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52条记录
粉葛对镉、砷和铅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潜力

环境科学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粉葛对镉(Cd)、砷(As)和铅(Pb)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区域农田土壤Cd、As和Pb复合污染下粉葛(花叶葛和赣葛2号)的生长特性、富集特征及修复潜力.结果表明,粉葛整株生物量(干重)为4.58~12.45 t·hm-2,其中花叶葛整株生物量高于赣葛2号.粉葛各部位中ω(Cd)、ω(AS)和ω(Pb)范围分别为1.63~17.04、0.15~20.97和0.40~231.12mg·kg-1;对Cd、As和Pb的积累量分别为14.01~109.06、4.10~27.59和49.97~305.69 g·hm-2;移除率分别为0.40%~2.57%、0.02%~0.08%和0.06%~0.09%;富集系数分别为0.09~13.12、0.01~0.38和0.01~0.76;转运系数分别为0.50~4.72、1.27~15.89和1.19~35.68.其中,花叶葛主藤中Cd、As和Pb含量及As积累量和移除率均显著高于赣葛2号(P<0.05).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块根,而重金属含量和积累量主要集中在茎秆和叶片.相关分析表明,土壤Cd含量与粉葛主藤和叶片中Cd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Pb含量与粉葛各部位P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除湘东试验区花叶葛外,粉葛经济部分——葛粉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药用植物的标准限值.综上,粉葛对Cd、As和Pb具有较强的吸收和转运能力,花叶葛可作为重度Cd为主的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潜力富集植物,赣葛2号(用作葛粉)为轻中度Cd为主的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潜力富集植物.

关键词: 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 粉葛 土壤重金属移除率 富集特征 修复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锰掺杂ZnS量子点磷光体系的构建及用于Pb(Ⅱ)的传感识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5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光发光寿命长,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有更宽的间距,并能有效避免来自系统和光散射的干扰,因此磷光传感技术在近几年备受关注。采用反应釜水热法合成出水溶性的Mn2+掺杂ZnS量子点,对合成出的量子点进行表征,从XRD衍射结果、高倍透射电镜形貌图和TEM-mapping图中都可以得出结论,Mn2+成功掺杂进ZnS晶格内部。该量子点在580 nm处出现明显的磷光发射峰,且远远高于420 nm处的荧光峰强度。同时还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该量子点的磷光性质,发现当前驱体溶液pH为11、反应时间为30 min和Mn2+掺杂比例为4%时,其量子点磷光特征峰最高。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该反应釜水热法能够有效将Mn2+掺杂至ZnS量子点内部,而非表面,导致其主要以磷光发射为主,而非荧光,有利于提高传感技术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该研究还发现Pb2+能够选择性猝灭Mn掺杂ZnS量子点的磷光,并考察了缓冲液pH、体系反应时间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建立了一种高灵敏识别Pb2+离子的磷光传感技术,其线性范围为0.02~20μmol·L-1,检测限低至6.6 nmol·L-1,同时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对该传感技术无明显干扰作用,对实际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1.9%~114.1%,准确率在83.0%~109.8%之间,证实该传感技术可以用于湖水样品中Pb2+的快速识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关键词: 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 水热合成法 磷光探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辐照对卵清蛋白糖基化体系结构和糖基化产物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60Co-γ辐照对糖基化体系结构和糖基化产物的影响,以卵清蛋白(OVA)-葡萄糖体系为研究对象,经0,25,50,75,100 kGy的60Co-γ辐照后,采用SDS-PAGE、荧光光谱、圆二色谱测定其分子质量、三级结构及二级结构的变化.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光谱法测定其体系内产生的有害糖基化产物(果糖胺、丙烯酰胺、荧光性AGEs、戊糖素、类黑精)的含量.OVA分子质量和表面疏水性的增加、内源荧光强度和α-螺旋含量的降低、β-结构(β-折叠和β-转角)含量的增加表明,60Co-γ辐照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了 OVA与葡萄糖的糖基化反应.此外,60Co-γ辐照后体系内产生的果糖胺、丙烯酰胺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辐照剂量为50 kGy时达到最大值.荧光性AGEs、戊糖素、类黑精的含量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综合来看,为了减少辐照加工过程中蛋制品内有害糖基化产物的含量,提高其安全性,需将60Co-γ辐照的剂量控制在25 kGy以内.本研究结果为未来扩展食品辐照技术在蛋制品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卵清蛋白 60Co-γ辐照 糖基化体系 结构 糖基化产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钙添加剂处理下不同秸秆腐解产物可溶性有机质三维荧光特征变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是优质的有机资源,研究含钙添加剂种类及添加量对不同秸秆腐解产物可溶性有机物(DOM)组成性质差异,可为秸秆高效腐熟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以花生秸秆和水稻秸秆为供试物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钙添加剂草酸钙(CaC2O4)和氢氧化钙[Ca(OH)2]及不同添加量(4%、 8%),进行秸秆腐解试验。测定腐解产物养分含量,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和平行因子方法(PARAFAC)探究秸秆腐解产物DOM的化学组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总体上,草酸钙处理的秸秆腐解物总碳含量显著大于氢氧化钙处理;高量添加剂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总碳含量小于低量处理;花生秸秆腐解产物的总氮、总磷和总钾高于水稻秸秆腐解产物。(2)通过3DEEM-PARAFAC方法分析腐解产物DOM组成,共识别出类胡敏酸(C1)、类胡敏酸(C2)和类色氨酸(C3)三种荧光组分;不同添加剂类型、添加量和不同秸秆类型对腐解产物DOM荧光组分的影响较为复杂,没有明显规律,但是总体上氢氧化钙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DOM的C1和C2组分比例大于草酸钙处理,而草酸钙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DOM的C3组分比例显著高于氢氧化钙处理;秸秆腐解产物DOM中组分C1、 C2与组分C3呈显著负相关;组分C2含量与总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3)氢氧化钙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DOM的腐殖化指数(HIX)明显高于草酸钙处理,而草酸钙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DOM生物源指数(BIX)明显高于氢氧化钙处理;高量草酸钙处理秸秆腐解产物DOM主要来自于微生物的转化,而其他处理DOM来自于微生物转化和陆生植物;不同添加量处理下秸秆腐解产物DOM的荧光指数没有明显变化规律;花生秸秆腐解产物DOM的HIX、 BIX和荧光指数(McKnight index)均高于水稻秸秆;秸秆腐解产物DOM中McKnight和HIX呈显著负相关,和BIX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秸秆腐解产物DOM中BIX和总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氢氧化钙可以促进秸秆腐解以及腐解产物的腐殖化,其中高量氢氧化钙处理的花生秸秆效果较好。

