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西省农业机械专利分析及策略
《农业工程 》 2019
摘要:利用中国专利数据库对江西省农机专利进行了统计分析,涉及了农机专利的主要类型、国内外专利对比及申请人属性等。对1985—2016年的全部专利、主要专利类型及技术进行了客观描述和分析,并对江西省农机专利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从专利策略角度提出了有关对策。


红壤旱地花生//大豆不同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江西红壤旱地大豆和花生合理的间作种植模式,为提高作物种植效益及缓解南方红壤旱地作物连作障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花生单作(CK1)、大豆单作(CK2)为对照,设2行花生//2行大豆(J1)、4行花生//2行大豆(J2)、8行花生//2行大豆(J3)3种间作种植模式,结合田间观测与室内分析,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与花生单作相比,花生//大豆间作处理对花生生长的影响不明显,花生主要农艺性状指标、间作总面积产量、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大豆在间作模式中则处于优势地位,与其单作相比,花生//大豆间作处理可提高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并显著提高间作总面积产量和大豆单位面积产量(P<0.05)。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情况,花生//大豆间作处理中以J1处理的经济效益最佳,纯收益达4223.07元/ha,产投比为1.31。【结论】花生//大豆间作种植模式下作物的总产量及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作大豆,而与单作花生无明显差异,其中,以2行花生//2行大豆的间作模式经济效益最佳,可在江西红壤旱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 红壤旱地 花生 大豆 间作模式 产量 经济效益 江西省


农村耕地劳动力承载量适度性与转移潜力分析——基于江西省及其11地级市的数据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CSSCI
摘要:从收入和要素替代视角构建了耕地劳动力承载量适度性模型,基于江西省及其11地级市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在测算耕地劳动力承载量的上限和下限的理论阈值的基础上,按照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收入、农民工务工收入和城镇职工收入三个标准测算了区域耕地劳动力承载量的保障规模和稳定规模。进而,与农业耕地实际承载劳动力数量进行对比,检验分析农业耕地劳动力承载量适度性与转移潜力。结果表明:当前江西省农业收入水平较低,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机械利用效率不高,农业耕地实际承载的劳动力数量远高于耕地劳动力承载量保障规模和稳定规模,意味着耕地农业劳动力存在大量富余。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高,以及户籍制度完善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耕地劳动力具有较大的转移潜力。


江西省稻瘟病生理小种致病力测定及1组水稻优质新种质的稻瘟病抗性表现及应用评估
《江西农业学报 》 2018
摘要:对江西省主要稻瘟病生理小种的致病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对收集的26份水稻种质进行了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江西省稻瘟病生理小种分为ZA、ZB、ZC、ZD、ZF、ZG共6群25个生理小种类型,稻瘟病菌群体以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主;7个水稻抗瘟基因Pi-k(C)、Pi-k、Pi-9(t)、Pi-z~5、Pi-1(1)、Pi-kp(C)和Pi-kp具有较高的抗性频率,均超过60%;26个种质对叶瘟都具有较好的抗性,但是对穗颈瘟都表现为感病,只有5个品种表现为中感;在13个产量较高且稻米外观品质较好的品种中,只有繁1405及繁1409的米质达到国家标准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