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杂交早稻新组合03优66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03优66系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用自选不育系03A与早恢66配组选育而成的早中熟杂交早籼稻新组合,2007年12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亲本特征特性,总结了高产制种技术。


南方大豆核心种质主要农艺及产量性状的表型多样性评价
《大豆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南方大豆150份核心种质的15个主要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底荚高度、株高、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均在30%以上,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8.432%,而其数量性状的差异主要是由生育期结构性状引起的;不同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不同,同一性状在不同生态区种群中的多样性也不同;经聚类分析,南方大豆核心种质7个生态区域种群可划分为3组;随着纬度的升高,不同来源地大豆种质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筛选到大豆优异种质12份,并提出了其在生产和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大豆 核心种质,多样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蝴蝶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4个蝴蝶兰(Phalaenopsis)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的12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301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68条,多态性比率为89.1%.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7~0.93之间,表明品种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组,分类结果与材料来源及花器官表型具有密切的关系.


东乡野生稻南昌异位圃内的开花习性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于2009年采用常规野外考察的方法,对南昌异位圃东乡野生稻的开花习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昌异位圃东乡野生稻开花时间比预期提前了近一个月,异位圃内各方向开花时间差异较大,异位圃南部开花高峰期在9月2日~9月4日,同一穗头上的可育度从上到下一般是逐渐递增,上部与下部育性差异达极显著,结实率40%左右。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及4个产量因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栽插密度对产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互作对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在0~210 kg/hm2施氮内,产量、有效穗数、总吸氮量、生物量、最高茎蘖数、分蘖穗率和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成穗率随之下降。在18×104~30×104蔸/hm2栽插密度内,有效穗数、总吸氮量、生物量、最高茎蘖数和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随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和分蘖穗率随之下降。分蘖穗率及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成熟期总吸氮量和生物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试验表明,施氮210 kg/hm2与密度24×104~30×104蔸/hm2有利于实现"天优华占"的高产。


赤霉菌培养基废渣有机肥生物学效果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条件下,研究赤霉菌培养基废渣有机肥对水稻、茶树、脐橙、蔬菜和花卉生长、果实品质、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废渣有机肥和化肥合理配施,可以提高水稻、茶叶、脐橙、生菜、香豌豆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延长花期;(2)在等养分条件下,废渣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其土壤中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单纯化肥处理,对土壤pH值影响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