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土壤肥力(模糊匹配)
19条记录
中亚热带稻田不同耕作栽培和施肥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轻型化栽培技术是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深入比较和评估不同轻型栽培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本研究于2008年开始在中亚热带设置了耕作方式(深翻耕和浅旋耕)、秸秆还田与否和栽培方式(直播、抛秧和插秧)的田间试验,系统分析了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耕作和栽培方式不会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变化;但秸秆还田后水稻产量比不还田增加1.6%~7.6%。在土壤培肥方面,不同栽培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变异较大,而浅旋耕和秸秆还田则能显著提高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与深翻耕相比,浅旋耕方式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5.1%~11.5%、2.2%~10.4%、5.5%~29.2%、7.8%~22.1%。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7%~6.6%、3.4%~5.5%、2.2%~5.0%、16.3%~49.3%。因此,浅旋耕和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且水稻产量稳定,在中亚热带地区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

关键词: 浅旋耕 秸秆还田 水稻产量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月兰不同翻压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绿肥二月兰(Orychophragmusviolaceus)不同翻压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二月兰可有效降低石灰性土壤pH值,45000kg·hm-2(处理Ⅰ)和90000kg·hm-2(处理Ⅱ)翻压量的土壤pH值在培养结束时(120d)分别比对照降低了0.24和0.41个单位;翻压二月兰可显著提高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培养结束时处理Ⅰ、Ⅱ的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06g·kg-1、2.00mg·kg-1、26.28mg·kg-1和0.09g·kg-1、3.32mg·kg-1、63.00mg·kg-1;土壤有效氮含量在翻压15天时达到峰值,此时处理Ⅰ、Ⅱ的有效氮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2.95mg·kg-1和21.70mg·kg-1,但培养60天后各处理有效氮含量相近;翻压二月兰可在培养前期(22d)较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但22天后处理间差异缩小,培养结束时处理Ⅰ、Ⅱ的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06g·kg-1和0.33g·kg-1;翻压二月兰可降低土壤碳氮比,培养结束时处理Ⅰ、Ⅱ的碳氮比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02和1.51个单位,降幅分别达到20.82%和15.58%。

关键词: 绿肥 二月兰 翻压量 土壤肥力

南方红壤区稻-稻连作体系下氮肥减施模式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进行了连续3年6季的定位试验,比较了不施氮(N0)、常规施氮(NNL)2个对照处理与6个氮肥减施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经济效益、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于传统施氮量20%的条件下,30%常规氮肥用量+50%厩肥有机氮肥用量(30F+50M)、30%常规氮肥用量+50%缓释氮肥用量(30F+50S)产量与NNL持平,比80%传统氮肥用量(80F)分别增产4.7%和5.2%;其余减施氮肥处理与80F产量基本持平。产量构成因子在不同施氮处理之间有明显差异,其中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产量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负相关。经过3年6季水稻种植,土壤肥力除有效钾外,处理30F+50M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和pH值分别比NNL处理提高了21.3%、7.0%、34.7%、4.9%、4.1%。其中,有机质、有效磷含量、pH值均显著高于80F处理。其余各减施氮肥处理与80F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在南方双季稻连作区,在减少施氮20%的条件下,30F+50M、30F+50S是值得推荐的施肥措施。

关键词: 氮肥减施 施肥模式 产量 经济效益 土壤肥力

长期施用鸡粪稻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通过采样调查,分析比较了海安县长期施用鸡粪和化肥的稻田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长期施用化肥的稻田相比,长期施用鸡粪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最大;长期大量施用鸡粪还造成氮、磷养分向土壤下层迁移累积,使耕层以下的土壤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施用化肥的土壤。

关键词: 鸡粪 化肥 水稻土 土壤肥力 养分富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摘要:研究了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对双季稻区晚稻丰源优299的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到不同肥料品种后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在1.9%~3.5%之间;同时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的处理能减缓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有效养分的下降,成熟期比未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处理的土壤肥力略高。

关键词: 肥料 纳米碳 水稻 产量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连续2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合施用30%有机肥(70F+30M)、50%化肥配合施用50%有机肥(50F+50M)、30%化肥配合施用70%有机肥(30F+70M)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早晚稻平均产量比不施肥(CK)增产幅度为65.4%-71.5%(P<0.05),比施化肥(NPK)增产幅度为3.9%-7.8%(P<0.05),其中,以30F+70M处理产量最高,年产量达12 346.90 kg.hm-2。高量有机肥配施处理与化肥处理、低量有机肥配施处理的产量差均呈逐步增加趋势。对土壤肥力的研究表明,长期不施肥会降低土壤肥力,长期平衡单施化肥(NPK)具有明显培肥地力的作用,有机无机肥配施培肥地力作用更明显。【结论】红壤稻田系统的增产和稳产性能均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最好,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稻田持续增产,有利于红壤稻田土壤培肥。

关键词: 水稻 有机无机肥配施 长期定位试验 产量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风沙化土地种植芦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02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南方风沙化土地种植芦笋后 ,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土壤熟化程度的提高 ,风沙化土地的肥力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主要表现为 :土壤中小于0 .0 1mm的物理性粘粒含量提高 ,团粒结构得到改善 ,土壤持水能力和养分含量提高。芦笋可以作为南方风沙化土地改良的先锋植物

关键词: 风沙化土地 芦笋 土壤肥力 改良 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肥配施改土增产效果定位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1

摘要:本研究根据8年试验资料,综合分析了在中上肥力双季稻田,两季采取早稻亩施2000公斤紫云英晚稻2000公斤鲜猪粪(M),各季与有机肥等量的氮磷钾化肥(F),及半量(M+F),M+F,三分之一的(M+F)等方式单施或配施,对水稻产量、养分平衡和有机质含量、土壤腐殖质组成、土壤结构、土壤生物性质等的影响。

关键词: 单位肥效 增产效率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稻田施肥效应及其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1989

摘要:本文论述1984-1987年在江西五种土壤进行五个定位试验结果:(1)稻田氮、磷、钾、有机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增产效应.(2)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具有培肥改土稳产高产效果.(3)要求年亩产800公斤所需养分状况.(4)施肥对养分平衡以及水稻营养和土壤肥力消长关系.为全省稻田合理分配施用化肥,预测土壤肥力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施肥效应 土壤肥力 氮、磷、钾变化 养分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