关键词: 含钙添加剂 秸秆 可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 平行因子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牧草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分析试验室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牧草中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0.1 mol/LNa2EDTA-Mcllvaine缓冲液和1%乙酸-乙腈提取,经QuEchERS净化后Ag-ilent ZORB AX Eclipse Plus C18色 谱柱分离,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内标法定量.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在0.5~50 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5,方法检出限为0.05~0.2 μg/kg,定量限为0.1~0.5 μg/kg.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9.0%~115.4%,相对标准偏差为0.20%~8.5%.该方法适用于牧草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检测分析,可为牧草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风险评估、质量安全监管、牧草品质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牧草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氟喹诺酮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耕措施下紫云英还田水稻土中DOM组成特征与CH4排放的关联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水分管理下(先干耕再复水)紫云英还田水稻土中可溶性有机质(DOM)组成结构与甲烷(CH4)排放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室内培养法,以不添加绿肥(紫云英)不干耕(DW-0)为对照,设置不同水分管理处理(不干耕、干耕5 d、干耕10 d),运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评估土壤DOM组成、荧光光谱对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紫云英干耕5 d(G+DW-5)处理下DOM含量与CH4累计排放量均显著降低;随着干耕时间延长,DOM含量与CH4累计排放量都呈上升趋势。通过3DEEM-PARAFAC法得到三种荧光组分,包括类富里酸(C1)、类腐殖酸(C2)、类蛋白质(C3),且不同水分管理措施下土壤DOM荧光组分组成存在明显差异。G+DW-5处理下土壤DOM中类腐殖质组分(C1+C2)含量最高,占比可达79.88%;限制性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水分管理下土壤DOM组分分异明显。G+DW-5处理下DOM腐殖化指数(HIX)为5.11,显著高于其他水分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CH4排放量与C1组分、HIX指数显著负相关,而与C2组分、自生源指数(BIX)显著正相关,说明短期干耕可通过增加C1组分含量及土壤DOM腐质化程度来降低CH4排放。不同水分管理措施下紫云英还田水稻土DOM组成和结构特征与CH4排放量密切相关,可为稻田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绿肥 干耕 甲烷 可溶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制备肽螯合铜的结构及稳定特性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豆粕为原料,通过米曲霉固态发酵制备可螯合Cu2+的豆粕肽(soybean meal peptide-Cu2+,SBMP-Cu(II)),并探究SBMP-Cu(II)的螯合机制及其结构稳定特性。结果显示1~5 k Da SBMP对Cu2+具有较强的螯合能力,经阴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后,其螯合Cu2+能力达到(288.47±2.18)mg/g。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鉴定出1~5 k Da SBMP中有27个寡肽,其分子质量均小于1 500 Da,且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和碱性氨基酸(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在螯合Cu2+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Zeta电位等分析结果表明SBMP螯合Cu2+的主要活性基团为—COOH和—NH2,且所得SBMP-Cu(II)的结晶度增加,其表面电荷发生中和反应而形成粗糙球形团聚体。此外,SBMP-Cu(II)具有比SBMP更为优异的耐酸、耐热、耐盐性及体外消化稳定性,可作为新型铜补充剂有效提高Cu2+在胃肠道环境的生物可及性。本研究结果可为SBMP-Cu(II)补充剂的低成本高效制备和豆粕高价值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豆粕 米曲霉 固态发酵 螯合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县域水稻产量变化的关键土壤肥力因素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肥力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关系有助于优化不同区域水稻生产和科学培肥。该研究基于县域研究尺度,选取了中国东北的方正县、长江中游的宁乡市和长江中下游的进贤县,分析水稻绝对产量、相对产量和可持续产量指数,并探讨不同区域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肥力因素。结果表明:由于稻作模式不同,宁乡市的两季水稻产量(9 414.89 kg/hm2)显著(P<0.05)高于方正县的一季稻产量(8 224.31 kg/hm2)和进贤县的晚稻季产量(5 691.38 kg/hm2),但方正县的水稻相对产量均值(89.88%)显著(P<0.05)高于宁乡市(73.84%)和进贤县(65.67%),且方正县的可持续产量指数也相对较高(0.86),显示出该县域在产量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依据相对产量划分的低、中、高产水平的分析表明,高产水平下方正县、宁乡市、进贤县的土壤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较高。不同县域影响相对产量的主要肥力因子不同,方正县、宁乡市、进贤县水稻可持续产量指数变化的关键肥力因素分别是土壤有效磷(贡献度为8.68%)、碱解氮(贡献度为12.92%)、有机质(贡献度为15.37%)。在后续的水稻生产中,建议方正县重点关注土壤有效磷的管理,宁乡市和进贤县则应注重提升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

