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742条记录
昆虫授粉对芝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芝麻花期访花昆虫授粉效果,更好地利用昆虫为其授粉提高产量。本研究利用全封闭、半封闭、开放3个处理对芝麻花期访花昆虫数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蜜蜂是芝麻主要的传粉昆虫,占总访花昆虫数量的78.69%~88.78%。通过芝麻盛花期蜜蜂访花次数可看出,1d当中蜜蜂访花高峰主要集中在9∶00-10∶30和15∶00-16∶30两时段。昆虫授粉可显著增加半封闭区、开放区芝麻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与全封闭区(CK)相比分别提高了7.06%~17.58%、10.48%~16.83%、2.19%~5.13%、11.24%~20.86%、10.12%~20.85%。因此,在芝麻杂交制种和栽培生产过程中,人为增加传粉昆虫数量对提高制种效果和增加芝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芝麻 昆虫授粉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6—2017年江西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2016—2017年江西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状况和猪伪狂犬病免疫状况,应用ELISA方法对江西32个规模化猪场1 820份血清开展猪伪狂犬抗体血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猪场血清样品PRV gE样品总阳性率为37.4%,场阳性率为65.6%;公猪、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育肥猪及后备猪的血清样品野毒总阳性率分别为35.8%、44.2%、33.5%、29.2%、48.9%和32.7%;不同地区猪场PRV野毒感染情况不同,九江市野毒感染率最高(52.2%),其次依次为抚州、宜春、南昌、赣州、吉安、新余,上饶; 4个季度的PRV gE阳性率均在30%以上,其中第四季度PRV gE阳性率最高(43%); PRV gB抗体检测结果显示gB抗体阳性率与gE野毒阳性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也表明较高的gB抗体阳性率并不能说明猪群未受到伪狂犬野毒的感染,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压力很大,猪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形势严峻。

关键词: 猪伪狂犬 血清学调查 gE抗体 gB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笋基因组测序——拉开芦笋分子育种的序幕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联合美国乔治亚大学植物生物学系、华大基因、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等国际合作团队(美、中、荷、意、德、日、泰7个国家27个研究机构),历时7年研究,合作完成了世界上首个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采用二代测序(SBS)+三代测序(PacBio)+单分子光学图谱(BioNano)策略,对芦笋雄性双单倍体植株进行全基因组(1.3 Gb/1C)从头测序、组装、拼接优化,获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稻草栽培虎奶菇

食用菌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我国水稻主产区,稻草秸秆以焚烧和丢弃为主,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宝贵的可再生资源,为实现稻草的资源化利用、降低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生产成本,用稻草按不同比例代替常规培养料中的棉籽壳栽培虎奶菇。结果表明:随着稻草替代量增加,虎奶菇的出菇周期缩短,但产量有所降低。用30%稻草、20%棉籽壳、18%麸皮、15%玉米芯、15%木屑、1%蔗糖、1%轻质碳酸钙为培养料栽培虎奶菇,和常规培养料栽培相比,出菇周期缩短6d,产量无显著差异,每袋利润提高0.26元。

