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主要低产水稻冷浸田土壤微生物特征分析
《水土保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我国冷浸田主要分布的7个省份冷浸田土壤样品的微生物特征,通过与当地高产田土壤微生物特征比较发现:我国冷浸田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含量(70.98~356.61mg/kg)总体低于高产田,差异显著(P<0.05);冷浸田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的平均值分别为高产田土壤的53.93%,43.33%,47.32%,51.98%,44.83%,47.80%。表明我国冷浸田土壤微生物总量偏低且活性弱。但是,可培养的硫化细菌数量(平均16.21×106个/g土)和铁还原菌数量(平均9.28×107个/g土)高于高产田土壤中可培养的硫化细菌数量(平均13×106个/g土)和铁还原菌的数量(平均7.32×107个/g土),说明我国冷浸田土壤中硫化氢和亚铁浓度较高。因此,只要有针对性的改良冷浸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冷浸田土壤肥力将大大提高。
关键词: 冷浸田 基础微生物 功能微生物 硫化细菌 铁还原菌


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提高土壤肥力和稻产量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对提高土壤肥力和超级稻产量的作用,采用大田试验,调查研究了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900 kg/hm2、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1 200 kg/hm2和人工面施超级稻专用肥1 200 kg/hm23个处理对双季稻收获后稻田土壤养分、理化性质和超级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撒施肥比较,2个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养分和大团聚体的含量,并使土壤中酶活性和超级稻实际产量显著增加。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平均增加5.11%~6.34%、4.45%~5.13%、5.37%~5.95%、3.82%~4.51%、5.34%~6.12%、3.18%~4.20%和6.14%~7.12%;土壤中大于0.25 mm团聚体的含量提高了13.12%~17.36%;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5.16%~6.21%、8.64%~9.25%和10.13%~11.04%;2个超级稻品种的实际产量分别平均增加了3.8%~5.6%和8.4~10.0%,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分别平均提高了5.0%~12.4%、2.8%~8.8%和1.8%~4.7%。2个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的处理对土壤肥力、土壤理化性质和超级稻产量的作用差异不显著,但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900 kg/hm2处理较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1 200 kg/hm2处理的肥料用量减少了25%,具有节本增效的优点,更适宜在超级稻生产上应用。
关键词: 土壤 农业机械 肥料 机械定位深施肥 土壤理化性质 超级稻


辣椒耐弱光性的多元统计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遮阳网模拟弱光条件,调查12份辣椒种质苗期株高、单位叶片株高、下胚轴长、叶长、叶宽、叶厚、茎粗、单株叶数、植株鲜质量、叶鲜质量、茎鲜质量和根鲜质量等形态性状,以耐弱光系数作为衡量耐弱光性的指标,应用因子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对辣椒耐弱光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形态性状的耐弱光系数在参试种质间差异较大,利用因子分析将其集约于5个主因子上,即株型因子、鲜质量因子、叶数因子、叶厚因子和下胚轴长因子,5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7.30%。根据综合评价值D,将12份供试种质分为4类,即耐弱光材料H101A、V06C0298、H107;较耐弱光材料V06C1825、H101、GX;弱光中度敏感材料SEC、H102、V06C1032、H108、H103以及弱光敏感材料H107B。本研究应用多元统计方法成功地对12份辣椒材料进行了耐弱光性鉴定,可为辣椒耐弱光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二倍体马铃薯耐盐品种鉴定的生理指标测定
《植物生理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耐盐性的二倍体马铃薯富利亚(Solanum phureja,PHU)和窄刀薯(S.stenotomum,STN)杂种(PHU-STN)无性系为材料,在离体条件下用0(对照)、10、20、30 mmol·L-1NaCl进行胁迫处理,测定试管苗叶的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这3个生理指标的相对值均逐渐升高,耐盐性不同的二倍体马铃薯差异极显著。表明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二倍体马铃薯耐盐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烤烟农艺和经济性状与移栽期和氮肥关系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3个不同移栽期和2个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烤烟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相比,施用氮肥分别增加各生育期烤烟叶长、叶宽、茎围和叶面积指数9%~12%、12%~15%、8%~12%和30%~47%,烤烟中上等烟叶比例、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28%、23%和24%。与5月5日移栽相比,推迟移栽期至5月15~25日有利于增加烤烟各生育前期叶长、叶宽、茎围和烤烟叶面积指数等农艺性状以及烤烟中上等烟叶比例、均价、产量产值等经济性状,而且以5月15日移栽效果最佳。


江西紫色土有效硼含量及对烤烟硼元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在江西紫色土烟区点采集土壤样与烟叶样进行检测,分析不同酸碱度紫色土有效硼含量特征及对烤烟硼元素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紫色土有效硼含量较高,为2.04 mg/kg;不同酸碱度紫色土有效硼含量分布为碱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紫色土烤烟含硼量较高,平均含量为48.5 mg/kg,不同酸碱度紫色土烟叶含硼量分布为碱性紫色土烟叶>中性紫色土烟叶>酸性紫色土烟叶;不同酸碱度紫色土烤烟其不同叶位的烟叶含硼量分布为酸性与中性紫色土烤烟上部叶硼含量高于中、下部烟叶,但碱性紫色土烤烟中部叶硼含量低于上、下部叶。


不同药剂混配组合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和甲维盐4种化学药剂的单剂及其混配组合,在室内对二化螟进行了毒力测定,筛选出最佳混配比例(有效成分):毒死蜱与甲维盐(1∶1)、毒死蜱与氯虫苯甲酰胺(10∶1)、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1∶1)、阿维菌素与毒死蜱(1∶1),其共毒系数分别为376.77、254.84、247.10和682.3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所获得的混配组合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达到76.4%以上,可有效防治二化螟,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