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控蘖剂对超级早稻金优458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1
摘要:[目的]研究控蘖剂对超级早稻品种金优458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试验设喷施控蘖剂和喷施清水两种处理,研究了控蘖剂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株形态,孕穗期田间小气候及群体质量特征的影响。[结果]喷施控蘖剂处理能显著减少无效和低效分蘖的发生,增加高峰苗期分蘖构成中高效分蘖(单茎4叶及以上分蘖)所占比重。喷施控蘖剂处理的穗长、穗粒数、穗着粒密度、二次枝粳数及着生其上的二次颖花数及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未喷施控蘖剂的对照。同时喷施控蘖剂能增加株高,中后期群体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孕穗期上三叶叶温和群体的透光性,增加叶片SPAD值,从而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但也表现出稻株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粗度减小等特点。[结论]喷控蘖剂措施处理最终表现为茎蘖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上升而增加产量。
稻糠替代化学除草剂控制早稻田杂草的试验初报
《中国稻米 》 2010
摘要:试验表明,化学除草剂中加入一定量的稻糠,可以减少化学除草剂的用量而不影响除草效果,在35%丁.苄WP化学除草剂常规用量减半的情况下,每m2配施100~200 g的稻糠,在施药后15 d和30 d对杂草的防治效果与35%丁.苄WP全量施用的处理相当;单纯施用稻糠对早稻田进行除草,施后15 d对杂草的防效为41.78%~76.51%,施后30 d对杂草的防效则下降到20.76%~47.27%,可见稻糠对早稻田杂草的前期抑制效果较好,但后期防控效果下降。
双季稻丰产栽培的清洁生产技术
《杂交水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套包括品种替代、化肥污染控制、农药污染控制、水稻健身栽培、土壤质量提升、灌溉与水体净化等技术的双季稻丰产栽培中的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对中国南方双季稻区的水稻清洁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控氮节磷施肥对鄱阳湖区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 2010 CSCD
摘要:鄱阳湖区是江西主要的水稻产区,以双季稻为主。在双季稻单季高产推荐施肥水平(N∶P2O5∶K2O=180∶90∶150kg/hm2,100%化肥)基础上,进行了化肥减量后与猪粪配施、孕穗期增施氮钾肥、添加肥料增效剂等控氮节磷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养分等量条件下,80%化肥+猪粪处理较之100%化肥处理,早晚两季稻谷总量增加93kg/hm2、增长0.74%;化肥减量20%后,在穗期增施N、K养分,或添加肥料增效剂,早稻产量有所增加,晚稻有所减产,但全年稻谷产量基本持平。控氮节磷施肥均能明显提高水稻养分利用率。
红壤旱地不同轮作模式的效益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针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旱坡地种植结构单一、连作障碍重、土壤质量差、种植效益不高的现状,在南方红壤旱地上进行长期定位试验,开展了不同种植模式的效益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轮作模式与单一连作模式相比,有利于降低作物发病指数,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强土壤酶活性,提升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且轮作年限周期越长越为明显,其中三年轮作模式"红薯-萝卜-大豆-芝麻-萝卜-花生-萝卜"及二年轮作模式"大豆-芝麻-萝卜-花生-萝卜"的效益和效果较好,值得在南方红黄壤区旱地推广。
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猪粪和粉碎秸秆作为2种不同有机肥源,均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值,增加总孔隙度和物理性粘粒含量;2种有机肥均能提高红壤旱地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含量,而腐熟猪粪配施化肥处理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施猪粪处理和纯施秸秆处理(P<0.05)。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是提高红壤肥力的基本途径;2种有机肥源均能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其活性,与纯施化肥处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2种有机肥提高了红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而不同的有机肥源处理之间各种酶的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
稻田常用化学除草剂对水稻生长及土壤生态影响的初步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学除草是目前稻田草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稻田化学除草剂使用量大且年趋增多的趋势,开展了稻田常用化学除草剂对水稻生长及土壤生态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稻田常量施用化学除草剂可有效地防除杂草、减轻杂草的危害,对水稻生长无明显不良影响,但加量施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水稻的分蘖及产量;另外,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土壤中一些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了稻田土壤质量及供肥能力,施药量越大影响越大。
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 》 2009 CSCD
摘要:通过4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早地耕层土壤肥力、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有机肥均能提高红壤旱地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含量,而腐熟猪粪配施化肥处理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施猪粪处理和纯施秸秆处理(p<0.05)。有机一无机配合施用是提高红壤肥力的基本途径;2)2种有机肥源均能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氮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其活性,与纯施化肥处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3)2种有机肥提高了红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而不同的有机肥源处理之间各种酶的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