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424条记录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连续4茬麦-稻轮作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处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放线菌的数量,但对土壤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土壤酶活性及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及对照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和3大类微生物数量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而增加,以配施3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数以配施2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可见,化肥配施有机肥特别是配施中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麦-稻轮作系统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土壤微生物熵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回交对消除农杆菌介导转化引起水稻体细胞变异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引起许多体细胞变异,影响了转基因植物的农艺性状。因此,转基因作物的培育需要大量的T0代再生植株。在本研究中,我们将转基因水稻株系与原始品种连续回交,然后评价其回交后代的表现,消除体细胞变异,恢复转基因亲本的农艺性状。回交的供体亲本是3个转基因水稻株系,分别带有来自于苏云金芽胞杆菌(Bt)的抗虫基因。与原始品种连续回交至BC3F1代,每代BCnF1单株再自交两代,同时对各个世代进行抗虫性选择。通过发芽试验获得转基因纯合的BCnF3株系,在室内抗性试验中,所有的BCnF3纯合株系都能杀死100%的幼虫。在田间试验中,这些株系的单株产量明显高于供体亲本,大部分农艺性状与原品种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说明连续回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转基因水稻株系的农艺性状,从而减少转基因育种过程中所需的工作量。

关键词: 连续回交 体细胞变异 农杆菌介导转化 转基因水稻 抗虫性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猪粪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应

土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酸化严重限制了我国南方红壤区土壤的农业利用。本研究应用江西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长期猪粪养分淋失试验,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照处理:N 0 kg/hm2;低量有机肥:N150 kg/hm2;高量有机肥:N 600 kg/hm2;高量有机肥+石灰处理:有机肥N 600 kg/hm2+石灰3000 kg/(hm2.3a))长期施用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9年高量有机肥施用中土壤pH值平均每年上升0.085个单位,而低量有机肥施用对土壤pH没有显著影响。有机肥长期施用增加了土壤盐基离子浓度,其中Ca、Mg增加幅度较大,使得长期施肥后土壤盐基以Ca为主,其次是Mg,而K、Na比例较低。长期有机肥施用有效降低了红壤旱地表层土壤交换性酸含量,尤其是对交换性铝含量的降低程度较大,且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施肥4年后可基本消除铝毒。高量施肥基础上的石灰添加进一步提高了土壤pH值,加快了土壤酸度改良。红壤旱地猪粪施用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达到酸度改良效果的最低猪粪用量为Ca 162 kg/hm2。在施肥初期添加一次石灰,将土壤pH值迅速提高,然后通过有机肥对pH的稳定作用保持和逐步提高土壤pH,可在最短时间、用最少投入消除土壤酸害。

关键词: 有机肥 红壤 酸度改良 盐基离子 交换性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麦-稻轮作系统中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机制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轮作系统中水稻氮素累积动态和土壤氮素供应动态的影响,并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了有机无机肥协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机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矿质态氮在水稻分蘖期前低于化肥处理,而在抽穗期至灌浆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氮素供应动态与水稻吸收利用氮素规律吻合程度最高,促进了水稻产量、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其主要机制是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繁殖,使其在水稻生育前期固持了较多的矿质氮,在水稻生育中、后期这些氮素逐渐被释放以供水稻吸收利用,较好地满足了水稻各阶段生长发育对氮素养分的需求.

关键词: 麦-稻轮作 水稻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038

杂交水稻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两优038系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用光温敏核不育系03S和自选恢复系恢82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10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两优038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改良剂对铜和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田间原位修复研究

