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陶其骧 1 ; 罗奇祥 1 ; 范业成 1 ; 李祖章 1 ; 刘光荣 1 ; 徐招莲 1 ;
作者机构: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稻;吸养量;养分利用;施肥技术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1993 年 01 期
页码: 29-35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肥水平与杂交水稻产量的关系,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养分吸收量,据此,提出了夺取杂交水稻高产的施肥技术。 杂交早稻亩产540公斤,需吸收氮10.9公斤、五氧化二磷4.9公斤、氧化钾15.9公斤、二氧化硅43.8公斤;杂交晚稻亩产560公斤,需吸收氮15.9公斤、五氧化二磷5公斤、氧化钾19公斤、二氧化硅63.8公斤.同一施肥水平,杂交晚稻比杂交早稻多吸收氮20%~27.5%,钾7%~24.1%,磷相似。杂交晚稻秧苗期、分蘖盛期吸钾量高于杂交早稻,齐穗后低于杂交早稻;杂交稻要获高产在氮磷水平中上稻田,施钾是第一位因素,杂交早稻应重视中后期施钾,杂交晚稻应重视苗期及早施钾肥;早晚杂交稻要获超500公斤产量其氮磷钾最佳拖肥量分别为12、4、10.7公斤/亩和12、4、12公斤/亩。
- 相关文献
[1]施肥对观赏甘薯开花习性的影响. 邱才飞,彭春瑞,袁照年,邵彩虹. 2010
[2]杂交稻新品种赣优671的选育与应用. 陈若平,肖叶青,尤光熙,陈大洲,高代守,胡兰香,林建生,罗世友. 2019
[3]江西水稻空间育种进展及前景. 陈武,付江帆,吴天顺,黎毛毛,芦明. 2009
[4]杂交水稻二化螟防治指标研究. 秦厚国,胡水秀,方荣,谢有福,闵文,曹福根. 1991
[5]杂交稻二化螟自然种群生命表. 秦厚国,胡水秀,方荣,谢有福. 1991
[6]国际杂交稻观察圃优异资源的初步评价. 余丽琴,陈大洲,熊玉珍,毛祥青. 2001
[7]鄱阳湖生态区超级稻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Li Xing,李星,Ye Houzhuan,叶厚专,Li Yanda,李艳大,Shu Shifu,舒时富,Chen Licai,陈立才,Wang Kangjun. 2012
[8]红壤旱地芝麻高产轻简化施肥技术研究. 汪瑞清,肖运萍,魏林根,袁展汽,刘仁根. 2011
[9]双季稻高产高效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李祖章,袁福生,刘光荣,刘增兵,孙刚.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长期施用猪粪和化肥对稻田土壤Cu、Zn和Cd含量及有效性的影响
作者:张丽芳;夏文建;张文学;刘秀梅;李祖章;刘光荣
关键词:长期施肥;稻田;铜;锌;镉;有效性;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分析
-
基于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评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红壤稻田肥力的提升作用
作者:张文学;王少先;刘增兵;唐先干;熊丽;夏文建;王萍;袁福生;孙刚;李祖章;刘光荣
关键词:有机肥料;土壤肥力质量;肥力质量综合指数;稻田
-
紫云英还田与化肥减施对早稻影响的综合评价
作者:唐先干;徐昌旭;谢金水;袁福生;刘佳;刘光荣;李祖章
关键词:紫云英;早稻;米质;养分吸收利用;土壤养分;化肥
-
基于季节性降雨的双季稻生育后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稻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刘萍;邵彩虹;张红林;刘光荣
关键词:双季稻;季节性降雨;干湿交替灌溉;产量;品质
-
红壤性稻田紫云英与化肥减施对早稻品质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作者:唐先干;谢金水;徐昌旭;刘佳;袁福生;刘光荣;李祖章
关键词:紫云英;早稻;稻米品质;养分吸收;土壤养分
-
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夏文建;柳开楼;张丽芳;刘佳;叶会财;邓国强;李大明;李祖章;王萍;李瑶;杨成春;彭春瑞;陈金
关键词:长期施肥;化肥有机肥配施;红壤性水稻土;土壤养分;土壤胞外酶活性
-
"两稻三鸭"共育模式对再生稻、土壤养分及有害生物影响分析
作者:邵彩虹;李秋保;王国炜;谢建萍;谢芳腾;蒋龙;谢金水;刘光荣;彭春瑞
关键词:两稻三鸭;生态效应;土壤养分;有害生物;产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