关键词: 菌丝长势 出菇周期 产量 利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陡坡地养分流失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原位监测了南方紫色土陡坡地(坡度=15°)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地表径流量、径流水氮磷浓度及养分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径流量及氮磷流失量最大的月份为5月,占全年流失量的40%以上;横坡垄作及横坡垄作+秸秆覆盖均能够降低不同作物生长季及休闲季径流水中的氮磷浓度的均值及最大值。烟草季,常规处理(CK)、横坡垄作(KF)和横坡垄作+秸秆覆盖(BMP)径流水中的总氮浓度分别为3.44、3.37和3.28 mg·L~(-1);甘薯季,CK、KF和BMP 3个处理径流水中总氮的浓度分别为2.79、2.61和2.63 mg·L~(-1);休闲季分别为3.01、2.78和2.64 mg·L~(-1)。KF和BMP优化处理后,全年的径流量从CK处理的5 553 m3·hm~(-2)分别降至5 347 m~3·hm~(-2)(KF)和2 905 m3·hm~(-2)(BMP),其中BMP处理与CK处理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CK处理相比,KF处理径流水中不同形态氮磷的流失量虽都有降低,但二者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BMP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径流水中总氮(T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总磷(TP)、可溶性总磷(TDP)的流失量(P<0.05)。此外,横坡垄作+秸秆覆盖还可以将起始产生径流的最小降雨量从CK处理的26.95 mm提高至67.15 mm。综上结果可以看出,单纯的横坡垄作对陡坡地的养分流失截留效果是有限的,而横坡垄作+秸秆覆盖处理则可以显著减少陡坡地的径流,进而对氮、磷养分的流失产生较好的截留效果。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陡坡地 地表径流 养分流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解不同牧草的瘤胃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降解不同牧草的瘤胃细菌群落多样性。选择苜蓿、燕麦草、羊草和稻草为试验材料,分别将其粉碎后称取3.0 g放入尼龙袋投入瘤胃中,降解24 h后全部取出,洗净后提取总DNA,根据Miseq高通量测序要求进行样品制备和上机分析。结果表明:1)属水平上,序列比对得到91个属,4种牧草上的优势菌属均为丁酸弧菌属、普雷沃氏菌属、纤维杆菌属和密螺旋体属。2)基于UniFrac的加权主坐标分析,其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2.89%和19.43%。3)苜蓿、燕麦草、羊草和稻草中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分别为5 778、6 984、5 220和6 018,4组牧草共享2 913个OTU,占细菌总OTU数目的32.38%。综合得出,4种不同牧草在相同降解时间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牧草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团聚体特性及不同组分钾素分配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祁阳红壤旱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选取CK(不施肥)、NP(氮磷肥配施)、N P K(氮磷钾肥配施)、N P K M(氮磷钾肥和猪粪配施)和N P K S(氮磷钾肥和秸秆半量还田)处理,于试验26年(2016年)玉米收获后采集不同施肥处理原状土壤(全土),分析土壤团聚体组分中全钾、非交换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土壤团聚体组分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及其与作物吸钾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在所有处理中,NPKM处理下>2 mm、1~2 mm和0.5~1 m m的团聚体组分比例最高,但0.0 5 3~0.2 5 m m和<0.0 5 3 m m的团聚体组分比例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而NPKS处理下>2 mm、1~2 mm和0.5~1 mm的团聚体组分比例则无显著增加。(2)与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各团聚体组分中非交换性钾和交换性含量分别增加24.37%~49.04%和82.02%~176.3%,且NPKM处理下较大的团聚体组分(>0.5 mm)中全钾、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对全土全钾、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的贡献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25%~31.97%、5.72%~43.16%和6.33%~41.98%),而在较小粒级团聚体组分(<0.25 mm)中则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14.37%~21.44%、17.04%~33.66%和34.40%~43.84%)。(3)NPKS处理各团聚体组分的非交换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以及各团聚体组分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均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4)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当>0.25 mm团聚体组分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增加1%时,作物吸钾量相应增加9.92~11.89 kg hm-2。长期化肥配施猪粪可显著改善红壤旱地的团聚体组分,进而提高团聚体组分钾对全土钾的贡献能力,促进作物对钾素的吸收。

关键词: 土壤钾 团聚体 红壤 长期试验 猪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乡野生稻低温发芽力QTL定位及超级稻耐冷改良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发芽力是限制直播稻种子成苗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低温发芽力遗传及分子机制对选育适宜直播的优良水稻新品种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东乡野生稻和超级稻沈农265通过多代回交和自交的方法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根据农艺性状和低温发芽力的综合表现,筛选了10份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且低温发芽力较强的株系,为超级稻沈农265低温发芽力的改良提供了基础材料。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共检测到4个标记与低温发芽力连锁,分别是2号染色体RM324和RM166、5号染色体RM534和9号染色体RM257。进一步通过连锁分析,鉴定出15个低温发芽力相关QTL,分别位于第1、2、4、5、6、7和11号染色体,这些QTL的LOD值介于2.57~5.00之间,QTL贡献率介于11.48%~17.72%之间。其中位于2号染色体的qGP-2-1和qGP-2-4与BSA法检测到的连锁标记RM324和RM166一致,这两个位点可用于低温发芽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超级稻沈农265 回交重组自交系 低温发芽力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冠层高光谱信息的水稻生长监测应用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光谱与成像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损探测和获取水稻养分生理信息的优势,是水稻生长监测和田间精细化管理以及指导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介绍高光谱技术常用的数据处理与变换方法、建模与模型验证方法,总结国内外近40年来光谱分析技术在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养分、叶绿素含量、植被指数、病虫害和水分等作物生长信息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剖析水稻光谱诊断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提高水稻精确管理水平和实现精准农业提供技术支撑。最后指出,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利用数码相机RGB(red,green,blue)和HSV(hue,saturation,value)等2种颜色模型以及在多因子交互作用条件下进行水稻参数分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光谱技术 水稻 生长信息 数码相机 多因子交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字花科蔬菜品种对根肿菌4号和9号小种的抗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江西省内根肿病菌的生理小种类群分布,分别在婺源县4号小种区域和南昌县9号小种区域设立田间病圃,于2016年9—12月对108个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包菜、萝卜、大白菜、小白菜)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并随机选取其中29个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十字花科不同种间蔬菜对根肿菌不同小种的抗性存在差异,种内品种对同一小种的抗性也存在差异;花椰菜、包菜和萝卜对9号小种均有抗性,上海黑叶五月慢、新奶白、京绿乌塌菜3个小白菜品种和京夏王、北京桔红心、京春娃2号等13个大白菜品种对9号小种有抗性;参试品种对4号小种的抗性不如对9号小种的,但仍筛选到紧花6、紧花16、松花2等10个花椰菜品种和满堂红萝卜品种可在4号小种区域种植。

关键词: 十字花科蔬菜 根肿菌 抗性鉴定 品种布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