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模糊匹配)
294条记录
氮素胁迫对水稻根系影响的转录组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养分胁迫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相对于地上部分,根系往往较早感知环境胁迫。为了研究水稻根系对养分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通过Illumina Hiseq2000平台测序,对氮素胁迫下水稻根系转录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素胁迫诱导根系出现了2 270个差异转录基因,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 176个,下调表达的有1 094个。采用GO功能分类和Pathway功能注释,可将注释的基因划分为48个功能类别118条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脂肪酸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酸代谢、淀粉蔗糖代谢等生物学过程。部分根系关键基因表达变化表明,氮素胁迫诱导大量新生蛋白质合成,形成各种酶类,促进新RNA合成,从而形成了更多的新生蛋白质。氮素胁迫诱导根系IAA积累更多来自极性运输,参与植物细胞伸长发育的EGase基因及木质素特异合成途径的关键酶(CCR)表达量发生上调,这些转录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是根系受养分胁迫刺激而发生了伸长生长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 水稻 根系 氮素胁迫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施药器械对水稻基部病虫害的防效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18

摘要:在江西新干县晚稻田开展了利用4种不同施药器械防治水稻基部病虫害(二化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担架式喷雾器、自走式喷杆喷雾器、植保无人机、电动喷雾器对二化螟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8.52%、95.21%、75.92%与84.16%,对稻飞虱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1.83%、93.48%、85.96%与82.69%,对水稻纹枯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8.19%、90.87%、82.23%与85.64%;采用以上4种施药器械防治后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3.96、1∶4.24、1∶3.49和1∶3.59。说明无论是从防治效果还是从经济效益来看,自走式喷杆喷雾器都是最佳的选择。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稻飞虱 纹枯病 施药器械 防效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富硒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初报

热带农业科学 2018

摘要:提高稻米中的硒含量、增加人们膳食中的硒摄入量是我国居民的一条重要补硒途径。为发掘高富硒水稻(Oryza sativa L.)种质资源,他们收集了80个水稻品种,在江西省丰城市天然富硒土壤进行种植,对其糙米硒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稻糙米硒含量范围为0.024 9~0.142 6 mg/kg,基因型差异明显,其中‘IR19735’、‘黑帅’、‘乌严粳’、‘黑占96’、‘豫南黑籼糯’等的糙米硒含量较高,可作为高富硒水稻种质资源应用于富硒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粳稻糙米硒含量高于籼稻,但差异不显著,而有色稻米硒含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稻米,因而食用富硒有色稻米可能更有利于补硒。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亚硒酸盐转运子OsNIP2;1及其家族成员的蛋白结构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OsNIP2; 1是水稻亚硒酸盐转运子,是类NOD26内在蛋白家族的成员。本研究从Gen Bank数据库检索获得水稻、玉米和拟南芥的NIP家族成员氨基酸序列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OsNIP2; 1及其家族成员的蛋白理化性质、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对3种植物NIP家族成员的同源和进化关系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OsNIP2; 1是定位于细胞质膜中的疏水性跨膜蛋白,包含6个跨膜结构域,其二级结构由38. 26%的α螺旋、21.48%的延伸带、10.40%的β转角和29.87%的随机卷曲等构成; OsNIP家族的其他成员都与OsNIP2; 1具有类似的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 3种植物NIP家族成员的同源性很高,其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都显示出进化过程的高度保守性。

