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红壤旱地(模糊匹配)
33条记录
沼液化肥配施对红壤旱地土壤养分和花生产量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沼液化肥配施定位实验,研究等氮量条件下沼液替代化肥的不同比例(沼液全氮分别占总N 0%、15%、30%、45%、100%)对红壤旱地土壤养分库和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施用2年后,花生平均产量显著增加,较无肥和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产33.15%~48.29%和10.24%~22.77%,其中30%处理达到最高(3 332 kg hm~(~(-2))),较其他处理显著增产4.0%~48.3%。同时土壤有机质(OM)、活性有机质(LOM)及碳库管理指数(CMI)也发生了显著变化,30%处理较其他处理表现为显著增加。可见沼液化肥均衡配施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显著改善了有机质质量。同时较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30%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NH_4~+-N、NO_3~--N、NO_2~--N、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花生产量与土壤各养分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相关系数最高的是有效磷(0.956**),表明有效磷是当前红壤旱地花生持续高产的首要限制因子。作物产量与LOM显著正相关(0.826*),而与OM无显著相关性。同时,LOM与OM(0.920**)、全氮(0.894*)、全磷(0.867*)、有效磷(0.872*)和速效钾(0.821*)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OM除与LOM达到显著相关外,仅与全氮(0.922**)和有效磷(0.862*)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这表明LOM较OM更能客观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应成为土壤施肥的良好评价指标。本实验条件下,红壤旱地花生产区沼液化肥均衡配施(30%)既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减少化肥使用量,又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库,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应成为红壤旱地地区花生增产和地力培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红壤旱地 沼液 土壤养分 花生产量 活性有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黑炭和氮肥耦合提升红壤地力的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江西省典型红壤旱地为对象,采用生物黑炭(用量0、6、12、24、48 t/hm2)与氮肥(用量90、120、150 kg/hm2)配施的方法来研究其对典型旱地红壤基础地力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旱地红壤的容重不同程度降低,0~15 cm土层以C5N3处理降幅最高,达14.90%,与对照相比降幅增加11.01百分点,且随着生物黑炭用量的增加,容重大致上逐渐减小;总孔隙度不同程度提高,0~15 cm土层C5N3处理的总孔隙度比处理前提高了9.32百分点,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土壤养分有机碳、总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0~15 cm土层有机碳含量以C4N2处理提高最多,与对照相比变化量提高了50.06百分点,总氮含量以C4N3处理最好,全氮含量相对变化量比对照提高了40.38百分点;油菜产量与对照相比提高2.90%~49.26%,其中C4N3处理产量最高,比CK高680.94 kg/hm2,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

关键词: 生物黑炭 氮肥 耦合 红壤旱地 物理结构 土壤养分 油菜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旱地广薯87号和泉薯9号的生长及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6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广薯87号和泉薯9号在江西东乡红壤旱地上的生长及养分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泉薯9号的薯块生物量及产量均高于广薯87号的,其薯块生物量高速累积期更长,蔓藤长度和分枝长度更长,但广薯87号的分枝数和叶片数较多;广薯87号各器官的氮素含量显著高于泉薯9号的,其蔓、薯块中的钾素含量也明显高于泉薯9号的,但在两个品种间各器官磷素含量差异不大;施肥对泉薯9号的增产效果更加明显,但广薯87号对养分的转化能力更强。

关键词: 广薯87号 泉薯9号 生长 养分吸收 红壤旱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旱地春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大豆科技 2016

摘要:为提升江西省春大豆生产技术科技含量,推动江西省大豆产业化健康发展,提出和制定了江西省春大豆栽培技术规程。红黄壤春大豆栽培技术规程规定了江西红壤旱地春大豆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选地、整地与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技术。

关键词: 春大豆 红壤旱地 栽培技术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旱地毛叶苕子不同翻压量下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草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翻压量的毛叶苕子在红壤旱地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采用尼龙网袋埋田法在江西东乡红壤甘薯地进行了180d的田间腐解试验,研究了低(15000kg/hm~2)、中(22500kg/hm~2)、高(30000kg/hm~2)3个翻压量下毛叶苕子的干物质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率。结果表明,总体上毛叶苕子腐解存在前期迅速、后期缓慢的现象,翻压180d后毛叶苕子干物质的最终腐解率达到70.19%~84.18%。碳、氮、磷、钾、镁、硫、铜、锌均在翻压后的前20d大量释放,钙、锰的释放较慢,铁在翻压前期出现"富集"现象。增加翻压量不会改变毛叶苕子整体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但会对养分的释放率和释放速率产生影响。不同翻压量下毛叶苕子碳、氮、磷、钾的释放率和释放速率分别可用幂函数y=ax~b和指数衰减模型v=v_0e~(-kx)进行拟合,回归分析表明增加翻压量对毛叶苕子碳、氮完全释放的延缓效应最大(延缓354~406d和791~1358d)、磷次之(延缓87~122d)、钾最小(延缓16~27d)。增加翻压量可以显著提高毛叶苕子碳、氮、磷、钾的释放速率,但仅局限于翻压后的前10或20d。增加翻压量后毛叶苕子大部分的养分仍在翻压后的前20d释放,后期的释放量并未得到大幅提高,为后茬作物"持续"供应养分的能力有限。因此,实际生产中应充分结合后茬作物的需肥特性,制定毛叶苕子合理的翻压量。本研究可为中国南方红壤旱地绿肥作物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毛叶苕子 红壤旱地 翻压量 腐解特征 养分释放

