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480条记录
不同县域水稻产量变化的关键土壤肥力因素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肥力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关系有助于优化不同区域水稻生产和科学培肥。该研究基于县域研究尺度,选取了中国东北的方正县、长江中游的宁乡市和长江中下游的进贤县,分析水稻绝对产量、相对产量和可持续产量指数,并探讨不同区域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肥力因素。结果表明:由于稻作模式不同,宁乡市的两季水稻产量(9 414.89 kg/hm2)显著(P<0.05)高于方正县的一季稻产量(8 224.31 kg/hm2)和进贤县的晚稻季产量(5 691.38 kg/hm2),但方正县的水稻相对产量均值(89.88%)显著(P<0.05)高于宁乡市(73.84%)和进贤县(65.67%),且方正县的可持续产量指数也相对较高(0.86),显示出该县域在产量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依据相对产量划分的低、中、高产水平的分析表明,高产水平下方正县、宁乡市、进贤县的土壤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较高。不同县域影响相对产量的主要肥力因子不同,方正县、宁乡市、进贤县水稻可持续产量指数变化的关键肥力因素分别是土壤有效磷(贡献度为8.68%)、碱解氮(贡献度为12.92%)、有机质(贡献度为15.37%)。在后续的水稻生产中,建议方正县重点关注土壤有效磷的管理,宁乡市和进贤县则应注重提升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

关键词: 土壤 肥力 水稻 产量 典型县域 可持续产量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养基和代次影响土壤可培养解磷菌多样性评估

土壤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连续传代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土壤可培养解磷菌的群落变化。采用固体和液体无机磷(IPM)和有机磷培养基(OPM)分别对供试水稻土中解磷菌进行传代富集培养,获得第一代(1st-En)、第二代(2nd-En)和第三代(3rd-En)可培养微生物集合,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富集物和土壤DNA中细菌16S rRNA基因,评估土壤可培养“潜在”解磷菌群落富集规律及其占本底土著细菌群落的比例。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共检测到本底细菌群落58门、160纲、373目、575科和979属,而利用四种培养基连续传代三次共富集20门、35纲、80目、121科和223属“潜在”解磷菌。OPM富集“潜在”解磷菌分类单元数普遍高于IPM。可培养“潜在”解磷菌在土壤本底土著细菌群落中的比例在门水平最高(8.62%~25.9%),而在其他分类水平上仅为3.22%~12.5%。与本研究构建的已知解磷菌数据库进行比较,土壤本底包括已知解磷菌110属,而四种培养基连续传代三次共富集已知解磷菌83属,对土壤已知解磷菌属的培养比例为75.5%,亦表明土壤中至少约24.5%已知解磷菌属未被富集或遗漏。不同培养基和代次富集了优势解磷菌门,主要包括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ota和Firmicutes,三者之和为97.20%~99.97%;而在属水平下,不同培养基和代次富集了具有明显生理代谢特征差异的解磷菌属。此外,培养基还富集到大量尚未被证实具有解磷功能或特征基因的细菌属140个,占可培养“潜在”解磷菌群落62.8%,其中绝大部分为数量弱势的稀有属,少数具生长富集优势,如Chelatococcus等。通过将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本研究揭示了培养基成分、培养基形态和传代次数均能强烈影响土壤可培养解磷菌多样性评估,为环境解磷菌资源的定向发掘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解磷菌 无机磷 有机磷 连续传代培养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病原鉴定与高效药剂筛选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筛选能有效抑制病原的杀菌剂,为猕猴桃褐斑病防控提供新的依据.[方法]以猕猴桃褐斑病为研究对象,调查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对褐斑病主要流行区的病叶进行病原分离,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病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9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猕猴桃褐斑病在赣西和赣北发生严重,11个调查点位中5个点位发病等级中值在5级及以上;猕猴桃褐斑病在赣东和赣南发生较轻,10个调查点位的发病等级中值均为0.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病原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丙硫菌唑、环丙唑醇、克菌丹和腈菌唑对猕猴桃褐斑病菌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7.36,6.97,5.30和2.50 μg·mL-1.[结论]猕猴桃褐斑病在赣北和赣西发生严重,病原鉴定为多主棒孢;丙硫菌唑、环丙唑醇、克菌丹和腈菌唑可作为猕猴桃褐斑病防治的潜在高效药剂.

