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东乡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乡野生稻是分布于世界最北的普通野生稻,耐冷性较强,具有较高的育种利用价值。随着水稻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东乡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也得到初步的研究。综述近年来东乡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旨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始重[(87.10±5.33)kg]基本一致的健康"杜×大×长"三元杂交育肥猪1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5%、10%、15%桑叶粉饲粮,试验期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5%和10%的桑叶粉对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15%的桑叶粉显著降低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和显著提高料重比(P<0.05)。2)添加5%和10%桑叶粉对屠宰后45 min、24 h肌肉剪切力和p H影响不显著(P>0.05),可提高肌肉的大理石纹评分,但差异不显著(P>0.05);当桑叶粉添加15%时,平均背膘厚和肌肉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3)添加5%、10%、15%桑叶粉能显著提高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0.05),降低肌肉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有效提高肌肉的抗氧化能力。4)添加5%、10%、15%桑叶粉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脂肪酶活性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15%桑叶粉能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综合各项指标,饲粮中添加10%的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速度影响较小,但可有效提高肉品质。
饲粮阴阳离子差水平对小鼠血钙浓度及胃肠道组织钙结合蛋白-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在前期建立了动物胃肠道钙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检测体系与表达谱分析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确定饲粮阴阳离子差(DCAD)水平对动物血钙浓度和胃肠道组织钙结合蛋白-D9k(Ca BP-D9k)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揭示低DCAD水平防治动物低血钙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将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自配种前3 d起分别饲喂DCAD水平为+300(高DCAD水平组,HD组)、+150(对照组,CON组)、-50(低DCAD水平组,LD组)的饲粮。检测母鼠产前20 d(-20 d)、产前5 d(-5 d)、产后当天(0 d)、产后3 d(+3 d)血钙浓度和胃肠道组织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HD组相比,LD组显著提高了围产期内0 d、+3 d小鼠血钙浓度(P<0.05),显著上调了小肠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与结肠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这一效应在-5 d、0 d表现最为显著(P<0.05),并在+3 d提高了小鼠空肠与结肠的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统计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空肠与结肠3个位点的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DCAD水平、血钙浓度具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由此可见,降低DCAD水平可上调动物小肠及结肠肠段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同时伴随更高的血钙浓度。这可能是低DCAD水平有效维持动物围产期血钙稳恒,降低低血钙发生率的重要途径。
优质、高产甜玉米新品种赣科甜6号的选育
《种子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科甜6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T 14-6-6"为母本,"T 1-2-4"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2013—2014年参加江西省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株高195.1cm,穗位高60.2cm,株型为半紧凑型,穗型为筒型,穗长19.3cm,穗粗4.9cm,穗行数15.6,每行粒数34.3粒,鲜出籽率73.6%,鲜百粒重37.3g,单穗净重为255.1g,籽粒淡黄色,平均鲜穗单产为11 283.4kg/hm2,品质得分87.9分,优于对照粤甜16号(85分),居参试品种第1位。2015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赣审玉2015001"。
新型夹竹桃天蛾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病毒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开发新型的夹竹桃天蛾的生物杀虫剂,本文从自然死亡的夹竹桃天蛾幼虫分离到病原微生物。通过电镜观察、FLAC(Full Length Amplification of cDNAs)技术以及病原体的基因组S2和S10片段的同源性分析,初步确认该病原体是一种质型多角体病毒(Daphnis nerii Cypovirus,DnCPV))。该病毒基因组电泳分析显示病毒基因组由10条dsRNA组成,大小在89 2bp和(约)4 160bp之间,其条带大小与现有的22类型均不相同。采用FLAC技术克隆了一种该CPV的基因组cDNA,并完成了基因组S2片段和S10片段序列测定工作。测序结果显示,DnCPV基因组S2片段编码RNA聚合酶,S10片段编码多角体蛋白。两者末端保守序列相同,正链5’端和3’端分别存在末端保守序列5’AGUCAAA·AGC3’。基于RNA聚合酶和多角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质型多角体病毒与19型和5型质型多角体病毒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是电泳型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推测该病毒是一种多角体病毒新类型,暂命名为夹竹桃质型多角体病毒南昌株(DnCPV-NC)。