等氮条件下双氰胺添加量对江西红壤芝麻产量和硝态氮的影响

土壤与作物 2015

摘要:双氰胺与氮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但是不同土壤上双氰胺的适宜施用量存在较大差异。为探讨旱作红壤适宜的双氰胺用量对芝麻的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影响,研究设置了等氮(90 kg N·hm-2)条件下7个双氰胺用量,即0%、3%、5%、7%、10%、15%和20%。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双氰胺相比,双氰胺配施比例为5%的芝麻产量、收获指数和净利润分别增加了126%、29.0%、183%,而当双氰胺的添加量超过5%时,芝麻产量、收获指数和净利润呈现出随比例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在阻控土壤硝化方面,芝麻成熟期各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表现出随双氰胺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土壤硝态氮降低了11.6%~22.3%。因此,90 kg N·hm-2氮肥施用条件下,5%的双氰胺添加量是较适宜的用量,能够显著提高芝麻产量和经济效益,并可降低红壤旱地中土壤硝态氮累积。表3,图3,参20。

关键词: 双氰胺 红壤旱地 芝麻 硝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旱地红薯产量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及相互关系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探讨红壤旱地上红薯种植中最佳的氮肥用量,试验设置了6个氮肥用量,分别为N0(不施氮肥)、N60(施N 60 kg/hm2)、N90(施N 90 kg/hm2)、N120(施N 120 kg/hm2)、N150(施N 150 kg/hm2)、N180(施N 180 kg/hm2),分析了红薯藤和红薯块的产量变化,并探讨了氮肥用量与增产率和氮肥利用率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红薯藤和红薯块均表现为N120的产量最高,分别比N0增加了44.4%和91.2%。在红薯块产量上,除了N180的产量显著低于N120之外,N60、N90、N150的产量与N120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氮肥用量过高和过低均不能提高红薯产量。通过二次曲线拟合氮肥用量与红薯的增产率的方程算出,当氮肥用量为115 kg/hm2时,红薯的增产率最高(81.6%)。进一步分析表明,氮肥用量与红薯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这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红薯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氮肥 红壤旱地 红薯 拟合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覆盖始期对红壤旱地花生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明红壤旱地花生进行稻草覆盖的最佳时期。通过设定播种后1 d(T1)、出苗后10 d(T2)、始花期(T3)、盛花期(T4)、结荚期(T5)开始覆盖稻草5个处理,以全程无覆盖(CK)为对照,研究覆盖时期对花生产量形成及旱地生态的影响。花生出苗前稻草覆盖会显著降低花生的出苗率,降低产量,而出苗后10 d到结荚期进行稻草覆盖均可以有效的抑制杂草发生,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温度,并有利于减缓花生叶片的衰老,增加后期绿叶数,延长花生叶片的功能,促进根瘤生长,有效的提高花生产量。江西红壤旱地花生稻草覆盖可减少杂草的发生、改善土壤温湿条件,有利于产量形成,适宜的覆盖始期为齐苗后10 d左右,过早或过迟进行覆盖,效果均受影响,甚至会减产。

关键词: 稻草 覆盖始期 红壤旱地 花生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及抗旱能力的影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4 CSCD

摘要: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及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种植花生相比,种植苎麻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28.44%)、田间持水量(10.06%)和总孔隙度(5.65%),土壤密度则显著降低7.20%;2)监测期内,花生地各层土壤以及整个0~100 cm土体水分变异系数普遍高于苎麻地,苎麻地0~100 cm土体水分的时间稳定性和空间协调性优于花生地;3)苎麻地0~40 cm土壤较花生地延长抗旱时间7d以上,但随着土层的加深,差异越来越小;4)红壤坡耕地种植苎麻有利于提高红壤旱地土壤抗旱能力,特别是中、上层土壤。从扩充土壤水库的角度考虑,红壤旱地种植苎麻优于种植花生,该研究结果可为挖掘红壤区深层土壤水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植方式 红壤旱地 土壤密度 土壤水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保措施对红壤旱地团聚体及其特性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对红壤荒坡旱地土壤机械组成、团聚体及其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水稳团聚体及其特性与土壤侵蚀量、地表径流和花生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水土流失主要引起红壤旱地粘粒部分流失,水保措施能减少12.67~24.40%的粘粒流失;(2)与CK相比,水保措施>1 mm风干团聚体和>0.5 mm水稳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分形维数(CFD)、稳定性指数(ASI)和平均重量直径(MWD)均显著升高,升高的幅度分别为0.38~0.76%、1.44~2.88%、15.50~18.75%;(3)土壤侵蚀量和地表径流与>2 mm、1~2 mm粒级的水稳团聚体呈极显著负相关(p<0.1),与0.25~0.5 mm粒级的水稳团聚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1),花生产量与0.5~1 mm和<0.053 mm粒径的水稳团聚体显著负相关(p<0.5)。基于此,研究红壤旱地土壤团聚体及其特性可以指导红壤旱地水土保持研究工作。

关键词: 水保措施 红壤旱地 团聚体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