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模糊匹配)
261条记录
肥料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早衰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摘要:以“丰优丝苗”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180kg/hm2)、总施钾量(180kg/hm2)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肥料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早衰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基、蘖肥的氮钾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用量,可以延缓水稻的衰老,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水稻的产量。当基、蘖、穗、粒肥比例为6∶1∶2∶1时,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剑叶SOD活性较肥料一次性基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剑叶电导率却降低,延缓了水稻衰老,增产9.2%,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同时,后期喷施叶面肥也有利于延缓水稻衰老。

关键词: 肥料 肥料运筹 施用方式 水稻 早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秧龄对双季稻早衰的影响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摘要:从双季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变化入手,详细研究了不同秧龄对双季稻早衰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在常规栽培条件下的最适宜秧龄期:早稻为15~25d,晚稻秧龄越短越好。

关键词: 早稻 晚稻 秧龄 早衰 产量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钾肥品种在水稻防早衰上的应用

江西农业学报 2005

摘要:以早稻品种“香两优68”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钾肥品种对水稻后期光合功能衰退、叶片和根系衰老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钾肥均具有维持水稻功能叶片中较高的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水平,从而延缓水稻功能叶和根系衰老的功能。硫酸钾镁肥具有比氯化钾、硫酸钾更好的延缓衰老的效果,并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分别比硫酸钾和氯化钾增产2.4%和2.8%。

关键词: 钾肥品种 水稻 衰老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稻新品种“1587”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

江西农业学报 2004

摘要:对旱稻新品种"1587"2002、2003年参加全国旱稻区域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株叶型好、熟期早、适应性广、产量高、抗旱性较强、米质优,两年平均产量较巴西陆稻增产33 8%。

关键词: 旱稻 "1587" 特征特性 产量 抗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早稻纹枯病药剂防治次数对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04

摘要:研究了杂交早稻纹枯病药剂防治次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5%井冈霉素水剂防治水稻纹枯病一次的小组产量与防治二次的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不防治的小组产量;药剂防治次数对千粒重的影响与对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因此一般年份杂交早稻纹枯病只需进行一次药剂防治。

关键词: 杂交早稻 纹枯病 药剂防治次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晚稻"SP优198"的选育及应用

江西农业学报 2004

摘要:"SP优198"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优IA"与自育的强优恢复系"SP40098"配组育成的晚稻新组合.2002~2003年该组合参加江西省晚稻中熟组区试,熟期、产量、抗性均优于同类组合对照种"汕优64",具有高产、穗产、株型好、抗性较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合于江西作二晚种植.介绍了"SP优198"的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晚稻 "SP优198" 选育 产量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育秧专用肥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3

摘要:将自行研制的水稻育秧专用肥与壮秧剂、化肥进行了应用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育秧专用肥与生产上推广的壮秧剂比较,应用于早稻育秧,能提高成秧率5个百分点左右,促进秧苗矮壮多蘖,提高出叶速率,促进地下部生长,提高根冠比和秧苗充实度,提高秧苗综合素质;与化肥比较,其秧苗素质更优。经育秧专用肥处理的秧苗移(抛)栽到大田后,返青快,始蘖期提早2d,前期的分蘖速率快,低节位分蘖发生率高,苗峰低,成穗率高,有效穗多,每穗粒数一般也多,结实率高,抽穗期的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生产量多,产量较壮秧剂和化肥处理高。

关键词: 早稻 育秧 秧苗素质 产量 专用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节水增效栽培技术在江西的应用

江西农业学报 2003

摘要:根据江西的实际,将旱育秧(含抛秧)、节水整地与栽秧、浅湿干交替灌溉3项主体节水技术,与节水稻田化学除草、平衡施肥与合理经济施肥、化学调控培育多蘖壮秧等配套技术相结合,优化组装形成抛秧、旱床育秧、化控湿润矮壮秧3项节水栽培技术体系,进行了对比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实施这3项节水栽培技术体系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节约用水、节省成本、提高效益与资源利用效率。讨论了节水增效栽培技术在南方稻区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稻 节水 栽培技术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交杂交水稻的育种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2

摘要:通过利用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临时保持系杂交 ,获得杂合不育系 ,再与恢复系杂交的方法配制了 1 5个三交杂交稻组合。试验结果表明 :杂合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 ,其制种产量比纯合不育系提高 3 8.1 %~ 79.7%。大部分三交杂交稻组合在株高、抽穗期等主要农艺性状上表现基本整齐一致 ,能达到生产应用要求 ,大多数组合的产量较对照增加 6%~ 9%。

关键词: 三交 杂交水稻 杂合不育系 株高 抽穗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大豆翻秋及秋大豆窄行密植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2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春大豆翻秋的行、株距为20cm×6.7cm,秋大豆20cm×7.4cm)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春大豆的产量,较常规种植(CK)增产22.2%~80.26%;也可以显著地提高秋大豆的产量,较CK增产9.20%~20.57%。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和行距的缩小,大豆株高增加,结荚部位提高,分枝数减少,单株荚数、粒数及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荚、粒数增加。

关键词: 大豆 窄行密植 品种 产量 经济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