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3个地方鸭品种(系)的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测定与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300日龄的北京鸭Z9系、靖西大麻鸭和吉安红毛鸭3个地方鸭品种(系)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的品种和性别差异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挖掘这3个地方鸭品种(系)的种质特性。【方法】将同一天出雏的北京鸭Z9系、靖西大麻鸭和吉安红毛鸭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至300日龄后,各选择60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宰前进行个体的体尺测量,宰后进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北京鸭Z9系的龙骨长和胫围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靖西大麻鸭的体斜长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吉安红毛鸭无优势体尺性状;3个品种(系)的公鸭体尺性状优于母鸭;除体斜长和半潜水长外,北京鸭Z9系母鸭的体尺性状整体优于其他2个品种;北京鸭Z9系和靖西大麻鸭公鸭体尺性状整体优于吉安红毛公鸭。北京鸭Z9系的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胸肌质量、腿肌质量、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吉安红毛鸭的活体质量、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胸肌质量、腿肌质量和胸肌率均极显著低于其他2个品种,靖西大麻鸭的屠宰性能处于3个品种(系)的中间水平;除屠宰率外,北京鸭Z9系和靖西大麻鸭公鸭的屠宰性能整体优于母鸭,且北京鸭Z9系母鸭的屠宰性能优于其他2个品种;吉安红毛鸭公鸭的屠宰性能指标整体最低。3个品种(系)的活体质量与大部分体尺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北京鸭Z9系的胫长和胫围,靖西大麻鸭的体斜长、龙骨长和半潜水长以及吉安红毛鸭的龙骨长、胫长和胫围与各自的屠宰性状有不同程度正相关;3个品种(系)的屠宰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300日龄北京鸭Z9系的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在3个品种(系)中均最佳,靖西大麻鸭处于中间水平,吉安红毛鸭体型最小,产肉量最少;3个品种(系)公鸭的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整体上均优于母鸭;3个品种(系)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可以使用体尺性状来预估屠宰性能,加快品种的选育。
关键词: 北京鸭Z9系 靖西大麻鸭 吉安红毛鸭 体尺性状 屠宰性能
DIRAS3诱导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自噬及对容受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探究DIRAS3对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并分析其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揭示DIRAS3在猪胚胎附植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DIRAS3基因慢病毒载体感染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自噬标志基因LC3-Ⅱ和P62、自噬调节因子mTOR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COX2、HOXA10、LIF和MSX1的表达水平,并利用CCK-8与流式细胞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DIRAS3可上调LC3-Ⅱ的表达,下调P62的表达,诱导自噬的发生。同时,转染慢病毒干扰载体至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现,DIRAS3表达的抑制,可明显促进细胞中mTOR表达,并诱导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率,且可极显著提高COX2、HOXA10和LIF的表达水平,降低MSX1的表达水平,而此过程中添加雷帕霉素(mTOR抑制剂)处理阻断mTOR通路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自噬水平无明显变化,且DIRAS3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和容受性相关基因表达的能力受到抑制。【结论】DIRAS3可能通过参与调控mTOR介导的细胞自噬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进而在猪胚胎附植中发挥重要功能。
关键词: 猪 DIRAS3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细胞自噬 子宫内膜容受性
利用高密度SNP芯片分析杭猪的群体遗传结构