关键词: 猕猴桃 褐斑病 病情调查 病原菌鉴定 多主棒孢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立枯病菌的鉴定及其系统进化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准确鉴定水稻立枯病的致病菌,并确定其在植物病原真菌中的分类地位,通过显微观察和基于DNA内转录间区(rDNA ITS)保守序列的分析,鉴定了分离到的水稻立枯病菌,明确了其序列与同属近缘菌的差异和在植物病原真菌中的分类地位。将分离培养的水稻立枯病菌鉴定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水稻立枯病菌F. graminearum与同属近缘种拟枝孢镰刀菌F. sporotrichioides的rDNA ITS保守区序列在92、129、150、390、394~397、399、401、403、405、408和418~419等位置存在差异。系统发育结果表明:水稻立枯病菌菌株JXNC-1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各菌株聚为独立一支,与拟枝孢镰刀菌F.sporotrichioides亲缘关系较近。6属真菌划分为2个大的组群,Group I(G I)又细化成2个亚群。

关键词: 水稻立枯病 禾谷镰刀菌 rDNA ITS序列 鉴定 序列比对 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强省建设水平:时空演变与区域差异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设农业强省是实现农业强国的有力抓手。通过构建农业强省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分析了2011—2021年我国及其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的农业强省建设水平,并运用Moran’s I指数和Dagum基尼系数探讨了我国各地区农业强省建设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发现:1)2011—2021年中国及其四大区域农业强省建设水平均逐年上升,中部增长率居首,形成中部>东北>东部>西部的格局。2)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经营体系、农业供给保障、农业科技装备和农民生活水平5个维度是农业强省建设水平提升的主要动力,而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农业产业韧性2个维度则是当前农业强省建设中的短板,且7个维度在四大区域的变动趋势相似但建设水平差异显著。3)我国农业强省建设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和集聚特征,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特征,但空间集聚分化现象呈加剧趋势。4)农业强省建设水平的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主要由超变密度和区域间差异所驱动。研究认为各地区未来应聚焦补短板、强弱项,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发展,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强省,同时应着力加强跨区合作与政策支持,以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农业均衡发展。

关键词: 农业强省 内涵特征 水平测度 时空演变 区域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笋抗茎枯病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芦笋抗茎枯病快速鉴定方法,为芦笋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的筛选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别采用毒素浸种法、毒素浸根法、分生孢子悬浮液浸种法、分生孢子悬浮液灌根法和田间自然诱发法测定7个芦笋品种对芦笋茎枯病的抗病性。【结果】芦笋茎枯病菌毒素浸种24 h对格兰德、佳芦1号、早佳1号、丰岛1号、华淼、TC和UC157F2的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3.62%、4.29%、13.98%、4.26%、2.19%、4.95%和15.00%,可将7个供试品种划分为感病和中抗2个类型,UC157F2和早佳1号为感病品种,其他品种表现为中抗。毒素原液浸根处理对格兰德、佳芦1号、早佳1号、丰岛1号、华淼、TC和UC157F2的根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0.94%、73.72%、82.29%、71.77%、65.86%、69.39%和82.35%,可将供试的7个芦笋品种划分为感病、中感和中抗3个类型,UC157F2、早佳1号和格兰德为感病品种,佳芦1号和丰岛1号为中感品种,TC和华淼为中抗品种。芦笋茎枯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浸种对供试芦笋种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强,其中1.0×10~5个孢子·mL-1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浸种处理对格兰德、佳芦1号、早佳1号、丰岛1号、华淼、TC和UC157F2的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43.88%、40.97%、41.67%、32.87%、29.59%、28.52%和61.23%,可将7个供试品种分为感病、中感和中抗3个类型,UC157F2为感病品种,格兰德、早佳1号和佳芦1号为中感品种,丰岛1号、华淼和TC为中抗品种。分生孢子悬浮液灌根后所有供试品种的发病率均在80%以上,不能有效区分供试品种的抗病性。田间自然诱发法可将7个供试品种划分为感病、中感和中抗3个类型,UC157F2为感病品种,早佳1号、格兰德和佳芦1号为中感品种,丰岛1号、华淼和TC为中抗品种。【结论】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浸种法对芦笋品种的抗茎枯病鉴定结果与田间自然诱发法鉴定结果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可以与田间自然诱发法相结合快速准确鉴定芦笋种质资源对茎枯病的抗性水平。

