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印度改良木豆在江西的试种及开发应用前景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各地的试种观察表明,印度改良木豆品种抗旱性强,耐高温和贫瘠,在江西省种植均可完成1个世代周期,正常年份,赣南可以越冬;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根深叶茂,鲜草产量高,籽粒产量高的可达2 000 kg/hm2以上;籽粒营养丰富,既可作蔬菜鲜食,也可晒干后煮食或炒食,还可加工成其他食品;木豆的茎叶是很好的饲料和肥料,干茎秆也是好的燃料;木豆的水保和改土效果也十分明显;但其抗寒性和耐渍性较差,虫害严重。最后分析和探讨了其开发利用途径和前景、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温度对斜纹夜蛾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2 CSCD
摘要:以甘兰叶为食料,系统观察不同温度下斜纹夜蛾实验种群幼虫龄次、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在15℃、19℃、24℃、29℃、34℃恒温下幼虫7龄以上的个体分别达55.4%、41.2%、21.3%、16.6%和14.3%,卵、幼虫、预蛹、蛹、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52±1.78℃、11.97±0.91℃、12.52±1.22℃、11.47±0.92℃、10.59±2.65℃,有效积温分别为56.75℃/d、224.06℃/d、28.65℃/d、153.33℃/d、41.18℃/d,发育最高临界温度为38.2820℃、38.8766℃、39.5080℃、39.5403℃、37.4907℃,发育最低临界温度为4.9509℃、4.8974℃、4.7435℃、4.7430℃、4.6471℃,发育最适温度为23.0702℃、22.0024℃、25.6765℃、26.5453℃、23.2649℃。温度对各虫态存活率和成虫繁殖力有显著影响,各虫态存活率和繁殖力与温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神舟1号飞船搭载大、小麦SP_1生长发育观察
《江西农业科技 》 2001
摘要:利用“神舟 1号”飞船搭载大、小麦种子开展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对SP0 种子浸种催芽2 0h后检测种子吐白发芽势 ,小麦SP0 种子发芽势为 3.4 5 %~ 72 % ,重复太空处理的为 37%~ 71% ;大麦SP0 种子发芽势 3.0 3%低于小麦 ,但全部对照的大、小麦种子均未萌动吐白 ,表明太空种子生活力加强。田间播种观察大、小麦SP1各生育阶段的发育进程 ,及主要农艺性状变化 ,小麦SP1表现分蘖、拔节及孕穗、抽穗均比对照提早 2~ 7d ,并以重复太空处理品种优势更强 ;大麦SP1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增长 (提高 )优势 ,千粒重比对照高 6.35 % ;小麦SP1的株高、穗长呈负增长 (降低 ) ,受迟播气候影响较严重 ,未能正常成熟


江西大豆锈病发生及防治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00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锈病在江西主要分布于浙赣铁路线以南 ,特别是以赣南山区、吉泰盆地发生最为严重 ,以为害 (夏 )秋播大豆为主 ,年发病面积 4万hm2 左右 ;一般年份大豆锈病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率达 1 0 %~ 40 % ,与施药保护区相比 ,品种“八月黄”的产量损失率达 1 6 .8% ;推广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玉山青皮豆”、“日向”、“中油 84-87”、“中油R -34”、“九月黄”、“SK1”等品种的表现较好 ,抗性较强 ,可在江西推广利用


不同施肥方式对芝麻生长发育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1999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分层一次性施肥、一次性深层施肥、一次性深施+ 风化煤( 吸附剂) 对芝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深层施肥有利于芝麻的生长发育。对于不同的施肥方式,芝麻在苗期的长势差异不大,而在初花期后,各阶段的长势及产量均表现为:一次性深施+ 风化煤> 一次性深施> 分层施肥 > 常规施肥。其中一次性深施加与不加风化煤差异很小


双季抛栽稻的生育特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1999
摘要:对抛栽稻和手插稻的比较试验表明:(1) 抛栽稻的生育优势有:分蘖早,分蘖多,有效穗多;根系生长好,吸肥能力强;早稻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大,生物产量高。晚稻在施用穗肥的条件下也有同样的优势。(2) 抛栽稻的生育劣势有: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高效叶面积率低,每穗粒数少;茎鞘运转率和经济系数低;抗根倒能力差。(3) 抛栽稻高产的主攻方向是提高成穗率和增加每穗粒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