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大豆(模糊匹配)
17条记录
红壤旱地花生//大豆不同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江西红壤旱地大豆和花生合理的间作种植模式,为提高作物种植效益及缓解南方红壤旱地作物连作障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花生单作(CK1)、大豆单作(CK2)为对照,设2行花生//2行大豆(J1)、4行花生//2行大豆(J2)、8行花生//2行大豆(J3)3种间作种植模式,结合田间观测与室内分析,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与花生单作相比,花生//大豆间作处理对花生生长的影响不明显,花生主要农艺性状指标、间作总面积产量、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大豆在间作模式中则处于优势地位,与其单作相比,花生//大豆间作处理可提高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并显著提高间作总面积产量和大豆单位面积产量(P<0.05)。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情况,花生//大豆间作处理中以J1处理的经济效益最佳,纯收益达4223.07元/ha,产投比为1.31。【结论】花生//大豆间作种植模式下作物的总产量及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作大豆,而与单作花生无明显差异,其中,以2行花生//2行大豆的间作模式经济效益最佳,可在江西红壤旱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 红壤旱地 花生 大豆 间作模式 产量 经济效益 江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蚜虫生物型鉴定初探

大豆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地区蚜虫是否存在生物型差异,为大豆蚜虫生物型的划分和筛选多抗大豆资源提供参考,以上海和哈尔滨2个地区的蚜虫对P746等7个大豆资源进行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蚜虫鉴定试验,比较这些大豆资源对两地蚜虫的反应。非选择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P746和江西9号抗两地蚜虫;东农47感两地蚜虫;江西33、江西37和江西69抗哈尔滨蚜虫,感上海蚜虫;江西22抗上海蚜虫、感哈尔滨蚜虫。选择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P746(伤害指数DI=25%)和江西9号(DI=25%)表现为抗上海蚜虫;而东农47、江西33、江西37、江西69(DI=68%~75%)表现为感上海蚜虫。选择性试验与非选择性试验结果一致,推断2个地区的蚜虫可能存在生物型的差异。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蚜虫 生物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大豆核心种质主要农艺及产量性状的表型多样性评价

大豆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南方大豆150份核心种质的15个主要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底荚高度、株高、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均在30%以上,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8.432%,而其数量性状的差异主要是由生育期结构性状引起的;不同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不同,同一性状在不同生态区种群中的多样性也不同;经聚类分析,南方大豆核心种质7个生态区域种群可划分为3组;随着纬度的升高,不同来源地大豆种质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筛选到大豆优异种质12份,并提出了其在生产和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大豆 核心种质,多样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新时期江西大豆生产与发展的探讨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摘要:根据国内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江西省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发展潜力,提出了发展大豆生产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江西 大豆 生产 发展 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赣豆5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豆5号是国审优质大豆新品种,为探索该品种的最优高产栽培措施,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量对赣豆5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播期、密度和氮肥互作效应对赣豆5号产量影响极显著,在施入等量的钙镁磷肥(375kghm-2)和钾肥(150kghm-2)前提下,赣豆5号在6月29日播种,密度取12万株hm-2,氮肥追施量为300kghm-2,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关键词: 大豆 赣豆5号 播期 密度 氮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种子活力基因型差异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3

摘要:采用3种不同方法(幼苗生长测定、低温逆境发芽试验、田间种植试验)测定了40份春大豆、40份秋大豆基因型的种子活力。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所测得的种子活力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均可作为检测大豆种子活力的有效方法。供试基因型的种子活力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供试大豆种子在红壤上的活力强于在水稻土上的活力。

关键词: 大豆 种子活力 基因型 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翻秋及秋大豆窄行密植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2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春大豆翻秋的行、株距为20cm×6.7cm,秋大豆20cm×7.4cm)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春大豆的产量,较常规种植(CK)增产22.2%~80.26%;也可以显著地提高秋大豆的产量,较CK增产9.20%~20.57%。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和行距的缩小,大豆株高增加,结荚部位提高,分枝数减少,单株荚数、粒数及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荚、粒数增加。

关键词: 大豆 窄行密植 品种 产量 经济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