羊草茎在奶牛瘤胃中降解特性及其对食糜纤维分解菌数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羊草茎降解特性和紧密吸附于茎的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的动态变化。选用羊草茎为试验材料,将其纵切6份后装入尼龙袋投入瘤胃中,分别在6,12,24,48和72h取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取粉碎后羊草茎进行尼龙袋试验,分别在0.5,2,6、12,24,48和72h取出,测定不同时间点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降解率和吸附在茎中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薄壁组织和韧皮部可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维管束会伴随薄壁组织的降解而发生脱落。羊草茎和食糜不同时间点纤维分解菌数量均为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茎中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黄色瘤胃球菌数量在24h达峰值,分别为10~9和10~5 copy/g羊草茎,白色瘤胃球菌在12h达峰值,为10~8 copy/g羊草茎。瘤胃食糜中3种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在24h内基本处在一个恒定的水平,而羊草茎NDF降解率在72h内逐渐提高,羊草NDF降解率与瘤胃食糜中3种纤维分解菌数量不同步,这可能与纤维分解菌分泌的酶活力存在滞后有关。
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红壤旱地花生生长及氮素累积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南方红壤旱地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生长和氮素累积的影响,以花生品种粤油256为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9个处理:不施氮肥(N0)、50%施氮量(N_(50%))、75%施氮量(N75%)、100%施氮量(N_(100%),当地习惯施氮量135 kg·hm~(-2))、125%施氮量(N_(125%))、150%施氮量(N_(150%))、5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50%)+RI)、75%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75%)+RI)、10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100%)+RI),研究花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提升水平、氮素累积特征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红壤旱地上适量施氮会促进花生生长,过量施氮会产生不利影响。单施氮肥时的增产幅度在9.8%~13.5%之间,以N75%的产量最高,为4 651.0 kg·hm~(-2)。合理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的生长发育促进明显,所有处理中以N75%+RI的产量最高,达到5 169.1 kg·hm~(-2),但施氮不足(N_(50%))时接种根瘤菌的效果微弱。所有处理的花生氮素累积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适量施氮(≤N75%)可以提高花生氮素累积的最大速率vmax,使之出现时间tmax略有提前,但氮素快速累积的持续时间Δt较短;过量施氮(>N100%)会使Δt过长,v_(max)降低、t_(max)推迟;而适量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处理的v_(max)较高,tmax出现时间及Δt时长适中。所有处理中以N75%+RI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最高,其氮肥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也较高,因此,本试验条件下以施氮101.25 kg·hm~(-2)(N75%)配合接种根瘤菌的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南方红壤区花生的高产高效种植、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花生 施氮量 根瘤菌 生长 氮素累积 Logistic
花期渍水逆境下氮素对油菜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温室盆栽试验条件下,设置渍水和对照2个水分处理,每个水分处理下设置3个施氮水平(0.05、0.2、0.3 g N·kg~(-1)土),研究了花后渍水逆境下氮素营养对两个氮高效基因型‘Monty’、‘湘油15’和两个氮低效基因型‘R210’、‘Bin270’油菜产量、产量性能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后渍水处理显著降低了油菜的单株角果数、千粒重、每角粒数和籽粒产量.在适宜水分条件下,增施氮肥显著增加了油菜籽粒产量,而在渍水逆境处理下,增施氮肥对油菜籽粒产量的形成贡献不大.氮高效基因型较氮低效基因型对花后渍水逆境下的籽粒灌浆充实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同一水分处理下,花后渍水明显降低了油菜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收获指数,渍水显著影响了不同基因型油菜的氮素吸收利用能力,而氮高效基因型在渍水逆境下较氮低效基因型更有利于将氮素转运、再分配到角果中,提高籽粒生产效率.油菜产量性能参数存在显著的水氮互作效应,水分、氮肥及水氮互作对油菜籽粒产量和产量性能参数的影响因基因型的不同而异.
土壤改良剂对鄱阳湖区潜育性稻田的改良作用研究
《土壤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潜育化水稻土存在渍、冷、烂、闭(气)、毒及缺素等障碍因素,土壤改良剂是其改良的有效办法之一。本文研究了有机与无机材料相结合对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的改良效果,旨在为湖区此类土壤改良提供技术参考。田间定位试验设有机、无机改良剂10个互作处理,分别为(1)对照,T1;(2)牛粪+粉煤灰,T2;(3)牛粪+石灰,T3;(4)枯饼+粉煤灰,T4;(5)枯饼+石灰,T5;(6)牛粪+粉煤灰+石灰,T6;(7)枯饼+粉煤灰+石灰,T7;(8)牛粪+枯饼+粉煤灰,T8;(9)牛粪+枯饼+石灰,T9;(10)牛粪+枯饼+粉煤灰+石灰,T10,研究了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氧化还原电位、还原物质总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并结合水稻产量分析了有机无机改良剂相结合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在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方面,T5处理最明显,在抽穗期比T1显著提升了69.2%(P<0.05)。在消减土壤还原性物质方面,各施用改良剂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还原性物质,其中T5、T8、T10三个施用石灰的处理效果最为显著,比T1分别降低了84.5%、79.3%和72.2%(P<0.05)。施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水溶性碳无显著影响,但对土壤速效磷、速效钾、pH值、电导率和水溶性氮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在提高水稻SPAD值方面,所有施枯饼的处理T4、T5,T7~T10均能显著提高水稻SPAD值,在抽穗期比T1提高了13.5~28.6%(P<0.05)。3年平均产量表明,T10能显著提高潜育性稻田产量,比T1显著提高10.3%(P<0.05)。因此,枯饼与石灰配合是降低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提升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的最有效措施;牛粪、枯饼、粉煤灰、石灰相配合则是综合提升水稻产量的最有效措施。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潜育化稻田 水稻产量 氧化还原电位 还原物质总量 土壤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