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东乡野生稻苗期根系耐冷性生理生化特性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07
摘要:利用沙培法,研究了耐冷性不同的东乡野生稻和水稻品种幼苗在不同低温胁迫下根系活力、CAT活性、POD活性及MDA含量等根系生理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耐冷性水稻品种在3叶1心期经过3d的不同低温胁迫后,其根系生理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强耐冷东乡野生稻和东野1号的根系活力、CAT活性和POD活性都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而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冷敏感的2个籼稻品种的根系活力和CAT活性则一直呈下降趋势,POD活性却先升后降;4个水稻品种的MDA含量都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而加幅上升,但2个冷敏感品种的增幅更大。另外,常温或轻微低温胁迫下,冷敏感品种的CAT活性和POD活性不一定比强耐冷品种低。因此,认为低温胁迫下根系活力和根系MDA含量的相对大小可作为耐冷性生理鉴定指标。
越冬粳稻品种“东野一号”的选育
《作物研究 》 2007
摘要:"东野一号"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成的越冬粳稻新品种,该品种的强耐冷性来自东乡野生稻。1992年利用具有强耐冷性的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粳稻0298品种(02428/029)杂交,回交一次,收获大量BC1F2代种子,把种子播种在装有泥巴器皿中,在恒温箱30℃发芽至生长2叶1心,放在常温下练苗1~2d,再放入冰箱或生物培养箱内0℃低温处理72小时(可见器皿中的水结冰),移出放置常温下5d,其成活苗移栽到大田,成熟时分单株收获,编号挂牌,将收获株系在海南加代,其相应禾蔸在南昌自然越冬(南昌N28°41,′每年冬天出现0℃以下的下雪结冰天气),次年再入选能越冬的稻株。通过这种"双重低温加压"筛选方法的连续选择,于1998年选育成耐冷性强的"4913-1"稳定越冬株系,1999年进行株系比较试验,表现产量水平好,株叶形态好,后期落色好;2000年在本所进行品比试验,该品系比对照增产显著;2001-2003年在省内外进行多点试验示范,2003年12月通过了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赣审稻2003027)。
优质早熟早籼不育系03A选育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不育系03A是用野败型不育系丰A与优质早稻品种赣早籼49号进行回交转育的一个早熟籼型不育系。该不育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花粉镜检和套袋自交结实的调查结果表明:典败99.2%,圆败0.78%,染败0.02%,无正常染色花粉粒,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03A株高约54cm,播始历期43-66d,叶片9-11叶,感温性强,千粒重约23g;配合力较强,可配制早、中、晚稻组合;开花习性好,柱头粗大,外露率高(80.4%-91.0%),且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活力强,异交结实率达80%以上;品质好,7项指标达部颁一级米品质,垩白少;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好,经人工接种和自然鉴定中抗稻瘟病;后期落色,种子呈长粒形、饱满,裂颖少,且壳色好。
水稻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就我国水稻苗期耐冷性的鉴定与评价、遗传、分子标记和育种与选择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水稻的耐冷性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 水稻 苗期 耐冷性 鉴定 数量性状位点(QTLs)
有机液肥施用对水稻增产效应的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以“赣晚籼37号”(926)为材料,研究了卢博士有机液肥不同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施用卢博士有机液肥4个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不施卢博士有机液肥的处理,而且施用卢博士有机液肥的4个处理中,不同的用量次数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结果表明,卢博士有机液肥在水稻上的使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增产原因主要在于有效穗、结实率、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且增幅最高的达12.15%。
东乡野生稻耐寒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近年来东乡野生稻耐寒性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东乡野生稻的概况、耐寒性鉴定、遗传、生理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而展望了今后东乡野生稻耐寒性研究利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