关键词: 芦笋 芦笋茎枯病 抗病性 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钾红壤中铁铝氧化物调控有机无机复合体钾素分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长期施用钾肥如何调控有机无机复合体中速效钾的分布及作用机制,为红壤钾库健康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旱地红壤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6年,2022年玉米收获后采集不施肥(CK)、化学氮磷肥配施(NP)、化学氮磷钾肥配施(NPK) 3个处理的土样,通过干筛法获得各处理大团聚体(>2 mm)、小团聚体(0.25~2 mm)和微团聚体(<0.25 mm)土样,结合虹吸法进一步分离得到各级团聚体下的有机无机复合体(<2、2~10、10~50和>50μm)样品,分析各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颗粒组成、速效钾和铁铝氧化物含量与分布,探究铁铝氧化物与速效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与CK和NP处理相比,NPK处理大团聚体中<2μm粒级复合体含量占比分别提高20.5%和149.0%,10~50μm粒级复合体含量占比分别提高18.6%和降低31.0%。2)在0~50μm粒级复合体范围内,大、小和微团聚体中10~50μm粒级复合体速效钾含量均为最低水平。土壤速效钾主要存在于<2μm粒级复合体中,占比为54.6%~85.9%。与CK和NP处理相比,NPK处理大团聚体中<2μm粒级复合体速效钾含量占比分别提高44.6%和23.0%。3)与NP处理相比,NPK处理大团聚体<2μm粒级复合体游离铁、铝氧化物含量分别提高30.0%、467.0%,无定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分别降低79.7%、59.3%。与NP处理相比,NPK处理大团聚体<2μm粒级复合体有机络合态铝氧化物含量提高9.8%;10~50μm粒级复合体有机络合态铝氧化物含量降低33.2%。4)在<2μm粒级复合体中,游离态铁铝氧化物、无定形态铝氧化物和有机络合态铝氧化物与速效钾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无定形态和有机络合态铝氧化物对速效钾含量分布解释度较高,分别为11.2%和11.0%。【结论】长期施用钾肥显著提高红壤旱地土壤大团聚体<2μm粒级复合体速效钾含量占比和游离态铁铝氧化物含量,降低无定形态铝氧化物含量。且无定形态、有机络合态铝氧化物对<2μm粒级复合体速效钾具有正向调控作用,有助于增加土壤钾库。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速效钾 铁铝氧化物 有机无机复合体 红壤旱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人机喷洒吡螺脲杀灭福寿螺的效果和成本分析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4 CSCD

