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粮中添加芦丁对努比亚山羊体尺指标、瘤胃发酵和器官发育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饲粮中添加芦丁对努比亚山羊体尺指标、瘤胃发酵和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2月龄健康、体重相近的努比亚山羊母羊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羊.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25 mg/kg芦丁(试验Ⅰ组)和基础饲粮+50 mg/kg芦丁(试验Ⅱ组).试验预饲期10 d,正试期60 d.饲养结束后进行屠宰.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正试期第10天试验Ⅰ组和Ⅱ组山羊管围分别显著提高5.57%(P<0.05)、6.93%(P<0.05),正试期第60天试验Ⅱ组管围和体高分别显著降低6.54%(P<0.05)、8.23%(P<0.05),试验Ⅱ组体长相对于Ⅰ组显著提高3.69%(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山羊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分别显著降低42.14%(P<0.05)、21.62%(P<0.05).试验Ⅱ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分别显著降低29.23%(P<0.05)、29.43%(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山羊瘤胃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乳酸菌和黄色瘤胃球菌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 271.57%(P<0.01)、1686.09%(P<0.05)、280.00%(P<0.01)和 16226.73%(P<0.01),试验 Ⅱ 组白色瘤胃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栖瘤胃普雷沃菌、乳酸菌和黄色瘤胃球菌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130.56%(P<0.01)、381.74%(P<0.05)、188.00%(P<0.01)、546.00%(P<0.01)、25624.75%(P<0.01),嗜淀粉瘤胃杆菌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57.89%(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嗜淀粉瘤胃杆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白色瘤胃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栖瘤胃普雷沃菌和乳酸菌基因相对表达量对比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黄色瘤胃球菌基因相对表达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山羊心脏重量、瓣胃重量和指数分别显著降低14.50%(P<0.05)、24.00%(P<0.05)、20.00%(P<0.05),试验 Ⅱ 组肝脏重量和指数分别提高 12.54%(P<0.01)、14.95%(P<0.01),瓣胃重量和指数分别显著降低29.41%(P<0.05)、28.57%(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山羊十二指肠VH/CD和回肠VH分别显著降低0.13%(P<0.05)、15.42%(P<0.05),试验Ⅱ组十二指肠VH、CD、回肠VH、VH/CD 分别显著降低 29.19%(P<0.05)、20.92%(P<0.05)、18.23%(P<0.05)、26.14%(P<0.05),空肠 CD 显著提高15.63%(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高剂量芦丁可以增加努比亚山羊部分瘤胃菌群的数量,影响瘤胃发酵,对胃肠道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芦丁 山羊 体尺 瘤胃发酵 细菌菌群 器官重量 肠道发育
全量化收集粪污厌氧发酵失稳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及生态集群组装模式
《江西农业学报 》 2024
摘要: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全量化粪污厌氧发酵在稳定、抑制和崩溃3个阶段的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情况,结合微生物互作网络构建,识别互作网络中关键生态集群及组装模式,以期为全量化粪污沼气工程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在细菌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在各样品中相对丰度合计占比为96.0%.(2)在细菌属水平上,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为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狭义梭菌属类群I(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等.(3)在古菌属水平上,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甲烷球形菌属(Methanosphaera)和甲烷袋状菌属(Methanoculleus)为优势菌属,在各样品中相对丰度合计占比为96.5%.(4)微生物互作网络分析揭示,全量化粪污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功能集群主要划分为3个模块(模块1~模块3),微生物群落在厌氧发酵受到抑制时会产生应激性调整;在产气稳定期,模块1占据主导地位,厌氧发酵系统的水解酸化菌与产甲烷菌间的协同良好,无明显的小分子挥发酸累积现象,可稳定水解产酸;在产气崩溃期,模块2、模块3的相对丰度大幅提升,并占据了模块1的生态位;微生物通过增加乙酸、丙酸等挥发性有机酸氧化菌的相对丰度和嗜酸产甲烷能力,缓解小分子挥发酸和氨氮的胁迫.
