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esistance management(模糊匹配)
17条记录
江西油菜根肿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植物保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菜根肿病在江西省多市均有分布,尤以上饶婺源、吉安永新、九江瑞昌等地发生严重。为明确江西省油菜主产区根肿菌的生理小种,采用SCD鉴定系统对江西油菜主产区根肿菌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共鉴定出3个生理小种类型:Pb1、Pb5和Pb12。为筛选出适于江西根肿病发病地区种植的油菜材料,开展了油菜材料对根肿菌的抗性测定。室内盆栽抗性测定表明,育种中间材料‘P360429001’‘2018362481’‘P360924009’‘P360281040’‘中油杂12’‘华油杂62R’和‘华双5R’的病情指数均低于或等于30.00,其中‘华油杂62R’和‘华双5R’表现为中抗水平。田间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华油杂62R’‘秦优DK4’‘阳光50’和育种中间材料‘P360429001’‘ZS115R’的根肿病病情指数均低于30.00,但只有‘华油杂62R’对Pb1生理小种表现出中抗水平。本研究针对性地筛选出适于江西油菜根肿病发病地区种植的油菜材料,对江西油菜根肿病的防控和创制抗病性油菜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油菜 根肿菌 分布 生理小种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地上害虫发生动态及品种抗虫性差异

中国植保导刊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甘薯品种地上部害虫发生动态和品种抗虫性差异,2019年在江西省南昌县定点调查了6个甘薯品种地上害虫发生为害情况.结果表明,甘薯主要害虫为叶螨、甘薯跳盲蝽和甘薯麦蛾,不同品种对3种害虫抗性存在差异.叶螨发生高峰期为7月31日至8月10日,宁紫1号叶螨发生持续时间最长(46 d),抗性最低;广薯87叶螨数量始终显著低于其他品种,抗性较好.甘薯跳盲蝽发生高峰期为8月上旬,叶片受害较重,徐薯22和其他5个品种叶片受害率分别为18.28%和45.23%-73.08%,徐薯22对甘薯跳盲蝽抗性良好,广薯87叶片受害率高达73.68%,抗性最差.甘薯麦蛾发生盛期为9月份,各甘薯品种在生长早期均未出现明显的卷叶症状,,广薯87卷叶率低于3.41%,抗性较好;赣GZ12-27抗性较差,卷叶率达33.97%,其余品种卷叶率居中.本研究结果将为甘薯的抗虫育种和害虫防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地上害虫 种群动态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种质与品种田间疫病抗性鉴定与避雨栽培控病效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辣椒是我国的大宗蔬菜作物。疫病是辣椒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极具毁灭性的病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春辣椒种植期多雨高湿的环境条件常导致辣椒疫病的高发、重发而显著减产,甚至绝收。选育并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措施,筛选辣椒抗病品种,鉴定抗性种质材料,对抗病品种利用及选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鉴于辣椒避雨栽培技术的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成为辣椒提早上市的主流技术,但其对病害的影响效果并不明确。该研究有助于为更好地指导辣椒疫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辣椒种植基地疫病重发田块设置田间自然病圃,对283份辣椒材料进行疫病抗性鉴定。在参试的辣椒品种中随机选取10份辣椒品种进行避雨与非避雨栽培,比较辣椒疫病发生严重度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羊角椒中的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分别占该类供试材料的4.55%、14.77%、14.77%、22.73%、43.18%;小尖椒中的高抗、抗病、感病和高感材料分别占58.97%、35.90%、2.56%、2.56%;线椒中的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分别占32.14%、45.24%、13.10%、8.33%、1.19%;薄皮椒中的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分别占3.23%、6.45%、16.13%、74.19%;色素专用椒中的高抗、抗病和中抗材料分别占27.27%、54.55%和18.18%;小圆椒中的抗病、中抗和高感的材料分别占57.14%、35.71%、7.14%;朝天椒中的高抗、抗病和中抗材料分别占56.25%、37.50%、6.25%。共获得DJZ-16等66份高抗材料,并鉴定出DJZ-1等65份高感材料。与非避雨栽培处理相比,避雨栽培对各参试品种均有控病及稳产效果,对辣椒疫病的最低防效在39.29%以上,增产达63.42%以上。【结论】不同类型的辣椒群体抗性差异明显,同一类型的品种间抗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以辣椒类型进行抗性分类,羊角椒和薄皮椒更易感病,色素专用椒和朝天椒抗性表现突出。避雨栽培的辣椒感染疫病严重度和为害损失显著低于非避雨栽培的对照处理,具有防病控病作用。

关键词: 辣椒 疫病 抗性 避雨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辣椒材料对疫病的抗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CSCD

摘要:为筛选抗性种质资源,进行抗性品种选育和推广种植,利用苗期游动孢子灌根法对206份江西省地方辣椒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并初步分析不同时期材料的发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的抗病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无论是病株率还是病情指数均有显著差异性,病株率在0~30.0%、30.1%~70.0%、70.1%~100%之间的材料分别为21、32、153份,占供试材料的10.19%、15.53%、74.27%;表现为高抗、抗病、中抗和感病的材料分别有15、17、23、151份,占供试材料的7.28%、8.25%、11.17%和73.30%;鉴定出的'赣椒18号''、赣椒35号'、C047、WY38、CM334和A204等15份高抗材料是很好的抗疫病资源.分析供试材料在2次调查结果中的发病情况可知,材料间的发病速度(侵入和扩展)存在显著差异性.