摘要:目的 评价在稻田环境中采用无人机喷洒20%吡螺脲硫酸盐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 of pyriclobenzuron sulphate,SCPS)杀灭福寿螺的效果与成本,为吡螺脲在福寿螺控制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7月,选择江西省南昌市某块水稻田作为试验区,在试验区设置72块面积为2m×1m的长方形独立试验小区,各小区间隔1m,于每小区轻轻放置20只福寿螺成螺.选取其中54块小区开展25%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wettable powder of pyriclo-benzuron sulphate,WPPS)灭螺试验,分别设0.50、1.00、2.00、4.00 g/m2 WPPS组,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9个小区.0.50、1.00、2.00、4.00 g/m2 WPPS组分别人工喷洒相应浓度药液,药物对照组以人工喷洒0.1 g/m2 的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ettable powder of niclosamide ethanolamine salt,WPNES),空白对照组人工喷洒等量清水.选取剩余的18块小区开展SCPS灭螺试验,基于WPPS试验结果,分别设0.20、0.30、0.40 g/m2和0.50 g/m2 SCPS组,药物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3个小区.0.20、0.30、0.40 g/m2和0.50 g/m2 SCPS组分别人工喷洒相应浓度药液,药物对照组以人工喷洒0.1 g/m2 WPNES,空白对照组以人工喷洒等量清水.2023年7月,选择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福寿螺活螺平均密度>5只/m2的14块水稻田作为试验区进行大田灭螺试验,根据小区灭螺试验结果设置0.25、0.50、1.00 g/m2人工喷洒WPPS组,0.25、0.50、1.00、2.00 g/m2 人工拌土施撒WPPS组,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块试验田.人工喷洒WPPS组、人工拌土施撒WPPS组分别以人工喷洒和拌土施撒的方式施用相应浓度药物,药物对照组以人工喷洒0.1 g/m2 WPNES,空白对照组以人工喷洒等量清水.根据小区灭螺试验结果,按照SCPS施药浓度分别为0.25、0.50 g/m2、兑水量分别为2、4 kg/667 m2设置4组SCPS施药组,分别采用无人机喷洒相应剂量SCPS;另设1组空白对照组,以无人机喷洒等量清水.小区及大田试验均于施药后3d和7d捕捉福寿螺并鉴定死活,计算福寿螺死亡率及校正死亡率.统计大田灭螺试验中各组施药面积、药品用量、施药人工费等,分别计算无人机和人工施药每667 m2的灭螺成本.结果 小区试验中,0.50、1.00、2.00、4.00 g/m2 WPPS施药后3d和7d福寿螺死亡率均达100%.SCPS喷洒施药后3d和7d,各剂量组福寿螺死亡率分别为66.67%~100.00%和76.67%~100.00%,各剂量组、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7.897、274.206,P均<0.05).大田试验中,WPPS施药后3d,各剂量组福寿螺死亡率为98.19%~100.00%,WPPS各剂量组、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778,P<0.05);WPPS各剂量组与药物对照组福寿螺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无人机喷洒SCPS后3d,各剂量组福寿螺死亡率为89.83%~95.31%,各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32.892,P<0.05);不同剂量和兑水量SCPS组福寿螺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施药后7d,各剂量组福寿螺死亡率为94.62%~100.00%,各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266.932,P<0.05),其中0.50 g/m2 SCPS兑水2 kg/667 m2组福寿螺死亡率最高(P<0.05).无人机和人工喷洒面积均为667 m2时,灭螺成本分别为35.85元和43.33元,且无人机作业效率为人工的6.67倍.结论 无人机喷洒SCPS可高效杀灭稻田福寿螺,在稻田、洲滩、河道等环境采用无人机喷洒SCPS具有较高灭螺效率和较低灭螺成本.

关键词: 福寿螺 吡螺脲 无人机 悬浮剂 可湿性粉剂 死亡率 灭螺成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赣辣603'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辣603’是以YF1094-25为母本、P5604-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青皮尖椒新品种。果实羊角形,果长22~27 cm,横径4.0 cm,果面光滑,青熟果深绿色,熟果红色,肉质脆嫩,微辣,单果质量79 g,维生素C含量1 389 mg·kg-1,辣椒素含量为0.00028%。产量达58 192 kg·hm-2,适于长江流域地区春季露地栽培,海南、云南等热带地区秋冬季露地栽培。

关键词: 辣椒 丰产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丘陵区玉米鲜食大豆间作的丰产增效和土壤培肥效应

土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红壤丘陵区玉米和鲜食大豆的合理间作模式,于2022年以玉米(郑单958)和鲜食大豆(浙鲜1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主区设置玉米鲜食大豆间作种植模式,包括玉米单作(M)、鲜食大豆单作(S)、2行玉米2行鲜食大豆间作(2M2S)和4行玉米2行鲜食大豆间作(4M2S),每个主区设置3个裂区,分别为大豆在玉米播种前15d播种(D1,4月12日)、大豆与玉米同期播种(D2,4月27日)、大豆在玉米播种后15d播种(D3,5月12日),研究各处理玉米产量、鲜食大豆产量、鲜食大豆蛋白质含量、土地当量比和土壤肥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S模式相比,2M2S模式有利于提升单位面积鲜食大豆的荚果鲜重,增幅为20.8%,且播种越早,荚果鲜重越高。2M2S和4M2S模式均有利于提高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其中土地当量比分别比S模式提高了66%和40%,经济效益分别比S模式提高了1.32倍和61.7%,经济效益也分别比M模式提高了94.7%和35.2%,且2M2S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4M2S模式;同时,播期越早,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越高。与S模式相比,2M2S模式的鲜食大豆蛋白质含量显著提升,但3个播期之间的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间作模式和播期主要显著影响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与M模式相比,2M2S和4M2S模式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了37.6%和22.6%,土壤速效钾的增幅分别为22.0%和5.4%,且播期越早,土壤碱解氮含量越高。因此,在红壤丘陵区,2M2S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并显著提升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且在4月12日至5月12日之间,鲜食大豆播种越早越有利于。

关键词: 间作 产量 土地当量比 经济效益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