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模糊匹配)
256条记录
不同播期对华北地区二月兰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华北地区不同播期对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会造成二月兰的出苗数、越冬数、养分累积量和产量下降,以9月14日播种为最高,其鲜草产量达到20 925 kg/hm2,氮、磷、钾累积量分别达到51.59、6.95和93.44 kg/hm2,种子产量达到667 kg/hm2;但植株的氮、磷含量有随播期推迟而上升的趋势。播期推迟会导致二月兰生育期延迟,表现为收获时二月兰秸秆和种子的含水量增加。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二月兰在华北地区的最适播期为9月14日。

关键词: 二月兰 播期 产量 养分含量 养分累积量

江西省双季稻氮肥用量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2011~2012年在江西11个县的双季稻田进行了氮肥不同施用量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位氮素的水稻增产量呈下降趋势,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利用拟合方程计算出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条件下的施氮量,结合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确定江西早稻、晚稻的平均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12.6、15.0 kg/667 m2。

关键词: 江西 双季稻 产量 氮肥 施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黑葡萄双“十”字架“T”字树形培育试验初报

河北果树 2015

摘要:夏黑葡萄双"十"字架"T"字树形培育,采用主蔓摘心与主蔓弯曲两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主蔓摘心当年成形率、次年成花率、次年产量都高于主蔓弯曲。

关键词: 夏黑葡萄 树形 主蔓摘心 粗度 成形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包膜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双季超级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包膜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组合对其产量和氮肥利用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氮(早稻180 kg·hm-2,晚稻225 kg·hm-2)模式下,与全施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全施包膜缓释尿素的处理双季超级稻的穗数降低,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提高,最终提高产量,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节氮模式(早稻144 kg·hm-2,晚稻180 kg·hm-2)下,不同比例包膜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组合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全氮模式;3种配比组合中以包膜缓释尿素∶普通尿素=3∶7组合的产量最高,氮肥吸收利用程度最高,应用效果最好。

关键词: 双季超级稻 包膜缓释尿素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江西秋芝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在江西红壤旱地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秋芝麻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芝麻株高、主茎果轴长和单株干物质重有显著的影响,其中7月1日播种的株高最高,单株干物质重最重;种植密度对始蒴部位和主茎果轴长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始蒴部位有升高的趋势,而主茎果轴长有缩短的趋势;播期对芝麻单株蒴果数和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提早播种有利于单株蒴果数和产量的提高;密度和播期对芝麻含油量的影响不显著;最适宜的播期和密度组合为7月10日播种、种植密度45.0万株/hm2,在此条件下,芝麻产量最高,达1147.5kg/hm2。

关键词: 江西 秋芝麻 播期 密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用量对稻田迟直播油菜产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赣油杂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江西双季稻区迟直播油菜产量、效益、花后干物质转移及氮肥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氮)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和效益,增产幅度在49.65%~66.75%,效益增幅达50%以上,但当施氮量高于180 kg/hm2,增施氮肥的增产效应不显著,经济效益、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则明显降低;N150处理与N90和N120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N150与N180、N210和N240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显著高于N180、N210和N240处理。因此,为达到同步实现油菜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较好地协调油菜高效生产与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江西双季稻区迟直播油菜生产适宜施氮量为150~180 kg/hm2。

关键词: 油菜 氮肥用量 产量 效益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旱地重茬芝麻高产健身栽培技术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红壤旱地重茬芝麻高产健身栽培技术,为提高芝麻种植效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按不同施用方法设常规氮磷钾肥(K_1,对照)、常规氮磷钾肥+硫磺(K_2)、常规氮磷钾肥+石灰(K_3)、常规氮磷钾肥+硫磺+石灰(K_4)、改进氮磷钾肥施用方法1(K_5)、改进氮磷钾肥施用方法2(K_6)等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重茬芝麻的主要农艺性状指标、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病情指数等影响。【结果】K_2处理的农艺性状总体上优于其他处理,其每蒴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K_3处理(P<0.05,下同),K_2处理的产量为1254.0 kg/ha,显著高于对照K_1,增产10.9%。K_2处理的防效为19.9%,K_3处理的为8.5%;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K_5处理的产量为1290.0 kg/ha,显著高于K_1,增产14.1%,K_5处理的防效为6.9%,K_6的为7.9%。【结论】不同杀菌剂对芝麻产量和茎点枯病均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尤其是硫磺的效果较明显。氮肥作为基肥+初花肥和钾肥作为基肥的总体效果优于氮肥作为基肥+苗肥及钾肥作为基肥+苗肥或氮肥作为苗肥+初花肥及钾肥作为基肥。

关键词: 芝麻 杀菌剂 施肥时期 产量 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和甘薯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白膜、黑膜覆盖对垄内不同土层温度、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膜、黑膜覆盖处理下,垄内5个不同层次地温均比不覆膜处理高;距离垄面越近的土层,覆膜后温度增加得越多,随着土层加深,地膜覆盖增温效应减弱;甘薯生长前期白膜、黑膜覆盖T/R值明显高于对照,甘薯生长中前期,白膜、黑膜处理T/R值快速下降;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大中薯率,且黑膜覆盖处理的大中薯率最高,白膜覆盖处理次之;白膜、黑膜处理可显著提高鲜薯产量

关键词: 甘薯 地膜覆盖 土壤温度 产量 大中薯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时期地膜覆盖对木薯出苗率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提出江西本地窖藏木薯种茎的出窖适宜时间及种植方法。试验于2011—2013年,设计地膜覆盖和露地方式,分别于2月下旬至4月中旬出窖,每10天种植1期,研究了木薯种茎质量变化、种茎出苗率、农艺性状、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木薯出窖种植易受气温和降雨的影响,降雨量过大,温度过低均不适宜出窖种植,出苗率均值为45.67%。3月中下旬出窖种植的出苗率高,均值为95.38%,中旬种植的产量高于下旬,地膜覆盖高于露地。而4月上中旬种植的出苗率虽高,但木薯种茎芽点完好率低,用种量大。采用地膜覆盖方式,鲜薯淀粉含量和收获指数降低,薯数增加,薯粗和茎粗增粗,株高增高,最终木薯鲜薯产量增加。江西及同等纬度区域,本地窖藏木薯种茎3月中旬适宜出窖,采用地膜覆盖种植优于露地方式。

关键词: 木薯 本地窖藏种茎 地膜覆盖 种植时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旱地不同种植密度、肥料水平对天隆1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大豆科技 2015

摘要: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磷钾肥料等因素组合对天隆1号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与肥料组合的天隆1号产量在143.60~192.49 kg/667m~2,其中处理8(A3B2C1D3)产量最高,达到192.49 kg/667m~2,处理7(A3B1C3D2)、处理9(A3B3C2D1)的产量分别为185.69 kg/667m~2、182.36 kg/667m~2,分列二、三位。密度是影响天隆1号产量和经济性状的主要因素,对产量及部分经济性状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氮磷钾等肥料因素是次要因素。综合方差分析结果和变异系数来看,不同因素对天隆1号的影响效应大小依次为种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

关键词: 天隆1号 密度 肥料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