关键词: 厌氧发酵 全量化收集粪污 微生物群落 共现互作网络 生态集群
饲粮中添加大蒜皮对湖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蒜皮对湖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5月龄左右、健康且体重[(23.85±0.41)kg]相近的湖羊公羔32只,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16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大蒜皮组(GAP组)用3%的大蒜皮替代基础饲粮中全部小麦秸秆.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大蒜皮能极显著提高湖羊试验第1~28天的体重和胸围平均生长速度(P<0.01).2)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大蒜皮能够显著提高瘤胃丁酸(BA)比例(P<0.05),显著降低瘤胃异丁酸(IBA)比例(P<0.05),极显著降低瘤胃异戊酸(IVA)比例(P<0.01).3)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大蒜皮能够极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P<0.01),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TP)含量(P<0.01).4)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大蒜皮能够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1).5)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大蒜皮能够极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3%的大蒜皮能够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提高瘤胃丁酸比例,进而改善湖羊的生长性能.
皇竹草厌氧发酵特性及稀土元素溶出研究
《新能源进展 》 2022
摘要:为探讨稀土尾矿区修复用皇竹草的厌氧发酵特性和发酵过程稀土元素溶出情况,开展不同发酵浓度(总固体浓度分别为2%、4%、6%、8%、10%)的中温(37±1℃)批式厌氧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总固体(TS)浓度为4%条件下皇竹草产甲烷性能最佳,日产甲烷率和累积产甲烷率分别为25.56mL/g和197.33m L/g。采用修正Gompertz方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TS下皇竹草发酵累积产甲烷率的变化。分析发酵液中稀土元素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皇竹草内的稀土元素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只发生小部分溶出,主要包括La、Ce、Nd、Sc、Y等,各处理发酵液中稀土元素浓度并未超出文献报道的抑制浓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溶出率与发酵体系的TS浓度、化学需氧量(COD)呈负相关,与pH呈正相关。研究可为稀土矿区皇竹草沼气工程应用和发酵剩余物的肥料化利用提供指导。
基于广泛非靶向代谢组学解析富硒黄酒发酵过程的差异代谢产物
《江西农业学报 》 2022
摘要:以富硒糯米为原料,酿制富硒黄酒,分析了黄酒的硒转化效率,并利用广泛非靶向代谢组学对富硒黄酒发酵过程中的差异代谢产物进行了高通量解析.结果表明:黄酒的富硒效果非常明显,硒转化效率达到20.73%,且有机硒占总硒的比例达85.64%;与普通黄酒相比,富硒黄酒在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有明显差异,促进了酒液中羧酸及其衍生物类等代谢物的生成,大幅降低了甘油磷脂类物质的含量,其上调表达的代谢物数占总差异代谢物数的75.85%;富硒黄酒对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等KEGG代谢通路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广丰山羊肉品质、血清酶活性、瘤胃发酵和肠道发育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广丰山羊肉品质、血清酶活性、瘤胃发酵和肠道发育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广丰山羊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高(H组)、中(M组)和低蛋白质水平(L组)的精料,粗料为芒草鲜草,每组10只(公母各占1/2)。预试期14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H组的山羊肌肉pH45 min显著高于L组(P<0.05),而熟肉率则显著低于L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 M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低于其他2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 L组瘤胃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H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M组瘤胃黄色瘤胃球菌、栖瘤胃普雷沃菌、嗜淀粉瘤胃杆菌和白色瘤胃球菌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H组瘤胃的溶纤维丁酸弧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4)L组回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显著或极显著高于H组(P<0.05或P<0.01),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蛋白质水平能够影响广丰山羊肉品质、瘤胃发酵和肠道发育。从本试验结果来看,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能够改善山羊肉品质,提高瘤胃发酵和小肠吸收功能。
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对努比亚山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1
摘要:为研究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对努比亚山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2月龄左右努比亚山羊(母羊)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试验羊饲喂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试验Ⅰ组)、0.5‰(试验Ⅱ组)和1.0‰(试验Ⅲ组)的益生菌。试验期70 d,其中预饲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正试期第60天,试验Ⅱ组的胸围和管围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而体高则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山羊的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Ⅱ组高于其他两组。(2)正试期第10天,试验Ⅲ组山羊生长激素(GH)和瘦素(LEP)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浓度有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P=0.07)。