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424条记录
施肥影响土壤性状和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主要介绍了土壤微生物组的研究方法,综述了施肥对土壤性状(物理性状、养分、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组的影响,总结了土壤微生物丰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和组成对施肥的响应规律,简单概述了现阶段施肥影响土壤微生物组研究的不足,并且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旨为农业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施肥 土壤性质 土壤微生物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CmCRL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甜瓜(Cucumis melo L.)品系'L8'为试材,采用PCR方法克隆到CmCRL1(Crown Rootless1)基因,登录号为MELO3C012908,并通过Real-timePCR方法检测了CmCRL1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和对低温、山梨醇、PEG6000、盐胁迫和淹水胁迫的响应模式.结果显示:CmCRL1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cDNA序列长度为996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732 bp,编码243个氨基酸;CmCRL1蛋白中存在1个保守的LOB结构域,属于LBD/AS2(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Asymmetric Leaves2)家族成员;多重比对分析发现CmCRL1与黄瓜Csa3G396920、西瓜Cla005992、拟南芥AtLBD16和AtLBD29、水稻OsCRL1、玉米ZmRTCS和ZmRTCL的LOB结构域高度保守,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00%、99.02%、74.51%、86.27%、88.24%、89.22%和80.39%;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显示CmCRL1在根中优势表达,表达量分别是子叶、下胚轴、上胚轴、叶片和茎尖的178.39倍、7.54倍、26.95倍、65.19倍和75.86倍;Cm CRL1能响应低温、山梨醇、PEG6000和盐等胁迫;此外,在淹水胁迫下甜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CmCRL1表达上调.

关键词: 甜瓜 CmCRL1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土壤有机碳矿化是土壤中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与土壤养分释放、土壤质量保持以及温室效应密切相关。揭示稻田生态系统在长期施肥下土壤有机碳固存与矿化特征,旨在正确评价施肥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33年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对红壤性水稻土土壤有机碳累积及矿化动力学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4年,选取其中5个处理:不施肥处理(CK),施氮磷钾化肥处理(NPK),施70%化肥+30%有机肥处理(70F+30M),施50%化肥+50%有机肥处理(50F+50M),施30%化肥+70%有机肥处理(30F+70M),于2017年早稻种植前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室内培养方法,测定土壤碳矿化释放CO2-C量和速率等,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易矿化有机碳量(C1)和周转速率常数等。【结果】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NPK处理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CK,较CK提高了27.32%。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70F+30M、50F+50M和30F+70M)土壤有机碳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平均较NPK处理提高了31.31%,以50F+50M和30F+70M处理较为显著。各处理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在培养后的第1天达到峰值且差异显著,排序为50F+50M>30F+70M>70F+30M>NPK>CK,随后下降,11 d之后趋于稳定,稳定后各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大小排序为:30F+70M>50F+50M>70F+30M>NPK≈CK。在整个培养期,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培养时间呈对数曲线关系。培养35 d结束后,NPK处理较CK未能显著改变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P>0.05),70F+30M、50F+50M和30F+70M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分别较NPK提高了50.99%、70.85%和86.39%。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率(累积矿化量占有机碳总量的比率)变化范围为3%—4%,30F+70M处理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以30F+70M处理最高,较NPK提高了1.19倍。不同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均未明显改变土壤有机碳周转速率及半周转期。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易矿化有机碳量(C1)、累积矿化量及累积矿化率均显著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投入碳量的影响,且呈现正相关关系。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土壤有机碳比值与所投入碳量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有机碳的周转速率常数(k)与土壤有机碳及投入碳量均未呈现显著性相关性。【结论】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有效提高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及促进有机碳的积累,并未显著改变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率,有利于红壤性水稻土的养分供应及固碳。

关键词: 长期有机无机配施 有机碳矿化 碳累积 红壤性水稻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精粗比饲粮对湖羊肉品质、血液指标和肠道发育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9 CSCD