土壤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石灰、磷灰石、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冶炼厂周边Cu、Cd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效果。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作为田间修复植物,采用植物重金属吸收性、土壤重金属化学提取性及土壤溶液重金属浓度变化等作指标来评价修复效果,并研究了黑麦草对Cu、Cd的吸收与土壤、土壤溶液中Cu、Cd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石灰高添加剂量(石灰占污染土壤耕作层质量的0.4%)处理黑麦草对重金属的富集效果最好,显著降低了重金属毒性,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石灰和磷灰石各添加剂量均显著降低了污染土壤交换态Cu含量;石灰、磷灰石和蒙脱石各添加剂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溶液pH并显著降低了其Cu、Cd浓度。黑麦草地上部、根中Cu浓度与土壤交换态Cu及土壤溶液Cu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改良剂 重金属 黑麦草 田间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强致病菌株GD-118为供试菌株,在室内观察了井冈霉素(Jinggangmycin)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3.360 3+1.320 4x,相关系数r=0.962 6,理论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70.2μg/mL,EC95为6 341.5μg/mL。与不加井冈霉素的空白对照相比,用井冈霉素处理后水稻纹枯病菌的菌落边缘明显凹凸不平,边缘菌丝更密集、颜色加深,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丝的干质量逐渐降低,但菌落表面菌丝的密集程度有所增加、颜色更深;空白对照的菌核呈颗粒状、褐色,散生于菌落表面,边缘较多而中间较少;用井冈霉素处理后的菌核多数为粉状、浅褐色,部分菌核会连在一起呈块状,分布在菌落外围呈明显的双环形,具不规则的凹凸型菌落边缘,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核的干质量有所增加,菌核出现时间比空白对照提前约24h。另外,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细胞核平均数目和分布范围均有不正常增多的趋势。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井冈霉素 菌丝生长 菌核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组分分析、活性测定及其致病作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及其对水稻叶片组织的致病作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细胞壁降解酶进行了SDS-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分析、酶活性测定、叶片浸解后的渗透性还原单糖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电泳结果显示,提取的细胞壁降解酶混合物中至少含有10种不同分子量的组分。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了7种常见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结果显示,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诱导底物,内切-β-1,4-葡聚糖酶(Cx)活性最高,其次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聚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olymethylgalacturonase,PMG);以果胶为诱导底物,PG活性最强,PMG次之。通过比较不同底物对PG、Cx和PMG这三种主要细胞壁降解酶的诱导效果,发现Cx用1.0%CMC的诱导效果最好,PG和PMG用1.0%果胶的诱导效果最好。Cx的最佳反应温度是30℃,PG和PM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Cx和PMG的反应时间定为40min较为合适,PG反应时间定为60min较为合适;当pH值达到5.0时PG酶活性最强,当pH值达到9.0时Cx酶活性最强,pH值为4.0~6.0时,PMG的酶活性达到最强。通过对酶处理后叶片的渗透性还原单糖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发现细胞壁降解酶的确对水稻叶片组织造成了损伤,并且随着酶浓度的增加,损伤程度也逐渐加重。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细胞壁降解酶 酶组分分析 酶活性 浸解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热条件和土壤类型对纤维素分解菌的影响

土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选择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上的主要农田土壤:寒温带黑龙江海伦的黏化湿润均腐土(黑土)、暖温带河南封丘的淡色潮润雏形土(潮土)和中亚热带江西鹰潭的黏化湿润富铁土(红壤),在海伦、封丘和鹰潭3个生态试验站建立土壤置换试验,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水热条件和土壤类型对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暖温带气候条件下土壤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高于中温带和中亚热带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显著影响了土壤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变化顺序为黑土>潮土>红壤;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顺序均为抽雄期>收获后>种植前;施用化肥提高了土壤中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水量和pH值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和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重要环境因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是决定土壤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主要因子,水热条件对其直接作用并不明显,但水热、施肥、土壤类型对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 水热条件 土壤类型 施肥 玉米生育期 纤维素分解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镁缺乏对黄瓜苗期生长及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镁缺乏对黄瓜苗期生长及磷、钾、钙、镁、铜、锰、铁和锌在根和叶片中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缺镁显著降低黄瓜根、茎和叶干质量;(2)缺镁对根部磷含量没影响,但显著增加叶片中磷含量,达到2.11%;对根和叶片中钾含量没影响;显著增加根和叶片中钙含量,叶中钙含量可达73.7 g/kg;(3)缺镁显著增加了根和叶片中锰、铁、锌含量,尤其是根部的锰、铁和叶片中的锰、锌分别为对照的2倍以上;缺镁虽显著增加叶片中铜含量,但对根部铜含量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镁缺乏 黄瓜 矿质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