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hybrid(模糊匹配)
59条记录
国际杂交稻观察圃优异资源的初步评价

江西农业学报 2001

摘要:对国际水稻研究所提供的 70个优异水稻品种 (组合 )进行了适应性种植试验 ,对其中表现较好的 3 7份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作了初步评价

关键词: 杂交稻 种质资源 观察圃 初步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早熟高产辣椒新组合“赣丰5号”的选育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0

摘要:“赣丰 5号”是以早熟抗病辣椒自交系“B940 4”为母本 ,抗病长果辣椒“B92 71”为父本配制而育成的辣味型一代杂种。该杂种早熟 ,春季栽培时从定植至采收约 40~ 45d;产量高 ,前期产量和总产量比对照“湘研 1号”分别增产 5 .6 %~ 7.0 %和 33.6 %~ 38.0 % ,一般总产量达 2 2 5 0 0~ 6 0 0 0 0kg/hm2 ;抗性强 ,抗疫病、病毒病和炭疽病 ;品质优 ,单果重量 2 5~30g,维生素C的含量达 931mg/kg(FW)。现已在江西、四川、湖北、云南、广西、重庆等省市推广种植

关键词: 辣椒 “赣丰5号” 一代杂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晚籼迟熟组合博优赣28号

杂交水稻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博优赣 2 8号是用博A与本所自选恢复系 75 2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效中晚籼迟熟组合。大田生产单产 8.2 5t/hm2 左右 ,但生育期偏长。 1 999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博优赣28号 产量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杂交中晚稻“博优752”的选育与应用

江西农业学报 2000

摘要:将“博A”与自选的恢复系“75 2”配组 ,育成了杂交中晚稻新组合“博优 75 2”。该组合具有大穗、高结实率、高产、抗病、米质较优、理想株叶型、秧龄弹性大、适应性广等特点 ,不足之处是生育期偏长。 1 999年 6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博优赣2 8”。探讨了“博优 75 2”的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博优752”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乐平猪的杂交杂种优势效应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3

摘要:乐平猪与外来瘦肉型猪杂交试验,设有二元组合3个、三元组合6个、亲本对照组5个,试猪206窝,1993头,猪宰测定189头。日粮营养水平母猪料每公斤含有消化能1.9~2.8兆卡,粗蛋白质11%~14%;肥猪料分别为2.7~2.8兆卡和15%~16%;仔猪料亦为3兆卡和18%。经六年研究,已筛选出三个较优组合:大乐二元杂交组合,平均产仔11.08头,育成8.85头、窝重123.35公斤、日增重563.9克、料肉比3.35:1,胴体瘦肉率50.68%,肌肉粗蛋白19.04%;长大乐三元杂交组合依次为12.61头、9.72头、145.17公斤、548.2克、3.29:1,56.18%和19.84%;杜长乐三元杂交组合亦为12.73头、9.85头、131.09公斤、570克,3.41:1、60.06%和19.94%。这几个组合,已在赣东北地区推广应用,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杂交组合 杂种优势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杂交稻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3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肥水平与杂交水稻产量的关系,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养分吸收量,据此,提出了夺取杂交水稻高产的施肥技术。 杂交早稻亩产540公斤,需吸收氮10.9公斤、五氧化二磷4.9公斤、氧化钾15.9公斤、二氧化硅43.8公斤;杂交晚稻亩产560公斤,需吸收氮15.9公斤、五氧化二磷5公斤、氧化钾19公斤、二氧化硅63.8公斤.同一施肥水平,杂交晚稻比杂交早稻多吸收氮20%~27.5%,钾7%~24.1%,磷相似。杂交晚稻秧苗期、分蘖盛期吸钾量高于杂交早稻,齐穗后低于杂交早稻;杂交稻要获高产在氮磷水平中上稻田,施钾是第一位因素,杂交早稻应重视中后期施钾,杂交晚稻应重视苗期及早施钾肥;早晚杂交稻要获超500公斤产量其氮磷钾最佳拖肥量分别为12、4、10.7公斤/亩和12、4、12公斤/亩。

关键词: 杂交稻 吸养量 养分利用 施肥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药培养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

江西农业学报 1992

摘要:本文就杂交水稻花培育种的技术、程序和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花培技术、花粉植株遗传、纯合选优育种和“三系”、“两系”的提纯等,尤其阐述了我国花药培养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特色。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花药培养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二化螟防治指标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1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水稻生育期和相同二化螟虫量下,杂交稻损失大于常规稻,早稻损失大于晚稻。并用改进的二化螟防治指标计算方法算出杂交早、晚稻二化螟防治指标,经检验,比传统的计算方法算出的防治指标准确、简便、实用。

关键词: 杂交稻 二化螟 防治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稻二化螟自然种群生命表

江西农业学报 1991

摘要:以常规稻作对照,研究了杂交稻二化螟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二化螟存活率和种群趋势指数因世代不同而异。同一世代,杂交稻二化螟世代存活率和种群趋势指数高于常规稻二化螟。杂交稻二化螟主要死亡虫期是蚁螟孵出至侵入期,其次是3、4龄期,影响种群变动的关键虫期是蚁螟孵出至侵入期。

关键词: 杂交稻 二化螟 种群动态 生命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