摘要:为分析等蛋能比下不同精粗比饲粮对湖羊肉品质、血液指标和肠道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将40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且健康的湖羊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半),各试验组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70∶30 (试验Ⅰ组)、60∶40 (试验Ⅱ组)、50∶50 (试验Ⅲ组)和40∶60 (试验Ⅳ组)的全混合饲粮,试验期为70 d。结果表明,1)正试期14 d时,试验Ⅳ组羊血清尿素氮(urea nitrogen, BUN)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 <0.05),而血糖(glucose, GLU)含量则显著低于第Ⅲ组(P <0.05);正试期35 d时,试验Ⅳ组羊血清BUN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含量分别极显著(P <0.01)和显著(P <0.05)高于试验Ⅰ组;正试期56 d时,试验Ⅳ组湖羊血清BUN含量分别极显著(P <0.01)和显著(P <0.05)高于试验Ⅰ和Ⅱ组,而血糖含量则相反。2)试验Ⅰ组羊肉熟肉率极显著高于第Ⅲ组(P <0.01),而剪切力和失水率则相反;试验Ⅰ组湖羊腿肌粗脂肪比例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 <0.05),而肉色黄度则相反。3)试验Ⅳ组湖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或显著高于试验Ⅰ和Ⅲ组(P <0.01或P <0.05),试验Ⅲ组湖羊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高度均显著高于试验Ⅰ(P <0.05),试验Ⅳ组湖羊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试验Ⅰ(P <0.05)。综上所述,在等蛋能比下,提高饲粮精粗比能够提高湖羊肉品质,但精粗比过高不利肠道的发育,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精粗比为60∶40全混合饲粮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湖羊 全混合饲粮 肉品质 血清指标 肠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激素浓度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激素浓度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体况良好且健康的湖羊羔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占1/2)。4组试验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70∶30(试验Ⅰ组)、60∶40(试验Ⅱ组)、50∶50(试验Ⅲ组)和40∶60(试验Ⅳ组)的全混合日粮。试验期为70 d,其中预试期为14 d,正试期为56 d。结果显示:1)正试期第14天和第35天,试验Ⅰ组羔羊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试验Ⅲ和Ⅳ组(P<0.01);正试期第35天和第56天,试验Ⅱ组羔羊体重(BW)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2)正试期第14天,试验Ⅱ组羔羊体斜长以及试验Ⅰ组羔羊胸围和管围均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正试期第35天,试验Ⅰ组羔羊胸围和管围均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试验Ⅰ组羔羊血清瘦素(LEP)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正试期第56天,试验Ⅰ组羔羊血清生长激素(GH)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试验Ⅱ组羔羊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Ⅲ和Ⅳ组(P<0.05)。3)试验Ⅱ组羔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后腿重和背膘厚均极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1),试验Ⅱ组羔羊肋肉厚、心脏和肝脏重量均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育肥湖羊饲喂精粗比为60∶40的全混合日粮可获得最佳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

关键词: 湖羊 全混合日粮 屠宰性能 血清激素 体尺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青枯病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技术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芝麻青枯病,制约我国南方芝麻生产。为制定精准的药剂防治技术,在江西省南昌县连续4年建立病害观察圃,研究病害发生特点,选择芝麻连作田块,研究用药适期和筛选药剂。结果发现,芝麻青枯病多于现蕾期前后开始发病,初花期病情指数增长率均最为急剧;芝麻定苗时进行药剂喷淋护根,初花始期及其后10d左右再各喷施药剂1次为最佳防治适期300 g ai/hm2的20%噻菌铜对芝麻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71.11%和74.25%,增产率33.95%~36.73%。2017-2018年试验结果显示,20%噻菌铜(300 g ai/hm2)、20%噻唑锌(300 g ai/hm2)和3%中生菌素(22.5 g ai/hm2)对青枯病的防效范围为70.02%~75.23%;芝麻增产范围为32.14%~35.63%,3种药剂的防效和增产幅度差异均不显著。

关键词: 芝麻 青枯病 发生特点 防治适期 药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株高与剑叶性状QTL比较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不同氮素环境下株高和叶片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鉴定新的环境钝感的主效QTL。以丰锦和中优早8杂交衍生的籼粳交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株高和叶片性状进行QTL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双亲的株高和叶片性状存在明显变化,中优早8对氮素响应程度明显高于丰锦,不同施氮水平株高和叶片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共检测到38个相关性状的QTL,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的17个染色体区域,仅9个QTL在不同供氮水平下稳定表达,氮素水平差值性状相关QTL主要分布在第7,8,11号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新的环境钝感的主效QTL簇qPHLW7和qFLWA10,位于第7染色体的多效性QTL簇qPHLW7,具有明显的调控株高、叶长和叶宽的功能;位于第10染色体上的主效QTL簇qFLWA10参与调控剑叶宽和剑叶面积,具有明显的延伸叶片宽度和面积的功能。共检测到23对互作QTL,上位性互作是调控株高和叶片性状的重要遗传组成,且主效QTL参与上位性互作效应。检测到9个环境钝感表达的主效QTL,其中主效QTL簇qPHLW7和qFLWA10是调控叶片和株高性状的2个关键染色体区域,相关研究为后续探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氮素水平 株高 剑叶性状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硅钙钾镁肥对南方稻田土壤酸度的改良作用

