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大豆(模糊匹配)
17条记录
“双碳”目标下江西粮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条件、困境及对策分析

杂交水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碳"战略不断推进,粮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是落实农业"双碳"目标的有力途径.当前,江西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粮食总产和面积恢复性增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逐步增长等,为江西粮食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但仍面临气候、资源、环境、市场、科技创新、生产经营主体等诸多生产要素制约,建议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研究,强化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化肥农药农膜减量行动,激发绿色农产品市场活力,强化科技支撑,完善配套支持,以推动江西粮食产业朝着绿色生态全链条方向发展.

关键词: 粮食产业 绿色转型 基础条件 困境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巢式关联作图(NAM)群体构建及花色和种皮色遗传分析

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巢式关联作图(Nested Association Mapping,NAM)群体在作物学遗传与育种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在前期大豆种质资源评价基础上,利用 35份不同地区来源的代表性种质与中豆 41(公共母本)杂交,构建了一套大豆NAM群体.PCA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亲本组合的RIL群体基本聚在一起,显示出清晰的遗传结构.利用该NAM群体亲本间花色和种皮色具有显著差异的RIL群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到 1 个主要位点qFC13-1 与花色显著关联,该位点与W1 位点重合;定位到 12 个位点与种皮色显著相关,其中 9 个位点为 3 种以上方法共定位,3 个位点为 2 种方法共定位,包括 4 个已知位点和 8 个新位点.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NAM群体适于进行大豆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为大豆复杂性状的遗传解析和育种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材料.

关键词: 大豆 NAM群体 花色 种皮色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豆类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23

摘要:江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鱼米之乡,除了生产稻米之外,也适宜种植大豆等豆类作物。为有序指导江西省的豆类产业发展,分别从豆类资源、种植模式、品种和豆制品等方面对全省豆类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系统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改善旱地基础设施、多途径扩大大豆面积和调整结构拓展大豆种植等对策,以期促进江西省豆类产业的振兴。

关键词: 大豆 豌豆 产业现状 问题分析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毒死蜱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研究

大豆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毒死蜱在防治大豆食心虫过程中的残留消解特性,评估其使用安全风险,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分析了毒死蜱在大豆植株、全豆或大豆籽粒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2 250 g·hm-2×1次和1 500 g·hm-2×2次的试验剂量条件下,毒死蜱在大豆植株中的原始沉积量达17.24~19.69 mg·kg-1,残留消解曲线分别为Ct=17.403 0e-0.165t和Ct=12.039 0e-0.122 t,半衰期分别为3.5和2.7 d。毒死蜱在全豆中原始沉积量较低,为1.78~2.98 mg·kg-1,药后1~3 d消解平缓,5~10 d消解较快,10 d后又趋于平缓,2 250 g·hm-2×1次、1 500 g·hm-2×2次试验剂量条件下的残留消解曲线分别为Ct=2.136 3e-0.217 t和Ct=2.684 7e-0.199 t,半衰期分别为4.0和3.0 d,比在植株中的半衰期长0.3~0.5 d。药后0~21 d全豆中毒死蜱残留量均超过0.02 mg·kg-1的国家限量标准,此时间段内采摘菜豆食用具有潜在食用安全风险。毒死蜱在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虽然较低,但其消解速度较慢,特别是在超推荐剂量情况下使用,药后28 d仍然有较高的残留。按照推荐剂量在大豆上施药2次,药后14,21,28 d大豆籽粒中均未检出毒死蜱残留,表明毒死蜱可用于大豆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 大豆 毒死蜱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醛酮还原酶超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醛酮还原酶(aldo keto reductases,AKRs)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中,与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素代谢有关,包括应激刺激产生的有毒物质,在类固醇、糖和其他羰基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等植物中报道了一些参与逆境胁迫的AKR基因,但大豆中相关研究仍较少.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qPCR技术对大豆(Glycine max)AKR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特征分析.在大豆基因组中共鉴定到44个醛酮还原酶GmAKR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均具有Aldo-ket-red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GmAKR基因可以聚为5个家族,不均匀地分布在大豆的16条染色体上.GmAKR各成员启动子区域均存在数量不等的光响应、激素和逆境响应顺式作用元件,表明该家族基因可能参与大豆的多种生长发育调节过程.基因表达分析结果验证了GmAKR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与Phytozome数据库收入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为深入揭示大豆AKR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大豆 醛酮还原酶(AKRs)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秋播不同来源大豆品质性状鉴定及优异种质筛选

