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宋惠洁 1 ; 胡丹丹 1 ; 邬磊 1 ; 都江雪 1 ; 胡志华 1 ; 张文菊 1 ; 李大明 1 ; 余红英 1 ; 柳开楼 1 ;
作者机构: 1.江西省红壤及种质资源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酸化土改良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九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红壤;双季玉米;长期施肥;有机无机肥配施;氮肥偏生产力;碱解氮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2 年 28 卷 011 期
页码: 2030-20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充足的氮素供应是玉米高产的保证,研究红壤上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盈余对长期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特征,旨在为红壤地区玉米持续高产和土壤氮素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江西进贤双季玉米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CK)、常量化肥(NPK)、两倍量化肥(DNPK)、有机肥(OM)与常量化肥+有机肥(NPKM)5个处理,以10年为一个试验阶段,分析了 35年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0-20 cm 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以及氮素表观盈余量等的阶段性变化规律.[结果]施肥处理(NPKM、DNPK、OM和NPK)玉米35年平均产量较不施肥对照(CK)分别显著提高了 3.36~9.07、3.31~5.64、2.46~6.72和1.91~3.70倍,氮素吸收量分别显著提高了 5.20~11.93、4.33~7.02、3.66~5.90和1.80~3.64倍.在试验0~10年,各施氮处理间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氮素吸收量NPKM、DNPK和OM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NPK处理.在试验11~20年,NPKM和DNPK处理产量与氮素吸收量显著高于NPK和OM处理;在试验21~35年,NPKM处理的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PK和DNPK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在0~20年期间升高,在21~35年间下降,而NPKM和OM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逐渐升高,至试验31~35年时,显著高于NPK和DNPK处理.各施氮处理土壤氮素均处于盈余状态,前30年均以NPKM处理氮素盈余量最高,较DNPK与NPK处理分别显著提升了 13.63%~37.48%、133.95%~208.24%,而在试验31~35年,DNPK处理氮素盈余量与NPKM处理无显著差异.0-20 cm 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与氮素盈余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氮素盈余量每增加10kg/hm2,0~10、11~20、21~30、31~35年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1.00、1.20、1.60、2.80 mg/kg.[结论]在试验前20年,单施化肥玉米氮素吸收量和肥料的偏生产力呈增加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而有机无机肥配施或者单施有机肥可持续提高氮肥利用率,促进玉米增产.氮素盈余量的增加与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随施肥年限的延长,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含量提升效果增强.
- 相关文献
[1]双季玉米种植下长期施肥改变红壤氮磷活化能力. 柳开楼,胡志华,叶会财,李大明,黄庆海,余喜初,徐小林,胡惠文,周利军,王赛莲. 2016
[2]长期施钾对双季玉米钾素吸收利用和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柳开楼,黄晶,叶会财,韩苗,韩天富,宋惠洁,胡志华,胡丹丹,李大明,余喜初,黄庆海,李文军,陈国钧. 2020
[3]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解钾菌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柳开楼,黄晶,韩天富,黄庆海,余喜初,李大明,胡惠文,叶会财,胡志华,张会民. 2020
[4]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有机碳、氮和磷的影响. 夏文建,王萍,刘秀梅,余喜初,冀建华,李大明,刘光荣,李祖章,刘增兵,张丽芳,杨成春,李瑶. 2017
[5]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和有机质结构的影响. 蓝贤瑾,刘益仁,侯红乾,吕真真,冀建华,冯兆滨,刘秀梅. 2021
[6]长期施肥红壤钾素在有机无机复合体中的分布. 岳龙凯,蔡泽江,徐明岗,王伯仁,黄庆海,李冬初,柳开楼,李建军,张会民. 2015
[7]长期施肥红壤及其有机无机复合体非交换性钾释放动力学. 岳龙凯,王伯仁,黄庆海,柳开楼,蔡泽江,李冬初,黄晶,张会民. 2015
[8]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磷素特征和流失风险研究. 夏文建,冀建华,刘佳,李祖章,余喜初,王萍,李大明,刘秀梅,王少先,李瑶. 2018
[9]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刘益仁,郁洁,李想,徐阳春,沈其荣. 2012
[10]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麦-稻轮作系统中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机制. 刘益仁,李想,郁洁,沈其荣,徐阳春. 2012
[11]长期施肥处理对双季晚稻叶绿素荧光特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侯红乾,林洪鑫,刘秀梅,冀建华,刘益仁,蓝贤瑾,吕真真,周卫军. 2020
[12]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侯红乾,冀建华,刘秀梅,吕真真,蓝贤瑾,刘益仁. 2020
[13]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侯红乾,刘秀梅,刘光荣,李祖章,刘益仁,黄永兰,冀建华,邵彩虹,王福全. 2011
[14]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穗不同部位粒重与结实率的影响. 唐先干,刘光荣,徐昌旭,袁福生,秦文婧,王萍,李祖章,倪康,侯红乾. 2015
[15]南方丘陵稻田土碱解氮高光谱特征及反演模型研究. 郭熙,叶英聪,谢碧裕,匡丽花,谢文. 2015
[16]红壤旱地长期施肥下土壤基础地力的变化特征. Huang Qinghai,黄庆海,柳开楼,Liu Kailou. 2012
[17]江西红壤丘陵开发治理与资源利用. 谢为民. 2004
[18]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XIA Wenjian,夏文建,柳开楼,LIU Kailou,ZHANG Lifang,张丽芳. 2019
[19]二次套袋对红壤丘陵地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周超华,徐雷,黄冬华,谢杰,陈霞. 2015
[20]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红壤旱地种养结合优化模式的研究. 屠人凤,樊剑波,何园球.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江西早籼-晚粳模式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作者:李大明;胡志华;胡丹丹;徐小林;宋惠洁;柳开楼;吴艳;吴成彧;余喜初
关键词:养分专家推荐施肥;早籼晚粳;早籼晚籼;养分吸收
-
不同磷肥用量下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
作者:宋惠洁;吴艳;胡丹丹;胡志华;柳开楼;徐小林;张九兰
关键词:不同磷肥用量;早稻;田面水磷素浓度变化;田面水磷素含量变化;产量
-
亚热带水田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对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
作者:徐海静;柳开楼;郭长城;娄翼来;王义东
关键词:亚热带水田;秸秆还田;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固碳效率
-
等碳量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红壤团聚体组分分布及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
作者:吴艳;宋惠洁;胡丹丹;徐小林;胡志华;冀建华;黄尚书;黄建清;柳开楼
关键词:有机物料种类;土壤肥力水平;团聚体组分;C/N比
-
有机肥通过改善红壤团聚体结构促进鲜食大豆高产
作者:张景云;柳开楼;王志美;王发洪;何小林;朱莉英;徐小林;黄庆海
关键词:鲜食大豆;红壤;团聚体;有机肥
-
不同县域水稻产量变化的关键土壤肥力因素分析
作者:张楚;黄晶;申哲;李继文;韩天富;艾栋;颜俊;孙耿;陈金;柳开楼;张会民
关键词: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典型县域;可持续产量指数
-
长期施钾红壤中铁铝氧化物调控有机无机复合体钾素分布
作者:颜俊;韩天富;柳开楼;申哲;李继文;艾栋;张楚;李冬初;张会民
关键词:长期施肥;速效钾;铁铝氧化物;有机无机复合体;红壤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