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模糊匹配)
256条记录
纳米增效尿素不同用量对杂交中稻‘中浙优1号’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南方双季稻地区,以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纳米增效尿素不同用量对超级杂交中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增效尿素不同施用量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不同;适宜施氮量能显著促进超级中稻分蘖的发生,成穗和颖花分化,保证较高的LAI和叶SPAD值,形成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最终形成较多的生物量,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增加产量。此试验以施氮量225kg/hm‘2中浙优1号’产量最高,以180kg/hm‘2中浙优1号’氮肥吸收利用程度最高;综合考虑到产量和经济成本及氮素吸收利用等因素,纳米增效尿素折施纯氮量180kg/hm2是双季稻地区中稻‘中浙优1号’合理的施用量。

关键词: 纳米尿素 杂交中稻 生长发育 产量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

控蘖剂对超级早稻金优458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摘要:[目的]研究控蘖剂对超级早稻品种金优458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试验设喷施控蘖剂和喷施清水两种处理,研究了控蘖剂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株形态,孕穗期田间小气候及群体质量特征的影响。[结果]喷施控蘖剂处理能显著减少无效和低效分蘖的发生,增加高峰苗期分蘖构成中高效分蘖(单茎4叶及以上分蘖)所占比重。喷施控蘖剂处理的穗长、穗粒数、穗着粒密度、二次枝粳数及着生其上的二次颖花数及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未喷施控蘖剂的对照。同时喷施控蘖剂能增加株高,中后期群体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孕穗期上三叶叶温和群体的透光性,增加叶片SPAD值,从而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但也表现出稻株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粗度减小等特点。[结论]喷控蘖剂措施处理最终表现为茎蘖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上升而增加产量

关键词: 控蘖剂 超级杂交早稻 金优458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施用方法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摘要: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翻压紫云英后化肥减量施用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法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22500kg/hm2后,配施80%化肥,底肥:分蘖肥:穗肥=5:5:0,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早稻和晚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氮分别平均增加5.6%和9.8%;而底肥:分蘖肥:穗肥=3:4:3更有利于提高有效K含量,分别平均增加8.9%和13.2%;配施60%化肥,按底肥:分蘖肥:穗肥=5:5:0施肥显著增加早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K含量,增幅为27.1%;肥料全部用作分蘖肥时降低晚稻或早稻收获后土壤有效N、K含量;配施60%~80%化肥,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施肥方法底肥:分蘖肥:穗肥=0:7:3最佳。

关键词: 水稻 紫云英 施肥方法 土壤养分有效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南方双季稻地区,以不施肥和相同施氮量不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的肥料为对照,研究了纳米碳肥料增效剂改良不同肥料对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产量形成及氮素释放、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肥料品种在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后,均能协调增加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而增产。同时增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后能减缓肥料释放速度,减少肥料流失,提高分蘖以后的稻株叶面积指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增强氮素吸收利用能力。

关键词: 纳米碳肥料增效剂 晚稻 产量 氮素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与紫云英不同配比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摘要: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计5个不同化肥与紫云英配比处理,连续2年在江西省丰城市研究了养分总供应量相同时紫云英NK代替等量化肥NK对水稻养分吸收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钾条件下,与单施化肥相比,20%~40%紫云英氮钾替代等量化肥氮钾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促进水稻地上部对氮钾的吸收与累积,从而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但是,60%~80%紫云英氮钾替代化肥氮钾,水稻地上部氮钾含量和水稻产量显著下降。因此,化肥/紫云英适当配比施用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水稻对氮钾养分的吸收累积,最终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 水稻 紫云英 养分吸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及4个产量因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栽插密度对产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互作对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在0~210 kg/hm2施氮内,产量、有效穗数、总吸氮量、生物量、最高茎蘖数、分蘖穗率和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成穗率随之下降。在18×104~30×104蔸/hm2栽插密度内,有效穗数、总吸氮量、生物量、最高茎蘖数和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随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和分蘖穗率随之下降。分蘖穗率及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成熟期总吸氮量和生物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试验表明,施氮210 kg/hm2与密度24×104~30×104蔸/hm2有利于实现"天优华占"的高产。

关键词: 超级晚稻 天优华占 施氮量 栽插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昌杂交稻需氮量与氮利用率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摘要:杂交早稻和晚稻的需氮量与N利用率的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氮肥施用量为157.5 kg/hm2(纯N),表现为N肥利用率较高,单产水平较高。不施氮肥处理的产量下降1380~3015 kg/hm2。

关键词: 杂交早稻 杂交晚稻 需N量 N肥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1998~2007年早稻区试结果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摘要:分析了江西省1998~2007年10年的早稻区域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近10年来江西省早稻区试的平均产量及日产量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影响产量的经济性状中除有效穗呈逐年减少外,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增加较明显的是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这2个性状。所有参试品种(组合)的农艺性状中,生育期的变化不是很明显,株高及穗长性状具有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 早稻 区试 江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种期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摘要:选取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播种期水平,考察比较了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江四优7599对高温胁迫的抗耐性最强。3个播期中,第2期(5月20日)播种的水稻在产量产量性状方面均比其他2个播期有所降低,应避开这一时期播种。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播种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荚果播种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摘要:测定了花生荚果不同浸种时间对花生出苗的影响。连续两年的荚果播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花生荚果用凉水浸种48~60 h后直接播种,可以提高花生产量,增加净收入。但花生荚果播种的出苗期比种仁播种的迟。对花生荚果播种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花生 荚果播种 产量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