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东乡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乡野生稻是分布于世界最北的普通野生稻,耐冷性较强,具有较高的育种利用价值。随着水稻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东乡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也得到初步的研究。综述近年来东乡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旨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2个新培育水稻材料对褐飞虱的抗性机制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旨在筛选抗褐飞虱水稻材料,研究其对褐飞虱抗性机制。通过苗期抗性鉴定、成株期抗性鉴定筛选出了2份新培育的水稻材料,并对这2份水稻材料进行了忌避性、抗生性和耐害性的抗性试验。在苗期1105113表现为抗虫级别,1105096为高抗,在成株期1105096和1105113对褐飞虱均免疫;褐飞虱若虫和成虫均对1105096和1105113具有较强的忌避性;1105096和1105113对褐飞虱若虫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1105096和1105113对褐飞虱的耐害性较弱,抗生性较强。这2个水稻材料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对褐飞虱具有良好的抗性效果。同时,这2个水稻材料对褐飞虱兼具有忌避性、抗生性和耐害性,其中抗生性作用较强,耐害性作用较弱,均可用于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
东乡野生稻的粒形相关QTL分析
《杂交水稻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东乡野生稻/协青早B∥协青早B的回交自交系群体为遗传材料,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鉴定群体的SNP分子标记基因型,对东乡野生稻的粒形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在水稻第1,3,4,5,10,12号染色体上共发现14个粒形相关QTL,包括6个粒长QTL(q GL1、q GL3.1、q GL3.2、q GL4、q GL10.1、q GL10.2)、2个粒厚QTL(q GT5、q GT10)和6个粒重QTL(q KGW3、q KGM4、q KGW5、q KGW 10.1、q KGW10.2、q KGW12)。其中q GL3.1与q KGW3、q GT5与q KGW5、q GL4与q KGM4、q GL10.1与q KGW10.1以及q GL10.2、q GT10与q KGW10.2定位区间重叠,推测这些QTL具有一因多效特性。加性效应最大的粒长QTL即q GL3.1(q KGW3)被定位在第3染色体的粒形基因GS3的区域中,且q GL3.1与GS3都是控制粒长的主效QTL,推测q GL3.1就是GS3基因。而在q GL3.1区域附近还存在粒长QTL q GL3.2,该位点与已克隆的粒长QTL即GL3.1在位置上重叠,推测q GL3.2可能就是GL3.1/Os PPKL1基因。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幼虫和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和网室以及田间调查评价了转Bt基因水稻材料对二化螟幼虫的抗性,分析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团优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率在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转Bt基因水稻田间二化螟幼虫发生和危害情况均低于对照稻田,转Bt基因水稻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物种数、优势集中度、香农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转Bt基因水稻田间节肢动物5类功能团的优势度与对照稻田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转Bt基因水稻对其靶标害虫具有高抗作用,且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团的优势度均无明显不利影响。
关键词: 转Bt基因水稻 二化螟幼虫 抗性 群落结构 功能团优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