“增产不增收”的典型特征,导致农户种植积极性下降,“双改单”甚至“稻改经”现象突出。“十三五”以来,江西创新和大力示范推行“晚稻品种连种”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双季稻区早稻高质高效发展。但推行中也存在适用品种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服务支撑、市场接受程度有待提高等困难与问题。为此,提出加快“晚稻早种”适用品种选育、加强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深化农业产业链建设、加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作用、提高“晚稻品种连种”模式的市场接受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水稻 晚稻品种连种 内涵界定 产生逻辑 实现路径 江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简易的水稻抽穗扬花期耐热性评定方法

杂交水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高温对水稻这一关键粮食作物的生产构成重大威胁.尤其是在抽穗扬花期,高温胁迫会显著降低水稻的结实率,进而影响粮食总产量.鉴于此问题的严峻性,筛选和培育耐热水稻品种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创新性地利用"温汤杀雄"方法模拟高温环境,通过统计自交结实率来评定水稻的耐热性.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温汤杀雄处理与人工气候室高温处理的自交结实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温汤杀雄方法在评定水稻抽穗扬花期耐热性上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综上,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经济且有效的耐热性评定方法,对耐热水稻的筛选与育种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抽穗扬花期 耐热性 温汤杀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县域水稻产量变化的关键土壤肥力因素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肥力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关系有助于优化不同区域水稻生产和科学培肥。该研究基于县域研究尺度,选取了中国东北的方正县、长江中游的宁乡市和长江中下游的进贤县,分析水稻绝对产量、相对产量和可持续产量指数,并探讨不同区域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肥力因素。结果表明:由于稻作模式不同,宁乡市的两季水稻产量(9 414.89 kg/hm2)显著(P<0.05)高于方正县的一季稻产量(8 224.31 kg/hm2)和进贤县的晚稻季产量(5 691.38 kg/hm2),但方正县的水稻相对产量均值(89.88%)显著(P<0.05)高于宁乡市(73.84%)和进贤县(65.67%),且方正县的可持续产量指数也相对较高(0.86),显示出该县域在产量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依据相对产量划分的低、中、高产水平的分析表明,高产水平下方正县、宁乡市、进贤县的土壤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较高。不同县域影响相对产量的主要肥力因子不同,方正县、宁乡市、进贤县水稻可持续产量指数变化的关键肥力因素分别是土壤有效磷(贡献度为8.68%)、碱解氮(贡献度为12.92%)、有机质(贡献度为15.37%)。在后续的水稻生产中,建议方正县重点关注土壤有效磷的管理,宁乡市和进贤县则应注重提升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

关键词: 土壤 肥力 水稻 产量 典型县域 可持续产量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