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南昌市农业发展现状与农民增收问题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背景下,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前提,重点围绕南昌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两个核心问题探讨了南昌市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
东乡野生稻渐渗系基因组结构变化及多样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东乡野生稻渐渗系基因组结构变化及对其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以东乡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供体)和栽培稻协青早B(O.sativa sp.indica Kato.,受体)构建的BC1F6渐渗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筛选出的分布在12对染色体上的25对SSR引物对群体中的239个株系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25个微卫星位点都有东乡野生稻DNA片段不同程度的渗入,群体均大部分保留亲本协青早B或东乡野生稻的DNA序列。渐渗系基因组中平均受体纯合条带百分率为78.13%,最高达94.98%(引物为RM131),最低为60.25%(引物为RM171)。平均供体纯合条带百分率为13.37%,最高达32.64%(引物为RM171),最低为2.93%(RM1095)。群体中还存在一些杂合位点,平均杂合率为5.62%,最高达10.04%(引物为RM401)。此外,BC1F6渐渗群体中发现有双亲条带的丢失和一些双亲所没有的新条带出现,其中平均亲本条带丢失率为2.88%,最高达13.39%(引物为RM311),最低为0(引物为RM401),平均新带率为1%。高世代渐渗群体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e)和平均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276和0.457。[结论]通过远缘杂交,渐渗系发生了广泛遗传与表观遗传变异,扩大了遗传变异基础,为水稻品种改良与种质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渐渗系 SSR分析 基因组结构变化 遗传变异
不同种植方式对陆两优99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超级早稻陆两优99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管理水平对双季超级早稻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其中高产管理条件下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管理,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以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产量较高,机插秧次之,免耕抛秧、机直播、撒直播较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的高低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影响较大。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条件下,水稻最高茎蘖数出现的时间早,生育前中期物质生产量大,单株根系干质量大,10~20 cm深层根系所占比例大,有效穗数较多;直播条件下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前期分蘖增长速度快,但分蘖下降的速度也较快,成穗率较低,有效穗少,全生育期物质生产量特别是生育前中期物质生产量较小,单株根系干质量小;机插和免耕抛秧条件下水稻前期分蘖增长慢,有效穗数不足。研究还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稻米的垩白度、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有较大影响。
磷高累积黄瓜品种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植磷累积植物是降低高磷土壤磷素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黄瓜具有耐高磷和高累积磷的能力,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高磷处理下20个品种黄瓜苗期地上部磷浓度和总磷含量,以筛选磷累积能力强的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黄瓜磷累积能力差异不大,但新世纪花青吊瓜和银绿青瓜2个品种磷累积能力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其上部磷浓度分别是9.06、9.03 g/kg,总磷含量分别是83.0、99.3 mg/株;津园8号地上部磷浓度和总磷含量在所有供筛选品种中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15.3g/kg、185 mg/株。因此津园8号是降磷的理想黄瓜品种。
田间条件下小麦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BIOLOG分析
《土壤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秸秆分解微生物演变机理的研究是调控秸秆还田、提高农田地力的理论基础。本试验基于土壤置换试验平台,利用BIOLOG方法研究在寒温带、中温带和中亚热带气候下,埋于黑土、潮土和红壤中的小麦和玉米秸秆在腐解过程中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变化规律。试验中利用网袋法区分直接分解秸秆微生物。试验结果发现秸秆腐解微生物的碳源代谢活性(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AWCD值表示)在腐解0.5 a和1 a后表现出一定的随气候变化规律,即随温度和降雨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0.5 a为海伦(0.765±0.060)>封丘(0.737±0.165)>鹰潭(0.326±0.076),1 a为海伦(0.630±0.092)>封丘(0.319±0.096)>鹰潭(0.291±0.029),但这种趋势在腐解2 a后减弱。气候条件是影响秸秆腐解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腐解时间和土壤类型。主成分分析表明在腐解0.5 a后海伦、封丘地区的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与鹰潭差异较大,而1 a后封丘和鹰潭的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与海伦的差异较大,腐解2 a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秸秆腐解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趋于一致,均对含氮化合物利用较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玉米秸秆 腐解 BIOLOG 气候 土壤置换试验
应用转座子Tn5对生防菌P-936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以广谱性拮抗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936为受体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S17-1 SM10/pSUP2021::Tn5为供体菌,通过结合转移技术,将转座子Tn5从供体菌中引入到受体菌P-936的基因组DNA中,共获得3011个Tn5插入突变体。在离体测定中,有4个突变体对稻瘟病菌的拮抗作用明显增强,有1个突变体完全丧失了拮抗作用;2个突变体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明显增强。通过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突变体T-1207在连续3次防治后,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1.97%,而野生菌株P-936的防治效果为51.55%,表现了一定的增效作用。
施加内生真菌对花生连作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土壤中施加植物内生真菌拟茎点霉NJ4.1菌株、B3菌株和角担子菌B6菌株在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B3处理显著提高花生荚果产量,为对照的1.2倍;施加内生菌NJ4.1、B3和B6能显著增加花生根瘤数量,分别为对照的1.2、1.3和1.3倍.3个加菌处理全生育期平均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高于对照,萌发期和苗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显著高于对照,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在花生萌发期升高,开花期降低.花生开花期土壤DGGE图谱表明,B3处理土壤细菌和真菌条带数量以及多样性最高.从萌发期到成熟期,与对照相比,3个加菌处理的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脲酶活性无显著变化.表明施加内生菌对连作花生土壤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施用B3效果最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农村信息化需求调查及其对策分析(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2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农村信息化需求状况,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几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农户信息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指出其发展趋势,提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结果]随着农民的信息意识普遍增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信息需求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需求载体由传统媒体转向现代媒体、信息内容需求从单一转向多元、信息服务需求从单向传播到互动交流,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基础条件仍然薄弱、农村信息化资源分散、信息资费过高以及信息化人才短缺等问题,故相应的建设对策有:构建合理的组织保障体系、实施多元化投融资,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农业经济信息资源,建设新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