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黑芝麻品种在红壤旱地的适应性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筛选适宜江西红壤旱地种植的高产黑芝麻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进贤县地方品种金黄麻为对照,对7个黑芝麻品种(系)从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BS0532-3和BS57的生长势、整齐度和耐旱性优于CK,抗病性强,单株蒴果数和每蒴粒数显著>CK,产量分别为668.93 kg/hm2和659.43 kg/hm2,较CK(549.95 kg/hm2)增产21.64%和19.91%;赣芝6号和sp01-2综合表现也较优良,产量分别为610.23和585.95 kg/hm2,较CK增产10.96%和6.41%。本研究条件下,BS0532-3、BS57、赣芝6号和sp01-2的产量显著>CK,表明这4个品种(系)均适合在江西红壤旱地种植,其中,BS0532-3和BS57综合表现较好,其次是赣芝6号和sp01-2。


江西省稻瘟病菌对春雷霉素和稻瘟灵的抗药性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潜在威胁最严重的病害,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稻瘟病的关键措施之一。采用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2012年从江西省不同稻区分离的4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春雷霉素与稻瘟灵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春雷霉素对供试40个稻瘟病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6.28~333.01 mg/L,其中,敏感菌株有29个,低抗水平菌株有10个,中抗水平菌株有1个;稻瘟灵的EC50值范围为5.63~28.96 mg/L,敏感菌株有38个,低抗水平菌株有2个,表明江西省稻瘟病菌株对春雷霉素与稻瘟灵的抗性均表现为较低水平。抗性菌株对春雷霉素与稻瘟灵的抗性分析表明江西省稻瘟病菌对春雷霉素与稻瘟灵未产生交互抗药性或多抗性。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幼虫和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和网室以及田间调查评价了转Bt基因水稻材料对二化螟幼虫的抗性,分析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团优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率在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转Bt基因水稻田间二化螟幼虫发生和危害情况均低于对照稻田,转Bt基因水稻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物种数、优势集中度、香农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转Bt基因水稻田间节肢动物5类功能团的优势度与对照稻田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转Bt基因水稻对其靶标害虫具有高抗作用,且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团的优势度均无明显不利影响。
关键词: 转Bt基因水稻 二化螟幼虫 抗性 群落结构 功能团优势度


江西省二化螟抗药性及其防治对策
《江西农业学报 》 1992
摘要:本试验从1985~1989年,在江西省13个县市、进行了常用药剂对二化螟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南昌、新余的二化螟对甲基1605已产生中等程度的抗药性;对甲胺磷产生中等程度抗药的地区是新余。还有八个地区的二化螟对甲基1605,五个地区对杀虫双,二个地区对甲胺磷产生了低度抗药性。此外,南昌地区的二化螟对马拉硫磷与乙酰甲胺磷产生了交互抗药性。但对乐果仍较为敏感。从抗性机制方面的研究表明,抗药性是由二个以上等位基因所控制,酯酶活性增高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降低是二个较主要的原因。解决和延缓抗药性发展的对策是禁用或限制使用已产生抗药性的药剂。通过复配农药的室内及田间筛选试验,得出甲氯菊酯或嘧啶氧磷加杀虫双是具有延缓抗药性和增效作用的复配杀虫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