《畜牧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更好地了解杭猪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家系结构,有效保护和利用杭猪遗传资源。本研究使用50K SNP芯片对30头杭猪(4头公猪,26头母猪)保种个体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测定,通过Plink软件对获得的基因型数据进行质控,用于最小等位基因频率、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的计算,分析杭猪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使用Plink计算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 ROH)、构建状态同源(identity by state, IBS)距离矩阵,并计算得到基于连续性纯合片段的近交系数;采用Gmatrix软件构建G矩阵,分析杭猪保种群的亲缘关系;使用Mega X软件构建公猪进化树,分析保种群体的家系结构。结果表明,30头杭猪共得到57 466个SNPs标记,平均检出率为0.988 3±0.000 4,通过质检SNPs数为34 156;平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28±0.13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255±0.098;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359±0.18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14±0.140。杭猪保种群体平均IBS遗传距离为0.241 7±0.033 6,公猪平均IBS遗传距离为0.178 3±0.025 5;G矩阵分析结果与IBS距离矩阵一致,两个结果均表明杭猪保种群部分个体之间亲缘关系较近。30头杭猪个体共检测到828个ROHs, 83.33%的ROH长度在10 Mb以内,平均长度为(6.96±9.62)Mb,个体ROH平均总长度为(191.95±201.56)Mb。基于ROH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078±0.082,其中公猪平均近交系数为0.219±0.082,说明杭猪保种群整体的近交程度不严重,但公猪存在近交。进化树结果表明,杭猪保种群体目前只有2个家系,其中1个家系包含4头公猪,另一个家系不含公猪。综上所述,杭猪保种场的保种群公猪的血缘数量少,母猪近交程度低,公猪存在近交,需要引入新血统或创建新血统来维持家系结构的平衡以利于杭猪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防止杭猪遗传多样性的丢失。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新型鹅细小病毒和鸭坦布苏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福建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ew-type duck reovirus,NDRV)、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和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的方法.[方法]根据NDRV、NGPV和DTMUV基因组的保守区域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预期特异性扩增NDRV、NGPV和DTMUV的片段大小分别为594、467、328 bp,建立可同时检测NDRV、NGPV和DTMU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对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检验,并在临床上进行初步应用.[结果]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方法可同时扩增NDRV、NGPV、DTMUV的目的片段,且未扩增出其他鸭常见病原;敏感性结果显示NDRV、NGPV和DTMUV的检测下限分别为8.80×104、4.03×104、2.15×104 copies·μL?1;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采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16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检测结果与该3种病毒的常规单一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临床样品中存在以上3种病原感染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新型鹅细小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多重PCR
猪ISG15基因表达、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在猪不同妊娠时期母胎界面中的表达规律,分析ISG15基因多态位点在中外猪种中的遗传多样性及与繁殖性状的关联性,拟为揭示ISG15基因在猪繁殖功能中发挥的作用提供重要数据.[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SG15基因在大白猪妊娠15,26,50 d子宫内膜和绒毛膜中的表达水平变化,通过测序比对筛选ISG15基因多态位点,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多态位点在大白、梅山猪、清平猪、通城猪、大花白猪中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SPSS19.0分析ISG15基因多态位点与繁殖性状的关联性.[结果]ISG15基因在妊娠26 d子宫内膜和绒毛膜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妊娠50 d(P<0.01),并于第二外显子中存在一个NM_001128469.3:c.301A>G同义突变位点.该位点在5个猪品种群体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但在地方猪种中,c.301A>G位点处于低度多态,以AA基因型为主,而在大白群体中,c.301A>G位点则处于中度多态,以AG基因型为主.进一步进行繁殖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大白经产母猪群体中,AA基因型母猪在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方面均显著高于AG基因型和GG基因型母猪(P<0.05).[结论]ISG15基因在妊娠早期母胎界面中表达,其c.301A>G位点基因型在中外猪种中呈差异分布,且与产仔数性状显著性相关,暗示ISG15基因可能参与猪产仔数性状的调控.