土壤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硅钙钾镁肥阻控土壤酸化的效果和作用,采用连续4 a的硅钙钾镁肥田间定位试验,以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在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增施750、1 125、1 500和1 875 kg·hm-2硅钙钾镁肥对稻田土壤剖面pH、电导率(EC)、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离子、酸碱缓冲容量和碱产生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农民习惯施肥降低了0 ~ 30 cm土壤pH,导致土壤酸化,酸化率为2.88 kmol·hm-2·a-1;与之相反,硅钙钾镁肥能显著提高土壤pH,较CK处理在0~15 cm和15 ~ 30 cm分别提高了1.22~ 1.58和0.35~0.64个pH单位,并产生大量碱,在0~ 30 cm达到了9.93 ~ 13.82 kmol·hm-2·a-1,其中0~15 cm占80%.与CK处理相比,硅钙钾镁肥能显著增加0~ 30 cm土壤EC、交换性Ca2+、交换性Mg2+、盐基饱和度及0~15 cm交换性K+,减少0~30 cm交换性酸,特别是交换性Al3+.土壤交换性酸消耗量中硅钙钾镁肥释放的交换性盐基和相应碱贡献了104.3%,是交换性酸减少的主要途径.总之,多次大量施用硅钙钾镁肥在显著提高0~30 cm交换性Ca2+、Mg2+和0~15 cm交换性K+含量的同时,有效改良了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稻田土壤酸性,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释放的Ca2+、Mg2+盐基离子和碱是土壤酸化阻控的主要作用机制.

关键词: 硅钙钾镁肥 水稻 土壤改良 土壤pH 土壤交换性盐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硅硒联合水分管理对水稻镉吸收转运特征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水稻叶面喷施硅硒溶液联合稻田不同水分管理对中轻度镉污染农田水稻镉吸收转运特征的影响,在田间设置4种叶面喷施处理和2种水分管理交互的裂区试验,共8个处理:稻田常规水分管理下,叶面喷施去离子水(W1CK)、硅溶胶(W1Si)、亚硒酸钠溶液(W1Se)、硅硒等体积混合液(W1SS);孕穗后期稻田持续淹水管理下,叶面喷施去离子水(W2CK)、硅溶胶(W2Si)、亚硒酸钠溶液(W2Se)、硅硒等体积混合液(W2SS)。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硅硒溶液处理和孕穗后期淹水处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均没有显著影响。常规水分管理下,与对照W1CK处理相比,W1Si和W1Se处理分别降低水稻糙米中镉含量的71.7%和61.9%(P<0.01),同时镉从水稻根到茎的转运系数分别降低27.4%和34.5%,从茎到叶的转运系数分别增加46.5%和55.3%。孕穗后期持续淹水管理下,W2CK处理与W1CK处理相比糙米镉含量降低57.5%(P<0.05),而叶面喷施硅硒溶液处理组与W2CK相比,糙米中镉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水稻叶面喷施硅硒溶液和孕穗后期稻田持续淹水,可以有效阻止镉在水稻体内的迁移,显著降低水稻糙米对镉的积累。叶面喷施硅硒联合稻田孕穗后期淹水管理对水稻糙米降镉效果未见协同效应。

关键词: 叶面喷施 水稻 水分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Web of Science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的计量分析

土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通过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Web of Science(简称WOS)数据库自带的分析工具、Hist Cite引文图谱分析软件、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和Origin 9.1作图软件,从发文量TOP10的国家(地区)、高产作者、来源期刊、重要研究机构、研究方向热点等方面对21世纪以来(2000—2016年间)发表的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研究中国发文量第一,但均篇被引次数较低;高产作者主要来自美国和中国,前三名分别为美国作者Ma L Q、比利时作者Vangronsveld J和中国作者Zhou Q X(周启星);重要研究机构前三名为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主要期刊有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osphere和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主要研究热点是植物修复技术以及生物修复、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主要研究的土壤重金属对象是镉(Cd)、铅(Pb)、铜(Cu)、锌(Zn)、类重金属砷(As)等;研究主要涉及的学科是环境科学、生态学、工程学、农学和水资源学等。本文对该领域初学者了解该领域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修复研究热点 计量分析 VOSviewe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