关键词: 辣椒 疫霉菌 病情指数 抗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5个规模化猪场健康猪群中猪链球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性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猪链球菌在江西省规模化猪场的临床健康猪群中的流行现状和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7-2019年江西省的5个规模化猪场为采样点,采集表观健康猪群鼻拭子314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与分子生物技术的方法进行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并通过Ke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分离鉴定出猪链球菌112株;表观健康猪群中的猪链球菌总检出率为35.67%,各个规模化猪场的检出率统计学差异显著;未检测出猪链球菌2型,检出率0%;50%以上的猪链球菌菌株对克林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等耐药,90%以上的猪链球菌菌株对万古霉素、青霉素G和米诺环素高度敏感;菌株的耐药谱以多重耐药为主,甚至分离到耐11种和12种抗生素的猪链球菌菌株;不同地域猪场猪链球菌的耐药性耐药谱差别较大.[结论]猪链球菌在江西省内的规模化猪场中流行率较高,青霉素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或预防猪链球菌病的首选药物,但是目前猪链球菌的耐药情况,特别是多重耐药情况已相当严峻,迫切需要引起从业人员的重视,建立完善合理的猪链球菌病防控方案.

关键词: 临床健康猪群 猪链球菌 流行率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部分地区临床健康猪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调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江西省部分地区临床健康猪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的优势血清型及耐药现状.[方法]2018—2019年从江西几个规模化猪场的临床健康猪群中采集114份鼻腔棉拭子,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PCR方法分离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血清分型鉴定,应用Ke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共检出13株副猪嗜血杆菌,检出率为11.40%;通过PCR的方法确定江西省地区流行的优势菌株为血清13型,占比46.15%,其次分别是不可分型菌株(38.46%)、血清5型(7.69%)和血清11型(7.69%);13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卡那霉素、链霉素)、大环内酯类抗菌药(麦迪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氧氟沙星)和头孢类抗菌药敏感率可达100%;多重耐药现象突出,以3重、4重耐药菌株为主.[结论]江西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当前流行的副猪嗜血杆菌优势血清型为13型,头孢类、喹诺酮类抗菌素是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的有效药物.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猪场应多方面做好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控工作,建立完善合理的细菌病防控方案.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临床健康猪群 PCR分型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甘薯品种对根腐病及食叶性害虫的抗性效果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育和利用抗性品种是控制作物病虫害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为深入挖掘对江西甘薯根腐病和主要食叶性害虫具有较高抗性的优良作物品种,试验采用发病率及虫情指数田间调查法,系统分析了34个甘薯品种(系)对江西甘薯根腐病和主要食叶性害虫的田间抗性效果,结果表明:赣GE12-27、赣GE12-09、浙薯33等19个品种对甘薯根腐病的自然抗病效果较好,田间发病率均为0%.宁紫1号、徐紫薯8号、赣GE12-27等6个品种对甘薯麦蛾和甘薯卷叶蛾的抗虫效果较好,田间虫情指数均为0%.湘174、W4000和N3020 3个品种对斜纹夜蛾和甘薯烦夜蛾的抗虫效果相对较好,其虫情指数均≤33.33%.本研究为指导利用薯类作物品种抗性开展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提供了较好的试验依据.

关键词: 甘薯 根腐病 食叶性害虫 品种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种质资源对晚疫病的室内及田间抗性鉴定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马铃薯种质资源对晚疫病的抗感性,为在江西省选育推广和合理布局抗病马铃薯品种及对晚疫病进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和田间自然病圃法对35份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晚疫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参试材料的抗感性。【结果】参试材料中,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10号、中薯13号、08HE042-2、N157、N108和D692等8份材料在两种试验方法中均表现为高感,而中薯17号、07HE147-4、07HE005-06、D516、07HE169-1和D504等6份材料表现为高抗或抗病。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08CA0687、中薯5号、中薯11号和D545等4份材料在两种方法中的鉴定结果存在差异外,其余材料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马铃薯离体叶片对晚疫病的抗病性可基本代表成株期的抗病性。07HE147-4、07HE005-06、D516、07HE169-1和D504等高抗或抗病材料可作为马铃薯抗病育种的亲本材料,华薯3号、中薯7号和中薯17号等高抗至中抗晚疫病可在江西省内推广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质资源 晚疫病 抗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晚稻“籼改粳”候选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人工注射接种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共鉴定了16个粳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温室人工接种结果表明,16个供试品种中鉴定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1、4、3、6和2个;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在两地有一定差异,其中在永修鉴定结果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1、3、3、6和3个,在修水鉴定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3、2、3、7和1个。综合人工注射接种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的结果,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对稻曲病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小叶迟熟、浙科优2854、Ⅱ优7954、池优65,但多数甬优系列品种感稻曲病。本研究结果可为江西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布局及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粳稻 候选品种 稻曲病 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方中草药对中华绒螯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

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温23.5~28.5℃下,将体质量(6.76±0.1)g的中华绒螯蟹随机分为6组,置于24个100cm×50cm×50cm的玻璃缸中,每组4个平行,每个平行30只中华绒螯蟹,投喂含有0(对照组)、0.1%、0.5%、1.0%、1.5%、2.0%复方中草药的饲料60d。试验结果表明,除0.1%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试验组中华绒螯蟹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组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最高(P<0.05);血清和肝胰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除0.1%和2.0%组(P>0.05)外,其他各处理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0.5%、1.0%和1.5%组中华绒螯蟹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和肝胰脏组织中溶菌酶活性均随饲料复方中草药添加量的增加先升后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中丙二醛的含量随着复方中草药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除0.1%组外,其他组的中华绒螯蟹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免疫保护率显著性升高(P<0.05)。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的复方中草药,中华绒螯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较强。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中华绒螯蟹 生长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 抗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