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胡志华 1 ; 李大明 1 ; 柳开楼 1 ; 余喜初 1 ; 徐小林 1 ; 叶会财 1 ; 胡惠文 1 ;
作者机构: 1.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烯效唑;喷施方式;基质育秧;秧苗素质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1006-8082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88-90
摘要: 为探究合理的秧苗调控方式,以华优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烯效唑喷施浓度(C_0,0 mL/L,喷施等量清水;C_1,25 mL/L;C_2,50 mL/L;C_3,100 mL/L)和喷施时期(T_0,播种时;T_1,5 d秧龄;T_2,10 d秧龄),研究了不同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长度、根系数量、根系活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显著降低了秧苗株高,喷施浓度越高,控苗效果越佳,喷施时间推迟控苗效果减弱;烯效唑浓度过高会降低秧苗叶绿素含量;喷施烯效唑可显著增加秧苗根长和数量,并增强秧苗根系活力,但浓度过高则抑制根系的生长。综合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根长、根数及根系活力等指标,播种后5 d喷施50 mL/L稀效唑(T_1C_2)对秧苗素质提升效果最佳。
- 相关文献
[1]多效唑喷施浓度和时间对双季晚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陈丹丹,徐小林,李大明,余喜初,胡惠文,叶会财,胡志华. 2020
[2]烯效唑叶面喷施对秋芝麻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周红英,皮晓玲,熊书敏,孙建,乐美旺,饶月亮,颜廷献,颜小文. 2018
[3]硅肥对早稻群体生产力和镉吸收的影响. 余跑兰,肖小军,陈燕,李亚贞,杨林,雷媛媛,柳开楼. 2015
[4]接种菌剂腐熟稻草育秧基质提高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 吕伟生,黄国强,邵正英,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魏赛金. 2017
[5]不同育秧基质对双季早晚稻机插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林洪鑫,曹开蔚,熊多根,程飞虎,彭春瑞,黄大山,陈忠平. 2013
[6]育秧方式及多效唑对机插双季晚稻的影响. 张结刚,王晓萍,张美良,邱在辉,熊春晖,潘晓华,何虎,黄嘉佳. 2017
[7]水稻育秧专用肥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彭春瑞,涂田华,周国华,邱才飞,陈先茂. 2003
[8]秧田施送嫁肥对双季超级稻分蘖期的节氮效应. 林洪鑫,曾文高,杨震,陈菊兰,陈金,陈先茂,彭春瑞. 2016
[9]双季稻机插育秧床土选择试验. 张结刚,张美良,王璠,潘晓华. 2016
[10]双季晚稻机插育秧床土培肥效应研究. 张结刚,张美良,熊春晖,潘晓华,黄嘉佳,严志雁,何虎,吴斯骏. 2018
[11]机插双季稻育秧适宜播种量研究. 张结刚,王晓萍,张美良,潘晓华,吴斯骏,严志雁,张灿权,嵇素霞. 2018
[12]利用籼粳交RILs群体定位水稻秧苗素质性状QTL. 刘丹,刘进,冯章丽,王嘉宇,隋常玲,邓力喜,冯博,杨林林,娄惠婕. 202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江西早籼-晚粳模式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作者:李大明;胡志华;胡丹丹;徐小林;宋惠洁;柳开楼;吴艳;吴成彧;余喜初
关键词:养分专家推荐施肥;早籼晚粳;早籼晚籼;养分吸收
-
不同磷肥用量下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
作者:宋惠洁;吴艳;胡丹丹;胡志华;柳开楼;徐小林;张九兰
关键词:不同磷肥用量;早稻;田面水磷素浓度变化;田面水磷素含量变化;产量
-
亚热带水田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对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
作者:徐海静;柳开楼;郭长城;娄翼来;王义东
关键词:亚热带水田;秸秆还田;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固碳效率
-
等碳量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红壤团聚体组分分布及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
作者:吴艳;宋惠洁;胡丹丹;徐小林;胡志华;冀建华;黄尚书;黄建清;柳开楼
关键词:有机物料种类;土壤肥力水平;团聚体组分;C/N比
-
有机肥通过改善红壤团聚体结构促进鲜食大豆高产
作者:张景云;柳开楼;王志美;王发洪;何小林;朱莉英;徐小林;黄庆海
关键词:鲜食大豆;红壤;团聚体;有机肥
-
不同县域水稻产量变化的关键土壤肥力因素分析
作者:张楚;黄晶;申哲;李继文;韩天富;艾栋;颜俊;孙耿;陈金;柳开楼;张会民
关键词: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典型县域;可持续产量指数
-
长期施钾红壤中铁铝氧化物调控有机无机复合体钾素分布
作者:颜俊;韩天富;柳开楼;申哲;李继文;艾栋;张楚;李冬初;张会民
关键词:长期施肥;速效钾;铁铝氧化物;有机无机复合体;红壤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