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西省主要水稻土硅素有效性的研究
《土壤通报 》 1981
摘要:近年来,对施用含枸溶性硅酸盐一类肥料,引起了很大兴趣,日本、朝鲜、斯里兰卡、津巴布韦等研究工作者,通过一系列试验表明,在某些土壤上施用硅钙肥对甘蔗、水稻,玉米、谷子等作物都有显著增产效果。日本、朝鲜对硅钙肥在水稻生产中作用非常重视,已将硅钙肥施用作为水稻增产必要措施。我国从77年开始,南京江西等研究单位对硅钙肥在水稻上施用效果、生理效应、有效施用条件、硅氮、硅磷关系等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硅钙肥在水稻上增产效果,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效硅的含量、土壤性质和施肥水平及其环境条件。
野败型杂交水稻生育期杂种优势的初步分析
《遗传 》 1981
摘要:由普通野生稻(Oryza sativa f.spontanea)的花粉败育株杂交选育而成的野败型杂交水稻,自1973年“三系”配套成功后,很快应用于生产。近年来全国推广面积已达七千万亩以上,收到了较好的增产效果。但现有推广组合在长江流域作双季早稻或长江以北地区作后季
不同绿肥对红壤性稻田土壤结构的影响
《江西农业科技 》 1980
摘要:我省丘陵地区由红壤母质发育的低产稻田,其主要特点之一是土壤板、结,多称为结板田。在改良这类低产田的过程中,群众反映:种植绿肥不仅禾苗生长良好,而且“泡土”。为了阐明这个问题,我们曾就不同绿肥对土壤结构与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观测,以期为改善与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地中海三叶草与水稻接茬栽培调查
《江西农业科技 》 1980
摘要:我省秋播豆科绿肥品种少,对农业生产不相适应。五十年代曾引进过不同品系的红三叶、白三叶、杂三叶和绛三叶,并初步得出各品种和品系在我省的适应性能。1978年秋,引进地中海三叶草(Trifojium incamafumj)在果园间作与多点试种,由于没有接种根瘤菌,生产性能表现差。1979年秋,再次引进地中海三叶草,接种本族根瘤菌后,分别在连作晚稻稻底撒播和秋耕休间田作畦条播,其生育期表现,与双季连作稻或一季稻接茬,均相适应。其生产性能,初步反应也相当良好。去秋至今春,全省秋旱、冬冻与春涝,持续时间长,变换又急骤,大面积紫云英生产,普遍受到不同程度损害,而地中海三叶草在相同环境下,仍得到比较高的产量。
用综合多因子相关分析测报棉铃虫年发生量
《湖北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为了在减少田间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量的同时,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铃虫年发生量长期预报的准确性,以掌握综合防治的主动权,作者将本所(地处赣北平原)多
水稻分次施肥法的研究
《土壤肥料 》 1980
摘要:为了提高氮肥效率,解决水稻高产栽培中“头大尾小”,“好禾无好谷”等问题,促进水稻高产稳产,1975年开始,在总结群众经验基础上,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特点及吸肥规律,研究了水稻分次施肥技术及其营养特性,取得了一些效果。
褐稻虱若虫雌雄与翅型特征鉴别研究
《昆虫知识 》 1980
摘要: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对褐稻虱若虫雌雄与翅型特征鉴别,尚未见报道。为了提前一个虫态(几天至十几天)进行预测,以便对下一代发生量和发生期作出较可靠的趋势预测,为及时开展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977—1978年我们对褐稻虱若虫雌雄与翅型特征鉴别进行了
试谈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增产潜力和稳产高产的群体结构
《江西农业科技 》 1980
摘要:我省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产量一般偏低,1978年全省繁殖制种面积达66万余亩,平均亩产仅51斤,1979年繁殖制种产量虽略高于上年,但仍低于邻近兄弟省。如1978年江苏省制种面积27万余亩,平均每亩118.2斤,有42个县市亩产超过150斤,其中丹阳县万亩制种田平均亩产185.1斤,并出现了亩产超过400斤的高产田块。同年,福建省制种33万亩,亩产92斤。浙江省统计的10万亩制种田,平均亩产84.7斤。
水稻早籼品种遗传参数的研究
《遗传 》 1980
摘要:本世纪中叶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结合生物统计学和遗传学的方法,对主要作物的数量性状遗传传递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选取当前我国南方稻区大面积生产的早籼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变量分析法,不但分析研究了其主要性状的平均值、遗传力及性状间的表现型、遗传型的相关系数,而且研究了选择单一性状时产量的遗传进度(即遗传获得量)和有关选择指数。这些遗传参数的研究,初步揭示了我国南方稻区当前推广的早籼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动态,对于进一步选育早籼新品种有着一定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