关键词: 猪 ISG15基因 表达水平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一株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与基因组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化脓隐秘杆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常与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病毒、巴氏杆菌等混合感染猪,引起各种非特异性化脓性感染,部分临床症状与副猪嗜血杆菌相似。本试验从江西某猪场一起因呼吸道症状急性死亡病猪的肺脏分离到一株具有β溶血特性、疑似化脓隐秘杆菌的细菌病原。[目的]鉴定该病原的菌属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为该菌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防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结合PCR鉴定等方法对菌属种类进行鉴定;通过动物实验、药敏试验,分析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借助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发掘该菌的基因组特征。[结果]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证实,该分离菌株是化脓隐秘杆菌,命名为JX18;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不敏感,对其余所选药物均敏感;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对小鼠腹腔攻毒后,小鼠腹部出现明显脓肿病灶,最高剂量组的小鼠全部死亡;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该菌株携带plo、nanH、nanP、fimA、fimC、fimE等重要毒力基因,并且与其他化脓隐秘杆菌菌株毒力基因的相似性较高;根据同源基因数据库(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COG)预测,菌株JX18中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基因占比最高;通过毒力基因数据库(Virulence Factor Database,VFDB)、UniProtKB/Swiss-Prot 等数据库预测,JX18 菌株基因组中携带有多个组氨酸激酶、反应调节因子等与细菌双组分调控系统相关基因,以及多种与粘附、侵入及分泌系统相关的毒力基因。[结论]在江西省分离鉴定出一株猪源强致病性化脓隐秘杆菌,丰富了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病原信息,为进一步开展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相关研究与防控奠定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化脓隐秘杆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基因组特征 毒力基因
赣西两头乌猪屠宰测定与肉质检测初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赣西两头乌猪是江西地方猪品种之一,其生产性能未知,为充分了解赣西两头乌猪的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对其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检测,研究结果可以为赣西两头乌猪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对6月龄的12头纯种赣西两头乌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分析胴体质量和屠宰率等屠宰性能、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胴体性状以及大理石纹和剪切力等肉品质,并检测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赣西两头乌猪平均屠宰率公、母猪分别为70.41%、70.64%;平均膘厚为公猪3.31 cm、母猪4.05 cm,且公猪平均膘厚极显著小于母猪(P<0.01);眼肌面积为公猪24.8 cm2、母猪23.69 cm2;瘦肉率为公猪42.95%、母猪42.42%;脂肪率为公猪34.92%、母猪35.01%;皮率为公猪12.93%、母猪13.14%;骨率为公猪9.21%、母猪9.43%;熟肉率为公猪62.93%、母猪64.38%;失水率为公猪8.61%、母猪8.21%;贮存损失为公猪4.97%、母猪6.18%,且公猪贮存损失显著低于母猪(P<0.05);赣西两头乌猪肌肉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平均含量20.80%、脂肪平均含量3.60%、水分平均含量73.67%。屠宰率、眼肌面积、瘦肉率、脂肪率、皮率、骨率、熟肉率、失水率等性状不存在性别差异。在肌肉氨基酸含量中,组氨酸含量比乐安花猪和东乡花猪要高。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棕榈油酸平均含量为2.59%,十七碳烯酸平均含量为0.15%,油酸平均含量为43.58%,亚油酸平均含量为7.05%,亚麻酸平均含量为0.28%,二十碳烯酸平均含量为1.11%,二十碳二烯酸平均含量为0.38%,二十碳三烯酸平均含量为0.13%,花生四烯酸平均含量为0.32%。【结论】赣西两头乌猪具有较高屠宰率,公猪肉的系水力强于母猪,较不容易形成酸肉,肌肉中具有较高的组氨酸和花生四烯酸,是优良的地方猪种。
江西部分地区种鸭坦布苏病毒病及鸭瘟免疫状况调查与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江西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种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免疫状况。【方法】2020—2021年从江西省的11个规模化种鸭场采集血清样品1 233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的抗体水平。【结果】鸭坦布苏病毒病抗体的总阳性率为61.1%,阳性率最高的为E场(80.4%),11个种鸭场中有8个场的阳性率未达到国家合格率标准。鸭瘟抗体的总阳性率为80.5%,抗体阳性率较高的为I场(90.8%)和H场(88.8%),11个种鸭场中有2个场的鸭瘟抗体阳性率未达到国家合格率标准。不同季度调查结果显示第四季度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的抗体阳性率最高,第一季度的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抗体阳性率均未达到国家合格率标准。【结论】江西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种鸭场的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免疫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鸭坦布苏病毒病免疫水平较低,建议当地种鸭场加强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的免疫,定期监测抗体水平,优化免疫程序,以提高整个鸭群的保护力。
关键词: 种鸭 鸭坦布苏病毒病 鸭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水平
江西生猪种业发展困境与策略优化研究-基于30家种猪企业调研
《中国猪业 》 2021
摘要:总体把握江西省生猪种业发展情况,深入30家种猪企业开展种业发展情况调研,聚焦育种理念、关键技术、基础设施、繁育体系、环境支持等领域,系统思考江西省生猪种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江西省生猪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优势种猪企业,明确江西特色的"猪芯片"攻关指向,建设省级生猪种业创新中心,推进生猪种业公益性研究创新,完善生猪种业成果转化利用机制,实施生猪育种技术更新工程,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以及延伸生猪种业产业链条,以推进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