大豆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发掘优异大豆种质资源,将不同来源的1 897份大豆种质资源在江西秋季播种,对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筛选优异种质,为江西省及中国南方大豆产区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提供材料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大豆种质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3.05%,平均值由大到小为:南方>黄淮海>北方>国外,遗传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为:国外>黄淮海>北方>南方,但均没有超过5%;粗脂肪含量总体水平较低,平均含量18.1%,平均值由大到小顺序为:国外>北方>黄淮海>南方,遗传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为:国外>黄淮海>北方>南方,国外大豆种质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程度较中国大豆种质更丰富.方差分析表明,国外、黄淮海、北方、南方大豆种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之间的差异极显著.粗蛋白质含量在43.01%~44.00%范围出现最大频度,粗脂肪含量在17.01%~18.00%范围出现最大频度.根据不同来源的大豆种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的分布特点,筛选出粗蛋白质含量在48%以上的优异种质9份,粗脂肪含量在21.5%以上的优异种质11份,其中,Saikai 20粗蛋白质含量高达51.46%,Ls18粗脂肪含量高达22.18%,可作为大豆品质育种和大豆蛋白、脂肪含量相关基因发掘与功能研究的骨干亲本和供体.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粗蛋白质含量 粗脂肪含量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三品一标”背景下的南昌农业品牌发展研究

农村农业农民 2022

摘要:农产品的品质直接决定着市场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而农业品牌又是产品质量安全和信誉的载体.农业生产新"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同时对农产品品质保障和农业品牌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着重分析了江西省南昌市农业品牌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做法,剖析出农业品牌基础不够牢、优质品牌数量不很足、企业品牌意识不太强、品牌建设力度不够足等突出问题.综合考虑本区域的农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提出做大做强做优农业品牌的策略建议:突出产品品质特色,夯实品牌建设基础;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监管提质;分区打造品牌精品,建立"洪字号"品牌体系;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推进产业纵深发展;实施多维营销策略,提升品牌传播效能.

关键词: 农业品牌 发展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蛋白含量新位点qPRO-19-1的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籽粒蛋白约为40%,是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用,提高大豆蛋白含量是主要的育种目标。因此,发掘大豆蛋白含量相关基因,对开发分子标记并培育高蛋白食用大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低蛋白大豆品种中黄35为母本,以源自日本的高蛋白大豆十胜长叶为父本,构建了重组自交系(RIL,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群体。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在3条染色体筛选出9个与蛋白含量相关的SSR标记,其中位于19号染色体的QTL尚未见报道。进一步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ADD)分析RIL群体F2:15和F2:16,在19号染色体重复定位了1个蛋白质含量相关QTL qPRO-19-1,位于分子标记SSR1938和SSR1959之间,LOD值分别为3.43和3.98,贡献率分别为7.81%和14.87%,高蛋白等位基因来自于高蛋白亲本十胜长叶。qPRO-19-1的定位区间长度为385 kb,共有注释基因36个。本研究定位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新位点qPRO-19-1,为大豆高蛋白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育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豆 重组自交系 蛋白质含量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大豆种质资源7S和11S球蛋白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分析

大豆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西省大豆球蛋白各亚基相对含量及其比例,促进营养或加工品质优良大豆资源的挖掘与应用。本研究采用SDS-PAGE方法结合Gel-Pro Analyzer 4.5软件对供试的131份江西省大豆种质资源球蛋白及其亚基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大豆资源的7S、11S球蛋白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供试材料7S和11S球蛋白相对含量的变幅、平均值及变异系数分别为18.01%~52.21%、32.64%、19.46%和47.79%~81.99%、67.35%、9.43%,11S/7S比值范围为0.92~4.55,平均值为2.19,变异系数为30.64%,且筛选鉴定出3个11S/7S比值大于4.0和4个α′亚基、α亚基或β亚基含量较低的优异大豆种质资源,这些资源的挖掘为大豆品质的改良提供了材料和参考。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7S球蛋白 11S球蛋白 亚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大豆种质资源表型及品质性状综合分析与评价

大豆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江西省大豆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给亲本选择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以431份江西省大豆种质资源为对象,分析13个描述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对6个重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度及其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3个描述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073 3~1.331 6,株高多样性指数最高,而子叶色多样性指数最小;6个农艺及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3.19%~43.18%,蛋脂总含量的遗传变异最小,而株高的遗传变异最大;生育日数、株高、百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大,而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小;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是江西省大豆种质资源的突出特点.相关分析表明生育日数与株高、百粒重、脂肪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筛选出21份优异种质,其中靖安大黄豆、萍乡白毛豆、贵溪懒豆3份大豆种质的蛋白质含量超过52%.本研究揭示了江西省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及其群体品质性状的突出特征,筛选出的高蛋白质大豆种质可用于江西省及我国高蛋白质大豆新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和蛋白质特异基因挖掘.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江西 表型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