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480条记录
传导加热和微波加热对卵清蛋白糖基化产物一级结构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卵清蛋白和葡萄糖混合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通过传导加热和微波加热制备卵清蛋白糖基化产物,采用胃蛋白酶解和液相-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LC-FT-ICR)精确质谱技术研究不同加热方式及30d贮存对卵清蛋白糖基化产物一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传导加热和微波加热均可以导致卵清蛋白的糖基化修饰,且修饰位点相同,但是,不同加热方式得到的糖基化卵清蛋白的稳定性存在差异,微波加热得到的糖基化卵清蛋白在贮存30d后发生明显降解,尤其是K47和K56赖氨酸上的糖基化侧链会逐渐丢失水分子和醛基等。

关键词: 传导加热 微波加热 糖基化卵清蛋白 液相-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LC FT-ICR MS) 一级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木薯种茎越冬贮藏区域划分及其安全贮藏方法

南方农业学报 2013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木薯种植不同区域气候特点及其木薯种茎越冬贮藏方法,为我国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方法】在广西合浦、南宁、来宾及湖南、浙江等地,于入冬前采用活体田间保存,或离体露天堆放、地埋堆放、大棚内堆放等方法贮藏木薯种茎越冬,开春后检查存活的木薯种茎芽点数量,计算不同方法贮藏木薯种茎越冬的芽点存活率。【结果】在广西合浦地区采用露天堆放贮藏木薯种茎越冬,其芽点存活率均在90.00%以上,其中以露天浅埋堆放的种茎芽存活率最高,达94.38%;在广西南宁地区以塑料大棚堆放贮藏的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最高,达94.98%;在广西来宾地区以大棚内存放木薯种茎越冬,其芽点存活率几乎都在89.60%以上,其中大棚内盖蔗叶横放地埋处理的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最高,达98.79%;在湖南江永、浙江杭州采用设施化保护性越冬贮藏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较高。【结论】中国木薯种茎越冬贮藏,北纬21.6°以南地区的无霜区(广东茂名—广西合浦—云南景洪以南)可采用露天浅埋堆放和盖膜堆放的方法贮藏;北纬21.6°~23.8°地区轻霜至重霜边缘区(广东清源—广西来宾—云南临沧以南)可采用塑料大棚、露天盖膜堆放及大棚内地埋竖放等方法贮藏;北纬23.8°以北的重霜和低温区(广东清源—广西来宾—云南临沧以北至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可采用防寒性岩洞或地窖贮藏法及塑料大棚加小拱棚竖直堆放法贮藏。

关键词: 木薯 种茎 贮藏 越冬 芽点存活率 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对蛋清蛋白-果糖美拉德反应体系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蛋清蛋白-果糖体系(EW-F)为对象,研究超声波对反应体系pH、自由氨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和亚硝酸根离子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能促使反应体系pH和自由氨基含量降低,促进美拉德反应进程,提高美拉德反应体系的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超声波 蛋清蛋白 果糖 美拉德反应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3—2011年江西省审定早稻品种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近年江西审定的优良早稻品种和指导江西早稻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对江西省2003—2011年审定的130个早稻品种的育种方法,不育系和恢复系利用,选育单位,产量、米质及抗性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系杂交早稻品种81个,占62.3%;两系杂交早稻品种30个,占23.1%;常规稻品种19个,占14.6%;杂交早稻是江西早稻选育的主要方向,三系法仍然是当前江西省早稻育种的主要方法,两系法呈现良好前景。111个杂交早稻品种利用了34个不育系,其中,三系不育系23个,两系不育系11个,‘金23A’、‘株1S’、‘优IA’、‘中9A’、‘荣丰A’和‘五丰A’等6个不育系是目前江西杂交早稻选育中应用的主要不育系,利用了87个恢复系,恢复系应用面广、数量多,突出的少,遗传多样性较低。第一选育单位有52家,分为种业(种子)公司、研究所(院)和学院(大学)等5类,其中,种业(种子)公司和研究所(院)审定了115个品种,两者占88.46%,是江西早稻品种选育的主要力量;分布在江西、湖南、浙江和北京等8省市,其中,江西省单位最多,有37家,审定品种94个,育种总体实力强。筛选到具有高产、优质和抗性等主要性状的优良品种90个次,其中,高产品种24个,抗性品种42个,优质品种12个,具有综合2个性状的优良品种12个。

关键词: 江西 早稻 品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顶空-三重串联四极杆气-质联用法测定靖安白茶香气成分

食品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靖安白茶的香气成分,采用顶空自动进样器对靖安白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使用三重串联四极杆气-质联用(GC-QQQ-MS)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样品在90℃平衡30min后,共分离并鉴定出37种香气成分,其中烷烃类7种、酯类6种、醇类6种、酮类6种、烯烃类4种、酸类3种、醛类2种、酚类1种,其他挥发性成分2种;香气成分中薄荷醇、柠檬烯、薄荷酮、异胡薄荷醇、壬醛、正己酸乙酯、长叶烯、芳樟醇、胡椒酮、棕榈酸的含量较高。靖安白茶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和烯烃类,其中薄荷醇含量远高于其他组分。