关键词: 水稻 亚硒酸盐 OsNIP2;1 蛋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穗部性状QTL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不同遗传世代QTL定位结果的差异,鉴定新的稳定表达的主效QTL,为水稻高产和穗型性状育种提供参考信息。以沈农0530-9和北陆129杂交衍生的F2群体和F2∶3家系为试验材料,对穗部性状和籽粒大小性状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分析。共检测到47个穗粒性状相关的QTL,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F2和F2:3群体分别均检测到30个QTL,2个群体检测到的QTL的LOD值、贡献率和效应值存在明显差异,仅有13个QTL能在2个群体中稳定表达;QTL存在明显的遗传重叠现象,成簇分布在第1、2、3、6和9号染色体上,5个区段包含23个相关QTL,占QTL总数的55.32%,其它QTL在染色体上相互独立。不同遗传世代QTL定位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位于第2和9号染色体上位点是调控穗粒性状的稳定表达的多效性热点区域,其中位于第2染色体上QTLq PL2、q PW2和q ST2是3个新的稳定表达的QTL,值得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水稻 F2和F2:3群体 穗部性状 籽粒大小 QTL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的QTL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主要色素,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和动态变化直接影响水稻穗部籽粒产量的形成。以典型直立穗粳稻品系沈农0530-9和大穗型高产籼稻北陆129杂交衍生的F2和F2∶3群体为试材,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分析。与直立穗粳稻沈农0530-9相比,高产籼稻北陆129不同生育时期均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且生育中后期叶绿素降解较为缓慢;不同生育时期亲本和遗传群体的叶绿素含量存在明显动态变化特征,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关系最密切。共检测到26和25个控制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相关的QTL,分布在1~11号染色体上;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相关QTL位点具有明显的遗传重叠和相对独立遗传特性,分布于第1、2、3、6和7号染色体上的QTL簇在控制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方面具有明显的遗传重叠效应,5个染色体区域包含22个相关的位点,占QTL总数44.0%,其他QTL位点遗传相对独立,其中位于第3染色体R3M10~RM6676区域和第6染色体RM587~RM19660区域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效性,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和穗粒性状的遗传重叠效应较为明显;第2染色体RM1347~RM6247区域的qCJ2a、qCH2a、qCM2、qCD2、qTGW2、qGN2、qPW2和qSSR2是一个新的影响叶绿素含量和穗粒性状的多效性主效QTL,暂将其命名为qCHY2,该区域来自沈农0530-9的增效等位基因对生育中后期叶绿素含量具有明显的降低效应,具有明显降低穗粒数和籽粒充实性状的效应。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了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间存在相互独立与相互依赖两种遗传关系,也为相关主效QTL簇的精细定位和功能解析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水稻 叶绿素含量 穗部性状 QTL定位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的遗传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产量性状是各个产量相关数量性状的复杂综合体,包括单株穗数、单穗粒数、粒质量,甚至抽穗期、株高等,这些数量性状之间对产量的贡献存在着互作的关系。21世纪初,水稻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完成之前或初期,水稻产量性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效应及互作关系的研究上。之后,随着籼粳水稻全基因组序列的相继公布、高通量重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对功能基因单倍型的等位基因型分析日趋成熟,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及其等位基因的研究也日趋白热化。简单介绍了近年来已克隆的一些产量相关QTL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情况,为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改良水稻单产起到一个借鉴作用。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等位基因 数量性状位点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模式对稻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超级稻组合88S/1128和常规优质稻品种湘晚籼17号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旱作覆膜、水作覆膜、旱作不覆膜、常规栽培等)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一致表现为旱作覆膜栽培的糙米率、精米率最高,水作覆膜栽培的整精米率最高;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粒长和长宽比无显著差异,但覆膜栽培的垩白粒率、垩白大小更高。88S/1128旱作覆膜与常规栽培相比,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变小、糊化温度升高;而湘晚籼17号旱作覆膜与常规栽培相比,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变大、糊化温度降低。2个品种蛋白质含量表现一致,均为旱作不覆膜>常规栽培>旱作覆膜>水作覆膜。稻米品质性状变异度最大的为外观品质,其次为蒸煮食味品质,碾米品质变异度相对较小。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模式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不同轮作系统作物产量、效益和氮素吸收及前后作土壤养分动态比较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7

摘要: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油菜主产县(市)开展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稻田不同轮作系统对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季休闲后种植水稻相比,冬季种植油菜后早、中、晚稻的平均单株有效穗数分别提高了7.54%、2.63%和0.47%,平均单株实粒数分别提高了12.73%、5.82%和0.03%,平均产量分别提高了10.03%、8.75%和4.59%;在6种轮作系统中,以油菜-早稻-晚稻轮作系统的经济效益最高;冬季种植油菜可以提高早稻和中稻的氮、磷、钾素的总积累量和吸收利用率;冬季种植油菜还可以提高稻田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稻田土壤的pH值。

关键词: 轮作系统 油菜 水稻 产量 氮素吸收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淡绿叶基因PGL11的鉴定与精细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叶片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片颜色的变化与水稻的生长发育直接相关。发掘水稻叶色突变体,是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遗传基础。【方法】利用EMS诱变日本晴获得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淡绿叶突变体,暂命名为pgl11(pale green leaf 11)。在不同生育期测定野生型与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在苗期,取野生型与突变体叶片进行叶绿体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在分蘖期,测定野生型与突变体的光合参数并观察气孔结构。在成熟期,测定野生型和pgl11的主要农艺性状。以pgl11为母本,南京6号为父本构建相应的F2群体,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定位。【结果】从苗期开始,突变体pgl11的每一片新叶均表现为淡绿色,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绿体发育异常。随着叶片的生长,叶色由淡绿逐渐转绿,至抽穗期时叶绿素含量亦无明显差异。pgl11还表现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明显下降,胞间CO_2浓度上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pgl11的气孔发育异常。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如株高、剑叶宽、二次枝梗数、每穗粒数、粒长、粒宽、千粒重以及结实率等均显著降低。对叶绿素合成、光合作用以及质体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测定表明,突变体pgl11中参与叶绿体转录和翻译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将该基因定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C6和C8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10 kb。【结论】该定位区间内未见有叶色相关基因报道,推测PGL11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水稻叶色基因。

关键词: 水稻 淡绿叶 叶绿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