正试期第30天,试验Ⅰ组山羊血糖(GLU)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而GH浓度则相反;试验Ⅰ组山羊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LEP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正试期第60天,试验Ⅱ组山羊GLU和HDL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甲状腺激素T4浓度则相反。(3)试验Ⅲ组的异丁酸和丁酸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或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组山羊瘤胃嗜淀粉瘤胃杆菌、栖瘤胃普雷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乳酸菌和黄色瘤胃球菌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Ⅲ组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综上说明,益生菌可能会通过促进山羊激素分泌和改善瘤胃发酵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关键词: 努比亚山羊 益生菌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瘤胃发酵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努比亚山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努比亚山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将36只健康、体重相近的努比亚母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羊。每组试验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 (L)、50∶50 (M)和60∶40 (H)的全混合日粮,试验为期70 d。结果表明:1) 3组共产生1 901个OTU (操作分类单元,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其中共有OTU为1 348个,占总OTU数量的70.91%。L组的OTU数量显著高于H组(P <0.05),OTU数量随日粮精粗比升高呈下降趋势。2) Chao指数和Ace指数均随日粮精粗比升高呈下降趋势,其中L组的Ace指数显著高于H组(P <0.05),而各试验组的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无显著差异。3)通过聚类树分析,L组和H组的瘤胃菌群结构较近。4)在门水平上,L组的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黏胶球型菌门(Lentisphaerae)、 TM7、蓝藻菌门(Cyanophyt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H组(P <0.05),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相对丰度则相反;L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M组(P <0.05)。5)在属水平上,L组的vadinCA11和Sphaerochaet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组(P <0.05),而新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和甲烷微球菌属(Methanimicrococcus)相对丰度则相反。6)在种水平上,M组的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 D168、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反刍兽新月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和栖瘤胃普雷沃菌(Prevotella ruminico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组(P <0.01或P <0.05),而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相对丰度则相反。综上,日粮不同精粗比日粮能够影响山羊瘤胃细菌菌群结构,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关键词: 营养水平 粗饲料 精饲料 全混合日粮 纤维降解菌 蛋白降解菌 瘤胃发酵
日粮精粗比对湖羊瘤胃发酵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日粮精粗比对湖羊瘤胃发酵和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40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且健康的湖羊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半),各试验组羊分别饲喂精粗比70:30(A)、60:40(B)、50:50(C)和40:60(D)的全混合日粮,试验期为70 d.结果表明:1)试验B组的氨态氮、丙酸、丁酸和戊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试验D组(P<0.05).2)4组共产生875个OTU,其中共有OTU为725个,占总OTU数量的82.86%,试验A和D组分别含特有OTU为6和1个.试验A组的细菌门数量和香浓指数显著高于试验C和D组(P<0.05),而辛普森指数则显著低于试验B和C组(P<0.05).试验C组细菌多样性与试验A和B组差异显著(P<0.05).3)在门水平上,试验A组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螺旋菌门(Spirochaetae)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C和D组(P<0.05).在属水平上,试验A组毛螺菌科_ND3007(Lachnospiraceae_ND3007)、密螺旋体属_2(Treponema_2)、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厌氧支原体属(Anaeroplasma)、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假丁酸弧菌属(Pseudobu-tyrivibrio)、未培养瘤胃杆菌属(Uncultured_rumen_bacterium)和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D组(P<0.05),而毛螺菌科_XPB1014(Lachnospiraceae_XPB1014)和未培养拟杆菌目_BS11(Uncultured_Bac-teroidales_BS11)的相对丰度则分别显著低于试验C和D组(P<0.05).综上所述,高精粗比日粮能够提高湖羊瘤胃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促进瘤胃的发酵.
尿素氨化预处理对稻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将其用于厌氧发酵产沼气是中国大力倡导的生物质固废处理方式之一,但稻秆复杂的木质纤维结构使其不易被厌氧生物菌消化利用,导致厌氧发酵效率低下。为了提高稻秆厌氧发酵效率,本研究使用不同质量分数(3%、4.5%、6%)尿素对稻秆进行氨化预处理,并采用环境扫描电镜(SEM)及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分别对预处理前后的稻秆形态结构及亲水性进行观察测定,以探明尿素预处理对稻秆产气效率影响的内在原因,考察不同质量分数尿素氨化预处理对稻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SEM结果显示,预处理能够破坏稻秆的致密结构,增大微生物作用面积。接触角测定图像表明,尿素氨化预处理破坏了稻秆表面的蜡质层,表面由疏水性变为亲水性,使其更易被微生物利用,说明稻秆中木质素-纤维素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其产气效率的内在原因,通过对各实验组进行对比,发现4.5%尿素氨化预处理产气效果最佳,累积产气量达到17 053 mL,比对照组提高了50.67%,并相对缩短了产气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