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东乡野生稻转育而来的粳稻品种东野1号具有很强的耐冷性。对以东野1号与弱耐冷粳稻和籼稻品种配置的赣早籼49/东野1号和粳稻0298/东野1号的杂交后代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东野1号在幼苗3叶期强耐冷性遗传属于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效应为加性和显性效应,受1对细胞核显性基因所控制;耐冷性遗传表现为超亲优势;用东野1号作轮回亲本,回交1代的耐冷性比亲本东野1号的耐冷性更强。因此,在以东野1号为耐冷基因供体与籼稻杂交后代的耐冷遗传育种研究中,很有可能选育到耐冷性强的籼稻品种。
关键词:
水稻
东野1号
耐冷性遗传
《江西农业学报
》
2008
摘要:分析了江西食用晚籼优质稻品种的育种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江西食用晚籼优质稻品种育种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
江西
晚籼优质稻
育种
对策
《江西农业学报
》
2008
摘要:介绍了03优66在江西省丰城市示范推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表现出丰产稳产性好、熟期早、适应性广、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等特点。在高、中、低3类稻田上种植的平均产量分别为8.94、8.38、7.75 t/hm2。
关键词:
杂交早稻
早熟
03优66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对超级杂交稻国稻1号和杂交稻汕优63的株型特征以及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稻1号的单产之所以显著高于汕优63的,主要因为前者分蘖多且分蘖快,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多,而且结实率高。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国稻1号
农艺性状
高产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野败型粳稻雄性不育系4788A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100%,柱头外露率41.5%,异交结实率30%~60%,播始历期较长,配合力较好,品质优良。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关键词:
野败型
粳型不育系
4788A
选育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07
摘要:利用沙培法,研究了耐冷性不同的东乡野生稻和水稻品种幼苗在不同低温胁迫下根系活力、CAT活性、POD活性及MDA含量等根系生理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耐冷性水稻品种在3叶1心期经过3d的不同低温胁迫后,其根系生理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强耐冷东乡野生稻和东野1号的根系活力、CAT活性和POD活性都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而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冷敏感的2个籼稻品种的根系活力和CAT活性则一直呈下降趋势,POD活性却先升后降;4个水稻品种的MDA含量都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而加幅上升,但2个冷敏感品种的增幅更大。另外,常温或轻微低温胁迫下,冷敏感品种的CAT活性和POD活性不一定比强耐冷品种低。因此,认为低温胁迫下根系活力和根系MDA含量的相对大小可作为耐冷性生理鉴定指标。
关键词:
水稻
低温胁迫
耐冷性
根系
生理活性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对近20年来江西省选育的6个晚籼优质稻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阐述了江西晚籼优质稻品质改良以“增粒重”为主选目标,能较好地协调优质稻的品质与产量矛盾;并探讨了优质晚籼稻的育种技术。
关键词:
优质晚籼品种
品质改良
育种技术
江西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03A是用野败型不育系丰A与优质早稻品种早籼49号进行回交转育的一个早熟籼型不育系,柱头粗大,外露率高,开花习性好,柱头活力强,异交结实率高达80%以上。通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和科学使用"九二0"防杂保纯等可以使03A获得高产。
关键词:
03A
不育系
籼稻
繁殖技术
《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丽江新团黑谷(LTH)近等基因系为亲本,构建了3个F6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具鉴别能力的菌株进行抗稻瘟病筛选,共获得3组携带2个抗病基因的累加系5个,即:1)F-Kpib-3(Pi-kp/Pi-b),F-Kpib-6(Pi-kp/Pi-b);2)F-Kita2-7(Pi-k/Pi-ta2),F-Kita2-9(Pi-k/Pit-a2);3)F-Kmita(Pi-km/Pi-ta)。基因组成相同的累加系抗性相同,它们的抗病频率均高于相应的近等单基因系,3组抗病频率分别达100.0%、91.7%和50.0%。这些累加系可用于稻瘟病菌致病型鉴定、田间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监测和作为抗病亲本用于抗病育种。
关键词:
丽江新团黑谷
近等基因系
累加系
抗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