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氮素利用(模糊匹配)
6条记录
减施20%化肥下绿肥翻压量对江西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种植绿肥是实现化肥减施的重要措施,研究稻田系统中不同绿肥翻压量对土壤供氮及主作物水稻吸氮规律的影响,以期为江西双季稻区合理利用紫云英,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位于江西双季稻区。在早稻氮磷钾肥用量减施20%条件下,设置冬种并翻压紫云英鲜草15000 (G1F80)、22500(G1.5F80)、30000 (G2F80)、37500 (G2.5F80) kg/hm~2,以及冬闲且水稻不施化肥对照(CK)、冬种紫云英水稻不施化肥(GM)和冬闲常规施肥(F100)共7个处理。分析了水稻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利用率,以及水稻生育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并分析了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植株吸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与F100相比,G1F80处理早稻产量显著增加11.64%;G2F80处理晚稻产量显著增加7.81%;G1F80、G1.5F80和G2F80处理双季稻总产量分别显著增加5.79%、5.38%和7.17%。其余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处理的产量相比F100均未降低。冬种紫云英配施80%化肥可显著提高早稻稻谷吸氮量、早稻当季氮肥利用率和早稻氮肥偏生产力,提高早稻和晚稻收获期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水平。早稻孕穗期、早稻收获期和晚稻收获期,G2.5F80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F100处理,且为各处理中含量最高。从早稻孕穗期到早稻收获期,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处理氮素累积速率均为正值,水稻植株吸氮量增加,而冬闲常规施肥处理氮素累积速率为负值,水稻吸氮量降低。在水稻生育期,紫云英翻压量小于22500 kg/hm~2时,水稻植株吸氮量随翻压量增加而增加,而翻压量大于22500 kg/hm~2时,水稻植株吸氮量明显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对水稻产量和吸氮量的贡献率最大,对早稻产量和早稻吸氮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5.17%和40.16%,对晚稻产量和吸氮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1.22%和25.22%,对双季稻产量和吸氮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4.83%和27.86%。【结论】在减施常规量20%化肥条件下,种植翻压适量紫云英可提高早稻稻谷吸氮量,促进水稻增产。翻压高量紫云英有利于培育土壤碳库和氮库,提高土壤供氮能力。综合各项分析,在江西双季稻区紫云英翻压量为30000 kg/hm~2时效果最好。

关键词: 稻田 紫云英 翻压量 水稻产量 氮素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溶解氧浓度对水稻分蘖期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特定溶解氧浓度对水稻分蘖期根系生长及全生育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氧营养研究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网室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中浙优1号(水稻)、IR45765-3B (深水稻)和中旱221 (旱稻),用国际水稻所营养液配方进行培养。试验设置5个溶解氧浓度处理,分别为全生育期溶解氧浓度1 mg·L-1(T1)、3 mg·L-1(T2)、5.5 mg·L-1(T3)和7.5 mg·L-1(T4),以自然生长处理作对照(CK),溶解氧浓度由在线测试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昆腾Q45D,美国),并实时用便携式溶氧仪进行校对(YSI 550A,美国)。[结果](1)水稻分蘖期,随溶解氧浓度上升,全浓度营养液中总氮含量下降速率减小,铵盐含量下降速率增加;硝酸盐含量在T1处理下最低,T4处理下最高;亚硝酸盐在全浓度营养液中含量极低且不稳定。(2)与CK相比,3个水稻品种在T2处理下根系活力均有所提高,T4处理根系活力显著低于CK。最大根长随溶解氧浓度上升而提高,T1和T4处理降低水稻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T2处理下,中浙优1号和IR45765-3B的根系形态指标和干重均高于CK。(3) 3个水稻品种拔节期植株含氮率随溶解氧浓度提高逐渐下降,齐穗期和完熟期随溶解氧浓度提高逐渐上升。相较于CK,T2处理提高了3个水稻品种全生育期氮素积累量;T3和T4处理降低了水稻氮素吸收,但提高了齐穗期至完熟期生长阶段的氮积累量吸收比例。在完熟期,3个水稻品种氮素积累量,T2处理较CK增加2.3%-7.3%,T1、T3和T4处理较CK分别下降0.7%—3.6%、3.6%—8.5%和15.0%—27.1%。(4) 3个水稻品种不同处理间干物质量和产量表现一致,均为T2> CK>T1>T3>T4。3个水稻品种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以T1处理表现最高;与CK相比,T2处理提高了3个水稻品种的收获指数和氮收获指数,T1、T3和T4均低于CK;T1处理下,中浙优1号和IR45765-3B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显著低于CK,中旱221无显著差异。[结论]适度增氧可促进水稻根系形态建成,增加植株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低氧和高氧胁迫均会抑制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根系活性,降低水稻植株氮素吸收,且旱稻对氧胁迫的耐逆性强于水稻和深水稻。

