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东乡野生稻基因渐渗系中逆转座子逆转录酶序列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植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耐冷渐渗系IL5335、IL5243及其双亲为试材,克隆到75条存在高度异质性的Ty1-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序列,经聚类分析将这些逆转录酶序列分为7个家族;家族6和7含有65条逆转录酶序列,序列间的相似性为44.9%–99.3%;家族1–5仅含10条逆转录酶序列,其中8条来源于耐冷渐渗系,它们与亲本的序列相似性为29.2%–52.8%,分析发现这些序列曾发生缺失或插入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IL5335和IL5243中的houba、osr15及osr17逆转录酶的表达量均远高于受体亲本(表达量增加1.50–5.07倍),表明渐渗杂交诱发改变了IL5335和IL5243中逆转录酶序列的结构及其表达活性。该结果为今后水稻表观遗传学研究及外源优异基因利用奠定了基础。


乐平猪(东乡花猪)保护、开发与利用经验
《中国猪业 》 2013
摘要:东乡花猪是江西省8个地方猪品种之一,2005年江西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已有的科学研究结果将东乡花猪审定为一个独立的地方品种资源。新一届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在新版《中国畜禽品种志·猪志》(2011)将东乡花猪列入乐平猪,将其作为乐平猪之中的一个品系(类群),与乐平花猪并列合称乐平猪。东乡花猪类群具有繁殖力强、耐粗、抗病力强等特点,其猪肉既有传统土猪肉嫩滑、香甜、有胶质感的特质,又有高档肉质的雪花(大理石)纹,鲜味物质含量丰富,可谓猪肉中的精品。


安义瓦灰鸡IGF-1基因多态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研究了安义瓦灰鸡IGF-1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到该基因第1外显子有1处突变,表现为3种基因型,其中AA基因型的频率最高,BB基因型的频率最低,A等位基因的频率远高于B。多态信息含量分析表明,该位点属于中度多态位点。


移栽时期与烤烟氮肥效应的相关性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移栽期(5月5日、15日和25日)对烤烟氮素的响应及其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移栽期至5月15 25日,烤烟产量和地上部各器官(烟叶与茎秆)中含氮量分别平均显著增加5.1%6.1%和19.8%55.2%,而且其对氮肥的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分别平均增加37.4%49.8%、30.4%54.8%、26.9%29.1%和2.9%5.7%。移栽期与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土壤氮素依存率呈现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氮肥生理利用率和土壤氮素依存率以及氮肥生理利用率与土壤氮素依存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推迟移栽期至5月15 25日有利于提高氮素养分的增产能力。


基于株型的水稻光合生产模拟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株型是反映水稻(Oryza sativa L.)冠层结构与群体光合态势的综合性状,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和三维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对不同株型水稻的单株及群体冠层三维结构的可视化模拟,克服了G函数应用复杂与繁琐的缺点。通过调控栽培管理措施可构建高光效的水稻冠层结构,提高水稻冠层的光能截获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利用辐射度和光线跟踪技术可在三维空间上实现不同株型水稻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分布的精确模拟,弥补了指数模型应用假设的不足。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水稻光分布与光合作用模拟研究得到了快速广泛的发展,为数字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模型化和定量化支撑。水稻株型的差异明显改变了光在水稻冠层内的分布和利用,进而影响冠层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因而系统分析水稻株型与冠层内光分布及冠层光合作用间的定量关系,有利于提高水稻群体光能利用率与产量。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冠层结构 光分布 光合作用 光合生产 模拟模型


一株分离自冻鸡肉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分析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13
摘要:本文通过传统生理生化方法和PCR方法相结合,对市售冻鸡肉中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判断,确定此份冻鸡肉中含有致病菌沙门氏菌。采用K-B法对该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研究;药敏试验选用了β-内酰胺类和非β-内酰胺类药物中的8大类抗菌药物。结果表明,头孢类药物中的4种全部对该分离菌株有抗菌作用,其余7大类药物中的羧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四环素、亚胺配能、丙氟哌酸、复方新诺明对该分离菌株在规定的剂量下不起任何抑菌作用,部分药物(包括卡那霉素、链霉素、替卡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抗菌作用已开始下降,这说明从市售冻鸡肉中分离出的此株沙门氏菌已出现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公共卫生健康已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盐胁迫对不同耐盐性二倍体马铃薯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一种对盐中度敏感的作物,由于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本试验研究离体条件下盐胁迫对二倍体马铃薯富利亚(S.phureja,PHU)和窄刀薯(S.stenotomum,STN)杂种(PHU-STN)无性系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探讨盐胁迫下二倍体马铃薯耐盐的生理机制。从45份PHU-STN中,根据其在盐胁迫下6项生长参数(芽长、根长、芽鲜重、根鲜重、芽干重、根干重)的表现选出5份耐盐无性系、5份中耐盐无性系、5份感盐无性系建立耐盐程度不同的三个组,以四倍体品种Bintje为耐盐对照,Mainechip为感盐对照,用浓度为30mmol/L的NaCl溶液进行不同天数的胁迫,测定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天数的延长,试管苗的叶片质膜透性及丙二醛含量的相对值逐渐升高,二倍体组间差异极显著;随着盐胁迫天数的延长,脯氨酸含量相对值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二倍体组间差异极显著。因此,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二倍体马铃薯耐盐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