关键词: 土壤 肥力 水稻 产量 典型县域 可持续产量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米香型白酒小曲发酵酒醅微生物群落演绎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米香型白酒小曲发酵酒醅微生物群落演绎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别测定发酵第0,1,2,3,4,5,6,7,8,15,22,29,36,43,50,64,94天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群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发酵阶段,pH值呈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发酵结束后pH值约为4.1,总酸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淀粉含量在发酵前期迅速被水解消耗,发酵后期趋于平缓;还原糖含量在发酵0~2 d内呈增加趋势,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约为180.14 g/L,在2~15 d内被微生物利用,其含量迅速降低。在发酵前期(0~3 d)未产生酒精度,发酵22 d时,酒精度达到最大值为9.5°,而发酵后期酒精度降低;总酚含量则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最终发酵结束后含量为375.63 mg GAE/L。在发酵过程中,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要优势菌门,主要优势菌属是肠杆菌属、泛菌属、片球菌属和乳球菌属。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在PCoA图上分为6个集群,由冗余分析(RDA)可知乳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片球菌属与总酸呈正相关性,泛菌属、阪崎肠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与总酸呈负相关,而泛菌属、阪崎肠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与pH值、淀粉和还原糖呈正相关,且总酸对优势菌属的影响力最大,pH值、淀粉和还原糖对优势菌属的影响较为相似。

关键词: 米香型白酒 理化因子 微生物 冗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蛋阶段东乡绿壳蛋品质分析和综合评价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产蛋阶段东乡绿壳蛋品质变化规律,以东乡绿壳蛋鸡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产蛋前期(22周龄)、产蛋中期(39周龄)、产蛋后期(62周龄)进行蛋品质、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含量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产蛋日龄的增加,东乡绿壳蛋的蛋品质、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元素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变化。除蛋壳颜色b*值和矿物质元素Mg(镁)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脂肪质量分数、蛋质量、胆固醇含量、Ca含量、蛋黄颜色、哈氏单位、蛋形指数、蛋白质量分数、蛋白高度、蛋壳强度10个指标作为评价鸡蛋品质的关键指标。同时根据隶属函数分析得出结论:东乡绿壳蛋鸡在不同产蛋阶段的蛋综合品质排序为产蛋中期>产蛋前期>产蛋后期。该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地方蛋鸡蛋品质标准和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东乡绿壳蛋 品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模糊隶属函数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