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模糊匹配)
294条记录
一种精确鉴定和评估水稻芽期耐冷性的方法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摘要:水稻芽期耐冷性是影响水稻稻芽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是水稻生产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状之一。针对原有的水稻芽期耐冷性鉴定及评估方法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了芽期耐冷性新的鉴定及评估方法,并利用23个不同类型的早稻品种比较了两种不同鉴定及评估方法的精确性,试验结果显示:新的鉴定及评估方法由于加大了试验样本数量并完善了评价标准,因此大大提高了试验的精确度;此外,由于采用了连续性数值来标定耐冷性,新方法可以对不同的试验样本间进行耐冷性相互比较,避免了将大量的基因型泛归于同一组。在鉴定大量水稻种质资源的芽期耐冷性时,新的鉴定及评估方法将提供更高的精确度及选择性。

关键词: 水稻 芽期 耐冷性 鉴定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子粒铁、锌和铜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分析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筛选子粒富铁(Iron,Fe)和锌(Zinc,Zn)及铜(Copper,Cu)含量较低的水稻种质资源,为水稻富铁、锌和耐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资源基础,笔者于江西省德兴铜矿附近重金属污染较重农田中种植了153份基因型各异的水稻品种(品系,组合),分析其子粒的铁、锌和铜含量,结果表明,收获的149份有效材料子粒铁、锌和铜含量的基因型差异都很大,变化范围分别为9.26~48.65mg/kg、13.08~36.08mg/kg和2.02~6.71mg/kg,平均值分别为16.46、22.67和3.53mg/kg,锌和铜含量都在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之下,各基因型糙米铁、锌和铜含量都呈正态分布规律;5类水稻材料间铁、锌和铜含量差异都非常明显,其铁含量大小顺序为常规粳稻>籼型两系杂交稻>常规籼稻>籼型三系杂交稻>常规糯稻;铜含量大小顺序为常规粳稻>常规籼稻>籼型两系杂交稻>常规糯稻>籼型三系杂交稻;常规稻的锌含量较接近,但显著高于杂交稻。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冷浸田Fe~(2+)对水稻生理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铁毒致病的生理机理是植物体内积累过量的铁以及铁化合物诱发多种活性自由基,进攻膜脂,导致脂质的过氧化和膜的损伤。在过量Fe2+胁迫下,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与抗铁毒密切相关。为了研究水稻对Fe2+毒害的响应机制,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类型的冷浸田开展不同浓度Fe2+对水稻生理酶活性、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冷浸田加入Fe2+后,水稻叶片和根系的POD、SOD活性及MDA含量随Fe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冷浸田(冷水田、烂泥田)的环境因子如低温提高了水稻的POD活性及MDA含量,降低了水稻的SOD活性,冷浸田(冷水田、烂泥田)水稻叶片和根系受Fe2+伤害的程度高于黄泥田;Fe2+对水稻生理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尤其是水稻分蘖期的叶片和根系更容易受到Fe2+的伤害;适宜的Fe2+浓度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 冷浸田 Fe2+ 水稻 POD SOD MD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苄基腺嘌呤延缓水稻衰亡效应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苗期杂交水稻威优916为试验材料,分别以蒸馏水和8 mg/L 6-苄基腺嘌呤溶液培养,通过对功能叶片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分析,以揭示养分胁迫下6-苄基腺嘌呤延缓水稻衰亡的效应及其机理。叶片全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离,获得了22个响应6-苄基腺嘌呤处理的蛋白质,经质谱分析,其中15个功能得到鉴定,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激素代谢及逆境反应等多个代谢途径。分析结果显示,养分胁迫下,6-BA诱导了叶片中光合蛋白质、呼吸代谢相关蛋白质的表达量上调,减少衰亡发生密切相关蛋白质的积累,从而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促进呼吸,满足植株生长对物质及能量的需求,延缓植株衰亡。

关键词: 水稻 6-苄基腺嘌呤 衰亡 蛋白质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产量相关数量性状基因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摘要:高产育种一直是水稻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水稻产量相关数量性状遗传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成功克隆了一批与水稻产量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综述了近年来已克隆的产量相关数量性状基因的研究。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数量性状基因 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行株距比对超高产晚稻产量和上部三叶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4

摘要:2011和2012年,采用再裂区设计,以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和五丰优T025为材料,在31.20万丛/hm2密度下,研究了行/株距比对不同品种产量和上部三叶形态特征的影响及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淦鑫688不施氮时,RS/IS(行株距比值)为2.0和2.8的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比值为5.0和1.3的处理;在施氮时,RS/IS为5.0和2.0的处理产量显著高于2.8和1.3的处理。五丰优T025不施氮时的产量表现为RS/IS为1.3的处理显著高于5.0和2.8的处理;而在施氮时表现为RS/IS为5.0的处理显著高于2.0和1.3的处理。施氮时,RS/IS为2.0的处理提高了氮素积累总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而RS/IS为5.0的处理降低了籽粒需氮量;不论施氮与否,两个品种在RS/IS为2.0时,倒1至倒3叶的基角、开张角和叶长较小。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 行/株距比 施氮量 上部三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夜间增温对江苏不同年代水稻主栽品种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在江苏省丹阳市开展夜间增温试验,研究夜间温度升高对江苏1970s—2000s 8个主要推广水稻品种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代水稻品种的主要生长特性对夜间增温的响应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但响应趋势基本一致.全生育期内水稻冠层夜间温度平均升高0.9℃,水稻始穗期平均提前1.1 d,全生育期缩短1.3 d.夜间增温下,花后总绿叶面积和剑叶面积呈下降趋势,成熟期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平均降低了3.5%和5.1%,植株N含量也降低.产量构成分析发现,夜间增温主要通过降低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使产量下降,单位面积总颖花数下降了12.6%.品种间并未随年代发展而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新老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水稻 不同品种 夜间增温 产量

不同育秧基质对双季早晚稻机插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13

摘要:以双季早稻春光1号、中嘉早17和双季晚稻荣优225、合美占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育秧基质对双季早晚稻机插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秧苗以M3(育秧肥)的叶龄和茎基宽较大,M1(水稻专用育秧基质)的百苗干重最轻,而晚稻秧苗以M3的叶龄和茎基宽略小,M1的百苗干重最重。早晚稻以M3的苗高较矮,M3的成穗率较高,M1的出苗率、弱苗率、生物产量和每穗粒数较高。早稻采用M1,晚稻采用M3的产量较高。在13.33 cm机插株距下,早稻产量以中嘉早17高于春光1号,晚稻荣优225高于合美占,且23.33 cm行距机插高于30.00 cm。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育秧基质 秧苗素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及育种利用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2013

摘要:详细综述了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及育种利用研究进展,包括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定位、育性转换模式、遗传作用的模式及分子机制,两用核不育系在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雄性不育 遗传 育种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水稻面临的问题及育种策略

生物灾害科学 2013

摘要:综述目前应用于水稻的主要转基因技术及其优缺点,总结育种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育种策略,以期为转基因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水稻 变异 育种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