关键词: 顶空吸附 靖安白茶 三重串联四极杆气-质联用 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些重要作物拟茎点霉属病原生物学及致病机制研究概况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拟茎点霉属(Phomopsis)是腔孢纲球壳孢科真菌中的一个大属,含有100多个不同的种,可寄生于70多种不同科的植物。该属病原菌地域分布广泛,引起植物的叶枯、枝枯、烂茎、溃疡及果腐等严重病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综述了一些主要作物的拟茎点霉属真菌病害在发生特点、致病症状及特性、生活周期循环、病害生化防控及病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今后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认为今后应加强从组织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明确其致病机制,鉴定该属的致病特异性,并构建抗病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等为病害安全、高效防控提供基因基础。

关键词: 拟茎点霉 真菌病害 致病机制 研究进展

烤烟基肥施用时间与氮肥利用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烤烟是一种氮素敏感型的品质作物,对氮素的需求非常严格。氮肥的合理施用不仅有利于提高烤烟对氮素养分的吸收利用,也有利于提高烤烟烟叶品质。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湖北省烤烟主产区研究了基肥在3个不同施用时间(烤烟烟苗移栽前0 d、15 d和30 d)对烤烟氮肥利用参数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烤烟地上部烟叶和茎秆中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含量均随着基肥施用时间的提前而表现出增加趋势。与移栽当天(0 d)施用基肥相比,提前15 d、30 d施用基肥,烤烟烟叶中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含量分别平均增加16.4%、22.6%和1.5%、8.7%;茎秆中则分别平均增加2.5%、12.7%和13.4%、33.9%。提前施用基肥有提高烤烟氮肥表观利用率的趋势,但是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烤烟烟苗移栽前15 d、30 d施用基肥显著降低烤烟地上部氮肥农学利用率(35.2%、37.4%)和生理利用率(35.4%、41.6%)(P<0.05)。另外,基肥施用时间与氮肥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表现出显著或者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氮肥农学利用率与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以及氮肥生理利用率与偏生产力之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在烤烟烟苗移栽时适当提前基肥的施用时间(15~30 d)有利于提高烤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促进烟叶中干物质的累积。

关键词: 烤烟 基肥施用时间 氮肥利用 偏生产力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改性珠蚌多肽与钙离子的螯合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珠蚌多肽为原料,研究超声波改性珠蚌多肽与钙的螯合能力,并对改性多肽与肽钙螯合物的结构进行初探.研究表明:超声波改性珠蚌多肽的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160 W、超声时间10 min、超声温度50℃、液固比40∶1(mL∶g),此时钙质量分数达到6.037%.通过FTIR、UV、SEM等技术对改性多肽及其肽钙进行分析,FT-IR分析得出羧基参与肽钙螯合反应生成羧酸盐;UV分析得出改性多肽与钙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肽钙螯合物;SEM分析表明改性肽钙的结构类似于盐类.

关键词: 超声波 改性 肽钙 珠蚌多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蚜虫生物型鉴定初探

大豆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地区蚜虫是否存在生物型差异,为大豆蚜虫生物型的划分和筛选多抗大豆资源提供参考,以上海和哈尔滨2个地区的蚜虫对P746等7个大豆资源进行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蚜虫鉴定试验,比较这些大豆资源对两地蚜虫的反应。非选择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P746和江西9号抗两地蚜虫;东农47感两地蚜虫;江西33、江西37和江西69抗哈尔滨蚜虫,感上海蚜虫;江西22抗上海蚜虫、感哈尔滨蚜虫。选择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P746(伤害指数DI=25%)和江西9号(DI=25%)表现为抗上海蚜虫;而东农47、江西33、江西37、江西69(DI=68%~75%)表现为感上海蚜虫。选择性试验与非选择性试验结果一致,推断2个地区的蚜虫可能存在生物型的差异。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蚜虫 生物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乡野生稻基因渐渗系中逆转座子逆转录酶序列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植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耐冷渐渗系IL5335、IL5243及其双亲为试材,克隆到75条存在高度异质性的Ty1-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序列,经聚类分析将这些逆转录酶序列分为7个家族;家族6和7含有65条逆转录酶序列,序列间的相似性为44.9%–99.3%;家族1–5仅含10条逆转录酶序列,其中8条来源于耐冷渐渗系,它们与亲本的序列相似性为29.2%–52.8%,分析发现这些序列曾发生缺失或插入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IL5335和IL5243中的houba、osr15及osr17逆转录酶的表达量均远高于受体亲本(表达量增加1.50–5.07倍),表明渐渗杂交诱发改变了IL5335和IL5243中逆转录酶序列的结构及其表达活性。该结果为今后水稻表观遗传学研究及外源优异基因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表达活性 渐渗系 逆转座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