关键词: 水稻 溶解氧 根系形态 氮素利用 水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部增氧模式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根部缺氧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与养分吸收的主要非生物因子之一。为了明确不同增氧模式的作用效果,探明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对根部增氧的响应特征,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根部增氧模式下水稻生长动态、产量和氮素吸收积累与转运特性。【方法】以深水水稻品种IR45765-3B和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为材料,试验在顶部用透明塑料膜遮雨的水泥栽培池中进行,试验设施用CaO_2(CaO_2)、微纳气泡水增氧灌溉(MBWI)和干湿交替灌溉(AWD)等三个增氧模式处理及淹水对照(WL)。分别测定了两品种的生长动态、产量和与氮素利用相关的指标。【结果】与淹水对照相比较,根部增氧处理均显著促进IR45765-3B分蘖的发生,增幅为10.7%~33.6%,而中浙优1号茎蘖数仅在CaO_2处理和AWD处理部分调查时期显著高于对照;根部增氧处理显著提高了两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并显著提高两品种水稻产量,增氧处理下IR45765-3B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6.3%(CaO_2)、21.8%(MBWI)和10.7%(AWD),而中浙优1号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51.0%(CaO_2)、52.2%(MBWI)和29.68%(AWD);根部增氧显著增加水稻的氮素吸收与利用,与对照相比较,增氧处理下IR45765-3B和中浙优1号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升高;施用CaO_2和MBWI处理水稻氮素转运效率和氮素转运贡献降低,但齐穗期后两品种的氮素吸收量显著增加,齐穗期后IR45765-3B和中浙优1号在CaO_2处理下的氮素吸收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73.4%和119.2%,MBWI处理下的氮素吸收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28.7%和106.5%。【结论】根部增氧显著促进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增加水稻干物质积累并显著提高产量;在氮素利用方面,增氧处理下水稻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积累显著增加,且增氧处理显著促进了水稻对氮素的利用效率;三种增氧模式中CaO_2和MBWI的效果较AWD更明显。

关键词: 水稻 施用CaO_2 微纳气泡水增氧灌溉 干湿交替灌溉 产量 氮素利用

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5

摘要:利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肥吸收利用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节肥控污施肥模式的双季稻的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均比农民习惯施肥模式有所增加而增产。与农民习惯施肥模式相比,节肥控污施肥模式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最终提高成穗数;能提高双季稻中后期的LAI和剑叶SPAD值及光合势,增加光合物质积累量;同时也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稻株对土壤氮素的依赖。本试验中,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可实现在农民习惯施肥模式节氮磷20%的基础上,取得双季稻的高产稳产,实现节肥控污,是双季稻区较为理想的施肥模式。

关键词: 双季稻 节肥控污施肥模式 生长发育 产量形成 氮素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增效尿素不同用量对杂交中稻‘中浙优1号’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南方双季稻地区,以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纳米增效尿素不同用量对超级杂交中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增效尿素不同施用量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不同;适宜施氮量能显著促进超级中稻分蘖的发生,成穗和颖花分化,保证较高的LAI和叶SPAD值,形成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最终形成较多的生物量,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增加产量。此试验以施氮量225kg/hm‘2中浙优1号’产量最高,以180kg/hm‘2中浙优1号’氮肥吸收利用程度最高;综合考虑到产量和经济成本及氮素吸收利用等因素,纳米增效尿素折施纯氮量180kg/hm2是双季稻地区中稻‘中浙优1号’合理的施用量。

关键词: 纳米尿素 杂交中稻 生长发育 产量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

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南方双季稻地区,以不施肥和相同施氮量不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的肥料为对照,研究了纳米碳肥料增效剂改良不同肥料对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产量形成及氮素释放、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肥料品种在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后,均能协调增加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而增产。同时增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后能减缓肥料释放速度,减少肥料流失,提高分蘖以后的稻株叶面积指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增强氮素吸收利用能力。

关键词: 纳米碳肥料增效剂 晚稻 产量 氮素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